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無疑是華為的多事之秋,一言一行都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在這一屆上海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華為作為「東道主」,更是引人關注。
「華為作為一間中國公司、作為5G的領導者感到激動萬分,也感到責任重大,我們希望在中國發展5G時,能竭盡全力。」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在Keynote演說時說道。
在這一場中美貿易戰,華為被推向極其尷尬的位置,但無論是5G建設,抑是消費電子產品,面對美國的種種「打壓」,胡厚崑隻字未提,反倒重覆強調:是中國人,就要挺中國!
華為逆勢反彈,5G基站出貨達15萬台
在2019上海MWC開展之際,就傳出Intel(英特爾)、Micron(美光)已經找到跳過美國商務部「禁售令」、把技術賣給華為的方法,因此,在3C產品的業務上,華為似乎漸漸開始「撥雲見日」。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那時在上海MWC上也在談5G,但很顯然那時是在暢想、暢談,今年卻有明顯的感覺:5G真的已經來了。」
隨著6月6日,中國政府正式發放5G商用執照給中國三大電信業者,這一次,胡厚崑把重點也全都放在5G上。
即便面對以美國為首,全球陸續「響應」禁用華為5G基礎設備的窘境,胡厚崑還是不忘先回顧成績:從2010年起至今,華為目前已投入40億美元在5G上,含括了5G晶片、演算法、裝置、材料等種種領域。
另外,和4個月前在巴賽隆納舉辦的2019 MWC相比,如今華為簽訂的5G合約,已從30份躍升至50份,並且已經開始大規模地出貨,出貨基站總數達15萬個。
「可以看到從歐洲、中東、亞太、北美、南美,甚至是非洲,華為都被全球各個營運商,選擇成為5G合作夥伴。」胡厚崑強調,在美國下令封殺後,華為在5G上的成績「不減反增」。
打破SNG設備門檻,「5G背包」將讓4K直播輕鬆實踐
隨著2020年,全球5G將陸續取得進展,胡厚崑把下一步究竟該怎麼做,視為更大的重點。
「只有發展更多業務,才能讓網路更好的提升;從業務的角度來看,只有發展更豐富的業務,才能讓營運商獲得更好的回報。」談到5G的應用,最能百花齊放的,無疑是4G沒有大規模涉及的「2B領域」。
或許你想像不到,華為提出兩點有趣的新嘗試,首先,無疑是影像傳輸。
在4G時代,影音成為最常見、也最被大幅推動的應用,一方面,讓Netflix、愛奇藝、Spotify、KKBOX等業者得以迅速成長;另一方面,大量的網路數據傳輸需求,也讓營運商獲得不小的收入。
這一點,在5G低延遲、大頻寬的特性下,影音服務市場不僅僅會持續,並且還會再擴大,若把焦點擴大到B2B,電視台的實況直播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中國大陸來說,若要購置一台配備超級齊全的4K衛星直播車,成本相當高,胡厚崑估算,造價需要人民幣5~8千萬元。但到了5G時代,會有什麼變化?
「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武器:5G背包」,胡厚崑介紹,在背包裡搭載了一個可隨處帶、隨處走的華為CPE(客戶終端設備),記者背在身上時,就成為一個小小的5G基站,可以和搭載5G傳播功能的攝影機連接,隨處就可進行「4K+5G」直播。
華為強調,這樣的成本跟直播車相比,根本便宜了不止一倍,只要約1萬元人幣。
以在今年端午節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中華龍舟大賽」為例,過去電視直播,因為船隻晃動、又在水面上運動,通常很難在船上直接取景,龍舟比賽通常只能在岸上拉遠景,而5G背包則可打破機位受限的限制,讓直播內容,多了不少想像空間。
「5G將會改變媒體進行實況轉播的營運模式,成本也大幅降低。」胡厚崑總結。
對付礦山惡劣環境,5G促進無人挖礦車實現
第二點,則是5G在無人自駕車上的「終極應用」:採礦車。
5G因擁有低延遲特性,被視為大幅推動無人自駕車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而中國如今已經把這類想像,擴大到一般人陌生的領域:礦山。
胡厚崑分析,中國的礦山高達10萬座,但環境卻是極其險惡,通常要在一座礦山採集礦石,需要約30輛礦車,而每輛車則需要配置4位司機,因環境惡劣,避免發生危險,車速得要控制10km/h以下。
「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平均一個司機的薪水達2萬人民幣一個月,堪稱是中國最貴的司機,即便如此,還是很難找到人。」
在礦山周圍部署5G基站後,礦山可導入5G無人駕駛礦車,在遠端操控的情況下,車速可以提高到35km/h,胡厚崑估算,若採用這一套模式,每年可節約100萬的人工成本,油耗也隨之下降5%,重點是安全性提高,避免人命關天的狀況發生。
「5G的到來,在中國恰逢其時。」胡厚崑表示,華為在中國不光是幫大家把網路建起來,像4G那麼簡單,而是要推動產業合作,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建起5G生態系。
隨著在日本大阪舉辦的G20峰會落幕,美國總統川普透露將放寬對華為的限制,再次允許該公司採購美國企業出產的零組件,不禁讓人猜想:華為的春天要復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