作風跟賈伯斯截然不同,提姆·庫克如何成功改造蘋果?
作風跟賈伯斯截然不同,提姆·庫克如何成功改造蘋果?
2019.06.24 | 蘋果

2005年,史蒂芬·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在史丹佛大學發表了那次著名的畢業演講。14年後,提姆·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也走上了這個講台。

在今年的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庫克呼籲科技公司必須為它們製造出來的「混亂」擔起責任。數據洩漏、隱私受侵犯、假新聞氾濫、「只需一滴血的血檢奇蹟」⋯⋯庫克聲討了矽谷,並將落點放在了隱私保護上。他表示,人們在失去了隱私之後,在表達時就會開始「自我審查」,他們的話語少了,想像力也會萎縮。而隱私,正是蘋果近年來一直在強調的屬於用戶的「權利」。

庫克還談到了賈伯斯將管理蘋果的重擔交給他時的感受,「那是我一生中最孤獨的時刻。」他清楚,他將面對萬眾期待,也會遭受強烈質疑。從在質疑聲中接手這份工作,再到推動蘋果成為世界上首個市值破兆美元的科技公司,庫克等了快8年。而庫克溫和、沉穩和注重隱私的特質也改變了蘋果,它變得更加注重環保、隱私保護,更加宣揚多元和平等。

「庫克接手蘋果的時候,外界普遍的觀點是,『蘋果完蛋了』⋯⋯直至今天,還是存在這種論調。在這本書上架後,還是有人會說『庫克被過譽了,他正在毀滅蘋果,他應該辭職』。」當被問到為什麼要在這個階段為庫克寫一本傳記時,連安德·卡尼(Leander Kahney)解釋說。「如果你關注客觀的衡量標準,從股票價格到公司價值,再到像Apple Watch這類產品的銷售量⋯⋯你會發現人們低估了庫克所做的事情。」這位曾給蘋果首席設計師強納生·保羅·艾夫(Jonathan Paul Ive)寫過傳的記者說道,「他不僅僅按照賈伯斯的藍圖工作,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蘋果公司。」

Jonathan Ive
圖/ Apple

在成為蘋果新任CEO 之前,很少有人關注到庫克

在外界看來,從開發第一代iMac時期(1998年)就和賈伯斯並肩作戰的強納生·保羅·艾夫是CEO人選的「第一順位」。他們花了十年時間將蘋果打造成一個靠優秀設計引領全球的品牌。「賈伯斯稱艾夫為他在蘋果公司的『精神合作夥伴』。他們一起聊產品、製造方法和材料,就像糖果店裡的兩個孩子。」另一個和賈伯斯相似的,是當時負責iOS的高階副總裁史考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他也以作風強硬和管理嚴格著稱,還曾被彭博社稱作「小史蒂夫」(mini-Steve)。

從未出現在蘋果產品廣告裡的庫克,在2011年以「空降兵」的姿態成為蘋果的CEO,不少人感到陌生和不解。在當時,庫克的形象和人們印象裡賈伯斯時代蘋果的形像有太多的出入。

其實,賈伯斯在2009年和2011年兩度告病休養期間,庫克就已經受託擔任臨時CEO。這位溫和、沉穩、善於經營的管理者成功地完成了監督和管理公司的使命,在他從COO逐漸轉向CEO期間,董事會非常看好庫克。而庫克本人也並非2009年才嶄露頭角,據本書作者卡尼的描述,他幾乎在1998年加入蘋果時就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

1998年,蘋果陷入困境。微軟在3年前發布了模仿Macintosh操作系統的Windows 95,IBM和康柏、Gateway等同類製造商正在製造基於英特爾晶片的電腦。和Mac相比,這些電腦要便宜很多。當時,蘋果電腦的業務線嚴重冗餘,產品甚至達到了40多種不同型號。微軟和英特爾的組合對蘋果來說打擊巨大,在1996年,蘋果電腦的市場佔有率就從鼎盛時期的16%下降到了4%。

