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台灣營運、新加坡總部薪水遲發.....員工第一手告白誠實蜜蜂的困境
暫停台灣營運、新加坡總部薪水遲發.....員工第一手告白誠實蜜蜂的困境

誠實蜜蜂曾在台灣有過一段風光歲月。

2015年落地成立分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以「外送」為主,分成:美食(food)服務與生鮮雜貨(grocery),至今獲得不少消費者認同。如新光金控二公主吳欣儒,過去公開表示愛用「線上代購外送」服務,即便沒時間上超市,也能補充日用品,甚至蔬菜、水果還有專人幫忙挑選。

今年3月,誠實蜜蜂和家樂福合作推出一小時外送到貨,增加平台代購品項。另一方面,食物外送業務則持續和UberEats、foodpanda殺得火熱,端出免外送費折扣戰。

4月份,誠實蜜蜂總部驚傳有資金問題,將暫停各國食物外送業務。當時,台灣分公司雖表示不受影響,但至6月為止,陸續有合作餐廳表示拿不到款項,業者估計,目前仍有超過280家遭欠款餐廳,金額達779萬元。

直到6月29日,誠實蜜蜂公告「暫停」在台所有營運,表明直到新加坡總部進一步指示後,才會再次恢復服務。

誠實蜜蜂停止台灣營運
誠實蜜蜂在台灣面臨欠款問題,官方因此發聲明表示,將暫時中止各項營運,不過目前合作餐廳仍未取回款項。
圖/ Honestbee

員工看誠實蜜蜂困境主因:高速擴張、猛砸錢補貼與行銷

Crunchbase資料庫統計,2014年底成立的誠實蜜蜂共有三輪募資,金額為4,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2億元)。誠實蜜蜂官網則指出,集團共在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香港、日本等8個國家(16座城市)提供服務,合作餐廳數超過1萬家。

曾經有錢、有影響力,這間創業不到五年的新創公司,如何走到現在這步田地?《數位時代》取得誠實蜜蜂總部員工說法,聽他們如何看公司未來,但多數都是悲觀態度。

「總部薪水算是第三個月遲發了,第一次是晚了一天,接下來晚七天,六月份薪水本來是月底會拿到,現在不知道會晚多久。」

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表示,誠實蜜蜂目前呈空轉狀態,資金問題爆發後,原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孫志偉(Joel Sng)下台,由南韓LG集團第三代、原投資人之一的具本雄(Bon Woong Koo)接任。他發了內部信請員工安心,表示集團正在尋找新的資金,很快就會有好消息,但公司並沒有因此提出新的方向策略,所以有點不知為何而戰。

這名員工說,新加坡總部已經有一批人離職,目前人事狀況雖趨於穩定,但留下來的高層開始互相搶資源,讓各部門溝通失去效率,導致很多人的心不在公司,私下開始面試新工作。

對於誠實蜜蜂現在的處境,他認為「急速擴張和陷入補貼戰」或許是兩大關鍵因素。

首先,誠實蜜蜂在亞洲的員工數一度突破1,400人,為了尋覓人才,薪資、福利都開出不錯條件,甚至在台灣推出海外儲備幹部計畫,能至新加坡總部受訓半年,再分派至各國市場。「這麼多的人力裡,有沒有閒置和重複工作的情況,真的很難說。」一名資深員工如此觀察。

另一方面,過度執著在食物外送戰場,也讓誠實蜜蜂消耗不少資源。「前任執行長曾在簡報中秀出數據,食物外送業務margin(毛利率)大概是5%-10%,生鮮雜貨則是5%-20%,問題是像Grab這樣的對手一直壓著我們打,所以無論走哪條路都很辛苦。」誠實蜜蜂總部員工表示。

一間台灣食物外送平台的總經理觀察,誠實蜜蜂當年以新進業者身份加入市場,確實砸了很多錢在外送費補貼和行銷資源上,但他們似乎沒有太明確的策略,專門跟著特定業者走。曾經有一次,自家公司買了燈箱廣告,隔天馬上看到隔壁出現honestbee,「問題是兩間公司的目標族群(TA)和考量不可能完全一樣,只能說他們滿敢花錢。」

假若資金再次到位,誠實蜜蜂將往何處去?集團員工私下表示,短期內應該會以「科技超市」(habitat)為主。2018年10月在新加坡推出的habitat服務,主打全自動機器結帳(AutoCheckout)和機器收集(RoboCollect)兩項技術,當消費者將購物車推至定調後,會由機器負責包裝、扣款,並將產品送至「提貨」點。

目前,誠實蜜蜂科技店是唯一不受影響的業務,且對外募資也以這項服務做為賣點。揮別食物外送紅海後,據傳有連鎖超市集團打算投資金援,而這筆救命錢是否到位,將關係到這間明星新創公司,能否徹底還清債務,重頭來過。

關鍵字: #外送服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