「即便蘋果在當時命懸一線,庫克還是憑藉個人能力讓公司翻了盤。」在蘋果工作了30多年的老將格雷格·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回憶說,「我們的經營糟透了,成本控管做得極差,庫存管理很糟糕,記帳也亂七八糟。」在加入蘋果的前七個月裡,庫克就把庫存期從30 天縮減到6天,將未售出的Mac庫存從4億美元降低到7,800萬美元。

在庫克加入之前,蘋果對硬體製造的控制近乎嚴苛,賈伯斯對外包生產深惡痛絕。最後為了提升生產效率,賈伯斯慢慢轉變了態度,並挖走了當時還在康柏公司的庫克。庫克從大學畢業後,進入了IBM工作。IBM採用了相當嚴謹的「準時生產方式」,庫克必須確保在生產過程中,所有零件都在需要的時間按照需要的數量被供應,庫克也因此受到了很好的訓練。

在IBM工作12年以後,經輾轉,庫克加入了康柏。康柏利用提升配送模式,將庫存成本轉移給它的外包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只在收到訂單時才裝配完整的機器。因此,康柏不再需要用來存放待售電腦的大型倉庫。

擁有經營和採購背景的庫克,加快推動了蘋果的外包進度。庫克還拜訪了每一家供應商,敲定細化的供應標準,還投資了SAP(軟體公司思愛普),建立起一套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庫克也不是只會按部就班的經營,在蘋果準備將iMac G3打入主流市場時,庫克為了能盡快將電腦送到盡可能多的客戶手裡,提前幾個月預定了價值1億美元的航空運送。這樣一來,即便在重要的節假日,客戶也能收到後來大獲成功的糖果色電腦。

分析師霍雷斯·德迪尤(Horace Dediu)對卡尼說,他認為賈伯斯是蘋果公司唯一的通才,而其他人都是專家。另一個扮演這一角色的人就是庫克。庫克開始是經營專員,還做過供應鏈相關工作,隨後被提拔為銷售經理,管理過Macintosh硬體部門,然後才被任命為COO。所以,他和賈伯斯一樣,嘗試過不同的工作崗位。

跟賈伯斯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如何帶領蘋果?

除了性格迥異,庫克在公司的管理上也和賈伯斯不同。「賈伯斯喜歡競爭,也重視公司內部的競爭。回到初代Macintosh和Mac的時代,這兩種產品在兩棟樓中經營,有各自的旗幟,他也對iPhone的研發採取了同樣的方式。他讓托尼·法戴爾(Tony Fadell)和史考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內部競爭,看誰能想到研發手機的最好的想法。他們各自為戰,對自己的工作嚴格保密。」卡尼總結道,「賈伯斯鼓勵競爭、反覆無常,而庫克非常擅長合作與協調,這是經營像蘋果這樣龐大、多樣化、複雜的公司所必需的技能。」

除了積極促進團隊間的合作,庫克還多次主動代表蘋果向公眾道歉。

2012年,蘋果推出的Siri出師不利,蘋果地圖更是被《紐約時報》稱為「蘋果發布過的最尷尬、最不實用的軟體」。但事發後,負責這兩款應用開發的史考特·福斯托卻拒絕向用戶發致歉信。面對公眾的不滿,庫克主動公開道歉,並「大膽而果斷」地解雇了「小賈伯斯」。內部員工認為福斯托在公司玩弄權術,甚至開始經營自己的專案。這些在重視合作的庫克看來,是不能容忍的。「我認為有點像庫克的『另類思考』時刻。這就像庫克將如何管理蘋果公司的公開宣言。」卡尼在採訪中說道。

2011年庫克走馬上任之後,蘋果遭遇了很多嚴峻的挑戰。2012年,《ABC》的特別節目Nightline和《紐約時報》發表的一份關於富士康工作條件的調查報告,給蘋果蒙上了一層黯淡的陰影。批評家認為蘋果對富士康的勞工待遇漠不關心。庫克在之後一次高盛會議上,直言不諱回應了有關蘋果供應鏈中工人遭虐的指控,並承諾會解除不關心勞工權益的供應商,並著手解決。蘋果確定了360條「補救行動準則」,涵蓋了工人安全、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等需要修正的事項,並且已經提前落實了284項。「庫克在擔任CEO的第一年,在供應商責任上所做的改進,比賈伯斯在整個任期內所做的都多。品牌逐漸意識到強大的道德感和核心價值觀已經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東西。」

庫克還對蘋果的環境政策和可持續發展計劃進行了改革。第一件是就是在2013年僱用了曾擔任了4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的麗莎·傑克森(Lisa Jackson)。到2018年的地球日,蘋果宣布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場所設施都實現了100%由可再生能源供電。此外,蘋果還決心降低供應鏈當中的碳排放,他們先後推出了Liam和Daisy兩款拆卸裝置零件的機器人,希望用回收材料製造新產品。

對隱私的強調和保護,也是庫克領導下的蘋果身上最顯眼的旗幟。iOS的每次更新,都強化了隱私特性。2016年2月,蘋果甚至抗辯了一項法院命令。這項命令要求蘋果協助FBI解鎖去年12月聖貝納迪諾槍擊案行凶者使用的一部iPhone,具體是開發一個能無限次輸入密碼的特殊iOS版本。蘋果如果這樣做,會被認為是給政府「開後門」,不顧用戶隱私安全;如果拒絕,會被指控支持恐怖分子。陷入兩難的蘋果始終拒絕,6週後,法官撤案。這讓蘋果贏得了相當部分的公眾,以及幾乎整個矽谷企業界的支持。

shutterstock_1069919405_tim cook_apple_限編輯.jpg
圖/ shutterstock

庫克成長於種族主義暗潮湧動的美國南部,這引起了他日後對平等的重視。在他的引領下,蘋果變成了一個更包容的地方。蘋果比矽谷的其他公司僱用了更高比例的少數族裔員工,並向歷來黑人較多的大學、慈善機構和鼓勵少數族裔學生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科目的基金會提供了慷慨的資助。這個極其註重隱私的CEO在2014年,給彭博社寫了一篇名為「Tim Cook Speaks Up」的文章,以支持性少數群體。「如果大家知道蘋果的CEO是一個同性戀者,可以幫助那些為性取向問題而苦苦掙扎的人,或是能夠撫慰那些感到孤獨的人,抑或是能夠鼓舞人們勇敢地追求平等,那公開我的隱私又算得了什麼呢?」

拒絕被採訪的庫克

無障礙使用、教育、環境責任、包容性和多樣性、隱私性和安全性、供應商責任,這6條被庫克寫進2017年底財務報表的價值觀,都成為了庫克過去近8年管理蘋果的「北極星」。

失去了賈伯斯的蘋果,也依然保持著創新的活力。蘋果公佈了首款由庫克主導的設備Apple Watch(去掉了賈伯斯時代命名模式中帶有的「i」開頭),雖然它在一開始反應平平,但它從剛開始的4,000多萬塊的銷量,至今一直保持著50%的季成長速度。AirPods的銷量也同樣驚人,蘋果預計在2018年將銷售超過5,000萬副AirPods和Beats耳機。再加上新推出的HomePod音箱,蘋果每年在智慧音響裝置上的營收可能超過了100億美元。服務類業務位居蘋果收入來源的第二位,在2018財年第二季創下了91億美元的營收。假如單獨組建公司,蘋果在服務類業務上的營收可以打入世界500強。

蘋果
圖/ 蘋果

2018年蘋果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市值破兆美元的科技公司,獲得「全球最具價值公司」稱號。據彭博社2019年5月14日發布的2018年全球最賺錢的公司榜單,其中蘋果以572億美元的淨利潤再次奪冠,這也是蘋果連續四次連冠了。

這可能是賈伯斯最好的一次徵才。庫克也讓營運這個角色成為蘋果工作的前線和核心。甚至,蘋果現任COO傑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負責Apple Watch業務)也正在走庫克走過的軌跡,作者預測,「他確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庫克」。

但本書也有遺憾,庫克拒絕卡尼的任何採訪,所以作者只能透過採訪前蘋果員工、相關高階主管和蒐集大量二手資料,來完成對庫克的刻畫。結果就好像「你去參加晚宴,貴賓卻沒到」。在這本300多頁的傳記裡,庫克無所不在,但他本人卻從沒有真正來到飯桌前。

另外,由於這本書寫於2018年間,所以,蘋果在1月份發生的罕見的營收預期下調等更迫近的挑戰並沒有被收錄進書中。但作者在後來接受科技媒體《AppleInsider》的採訪時表達了樂觀,「我認為這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智慧手機的市場已經成熟,爆炸性成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會影響到每個品牌,不只是蘋果。上一季,蘋果手機銷量的下降主要是由於中國區銷售速度變慢。我認為這不是系統性的,蘋果公司沒有出現問題。據我所知,蘋果公司內部正在發生一些很有前瞻性的進步。」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關鍵字: #App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對居家整聊室來說,經營的核心,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不只照顧客戶,也照顧團隊。這家全台首創的專業收納公司,不只替別人「整聊」生活,更懂得先把自己內部「整聊」好。創辦人鄭博元與黃恩頡深知,品牌要長大,不能只靠熱情與經驗,還要有一套能承接人、事、客戶與未來的管理方法。因此,他們在沒有IT人力編製的情況下,借助叡揚 Vital CRM專業夥伴的力量建立更有溫度、更有秩序的管理方式。

市場需求驅動家事服務崛起,居家整聊室搶佔先機

現代人追求高品質生活卻苦於時間有限,這種兩難的困境促使居家清潔、到府收納等家事服務產業蓬勃發展,著眼於市場需求成長,居家整聊室於2017年成立,成為到府收納服務市場的先驅。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表示,公司成軍初期專注在到府收納服務,之後為因應整聊師人力有限且缺乏標準化流程的挑戰,於2018年開辦整聊師認證課程,每年培訓近2,000位整理收納專才,累計學員數已突破萬人。隨著專業度與口碑的提升,居家整聊室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自2024年起陸續與信義居家及多家大型居家服務平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這些合作夥伴提供專業的整理收納服務。

3F0A2811.JPG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以數據導向策略,讓團隊從顧客互動到轉換都具備可追蹤與可優化的依據。
圖/ 數位時代

在年營收與客戶數量逐年成長的同時,居家整聊室也迎來新的營運挑戰,「如何深化與既有客戶的互動,提高顧客回購率,成為我們的關鍵課題,」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說,當時公司經常接獲舊客戶的主動詢問,引發團隊重新省思,在舊客經營上該如何從被動回應轉為主動經營、吸引更多回頭客使用服務?但在過程中卻發現,傳統使用Excel表格管理顧客互動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這樣的業務需求。

導入Vital CRM,以系統強化客戶經營力

居家整聊室最初在設計Excel表格欄位時,其實參考了RFM客戶分析模型,希望這份表格能兼具記錄與再行銷的功能,但實際執行上卻免不了面臨人工輸入資料的挑戰,包括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性難以保證、缺乏統一的資料記錄邏輯、同仁自行添加欄位等。

這些問題導致Excel表格最後僅剩下基本的記錄功能,很難從中篩選符合特定條件的客戶進行再行銷,也不容易對新進業務同仁進行教育訓練,因為他們雖然能取得客戶名單,卻無法辨識客戶的最新狀態和互動歷程。

為此,居家整聊室決定導入CRM,以系統取代人工作業,提高舊客經營的效率與成效。鄭博元表示,在評估多款 CRM 系統時,叡揚系統開放式 API 設計最能對應他對未來系統整合的藍圖規劃,亦能有效解決既有手動流程導致的資訊落差與溝通延誤等問題。後續功能驗證階段,他發現 Insight 模組的分析設計具備清晰的管理理論依據,進一步展現系統的專業深度與實務價值,加上叡揚在業界的口碑與多產業服務經驗,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3F0A2745.JPG
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運用數位工具解決團隊營運痛點,進一步開啟全新的商業想像與合作契機。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1》聚焦深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創造4大效益

居家整聊室採兩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步擴大系統應用成效。第一階段聚焦於強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第二階段則拓展至全面性的數據整合,串起客戶從初次加入會員到最終完成交易與付款的完整作業流程。

黃恩頡進一步說明,第一階段的應用以業務和管理團隊為主,業務團隊透過Vital CRM瀏覽客戶資料與商機名單、詳實記錄每次客戶互動歷程,或根據特定條件篩選目標客戶發送簡訊、主動創造接觸客戶的機會。管理團隊則藉由Insight報表中的關鍵指標,如:轉換率、客戶RFM分數等,定期檢視業績進度及目標達成情況,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管理。

居家整聊室不只提昇顧客回購率,更創造三大管理效益。第一、提升團隊的業務能力。由於Insight模組將商機、消費、負責業務和互動行為整合在一起,使管理團隊可以用數據掌握業務同仁的工作績效,而不是依賴主觀感受,不只溝通變得更順暢,還能據此樹立行為標竿,讓業務同仁更清楚該怎麼經營客戶才能提升業績表現。

第二、保留完整客戶資料,避免因人員異動而造成客戶流失的風險。

第三、為新進業務員打造最佳學習曲線。透過Insight數據分析結果,新進業務員能夠清楚知道成交率與業績目標間的關聯性,提升了主動聯繫客戶的意願和積極程度。此外,還能彈性調整新進業務員手中名單的新舊客戶比重,使其先與舊客戶聯繫、磨練互動技巧,之後隨著專業度提升,再逐步增加新客戶比重。

第四、合理配置顧客資源,最大化商機轉消費的比例。例如,將高品質新客名單分配給超級業務員(Top Sales)、根據轉換率調整業務手上的新客名單等,實現客戶資源的最佳配置。

3F0A2691.JPG
居家整聊室善用數位工具落實經營策略,從資料管理、人才培育到資源配置,全面強化商機轉化力。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2》以Vital CRM為核心,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

居家整聊室邁向第二階段的應用,即以Vital CRM為核心,整合品牌官網、會員系統、對話機器人、訂單系統及整聊師派單APP等營運系統,讓數據可以自動拋轉至不同系統中,省去不必要的人工登打作業,大幅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

鄭博元詳細說明如何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他表示,人們經由官網或LINE加入會員後,相關資料會直接匯入Vital CRM,方便業務同仁與新會員聯繫,一旦新會員決定使用服務、也就是商機成功轉化為訂單後,Vital CRM就會將必要資訊拋轉至排班派單系統,自動進入後續服務流程,包括安排居家整聊師到府服務、產出付款連結等,當客戶點選連結完成支付,相關資料隨即回傳至CRM系統,自動更新為結案狀態,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服務旅程。

3F0A2660.JPG
鄭博元(左1)指出,叡揚CRM Insight模組展現教科書等級的邏輯結構,精準對齊團隊管理需求,成為最終導入的關鍵契機。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居家整聊室除了持續深耕到府收納領域,更計劃將自身數位化成果升級為商業解決方案,賦能更多家事服務同業啟動數位轉型。鄭博元強調,導入CRM的價值,不僅是解決內部團隊在舊客經營上的挑戰,更為公司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商業大門,日後,若能成功將現行「以Vital CRM整合客戶服務流程」的應用機制轉化商業模式,相信將有機會開拓更寬廣的市場版圖。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