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習慣買看不到的東西,訂用服務是HPE、DELL的未來嗎?
台灣人不習慣買看不到的東西,訂用服務是HPE、DELL的未來嗎?

「我們很早就推出PC as a Service(電腦即服務)服務,台灣也隨時可以接單啊!」DELL EMC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4日主持戴爾在台第一家旗艦專賣店剪綵開幕儀式時這樣說。

戴爾旗艦店4日在三創園區開幕,產品線從消費、電競、商用、企業級PC、顯示器全到齊,這家電腦品牌今年邁入35年,從線上直銷起家,隨後跨入經銷零售通路,在進軍台灣25年後,正式推出第一家旗艦店。

戴爾全台首家旗艦門市正式開幕 Dell EMC台灣區總經理 廖仁祥 分享戴爾台灣未來願景與展望 (1
戴爾全台首家旗艦門市正式開幕,Dell EMC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認為台灣對外商品牌價值認同度正在提高
圖/ DELL
戴爾全台首家旗艦門市正式開幕 戴爾台灣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 莊育豪 分享戴爾台灣研發中心之創新與挑戰.
戴爾台灣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莊育豪透露98%硬體都由台灣研發中心支援參與
圖/ DELL

不只是戴爾不斷變換銷售模式,從直銷、經銷,到開旗艦體驗店,當線上內容走向訂閱制,硬體訂用制也成亮點。對手HP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慧與)6月底直接在年度HPE Discover年會上宣佈,將擴張訂用服務機制Green Lake。

按用量計費的電腦,是品牌未來嗎?

HPE預告2022年起,「所有的產品」都將以服務形式提供,也就是可以依照客戶訂用內容,按使用量收費。

多數企業正面臨數位轉型關卡,在內部IT人力有限,預算不足的窘境下,要實現轉型目標,企業在管理所有應用程式與工作負載時,如何快速創新,根據需求選擇最佳技術組合的自由度,成為一大痛點,按照用量收費的機制彈性度更高,成為賣斷軟硬體服務外,電腦大廠亟欲擴張的新領域。

02862581-D673-46B2-8410-6941255EB343.jpg
XPS是DELL最受歡迎的高階筆電機種,內建軟體觀看Netflix體驗做過優化
圖/ 王郁倫攝影

HPE:訂用服務成長快速,年增率2.7倍

DELL當然也沒錯過這個機會,過去DELL就推出PC as a Services服務商用市場,「企業每年花七千億美元買電腦,」廖仁祥說,DELL一直有PC as a Services服務,全球推出,但他坦言,買東西變成買服務,是好點子,不過各國業務推展不一,要看該國民情接受度,每一國都不一樣,「只能說DELL已經準備好了。」

根據DELL PC as a Services的服務,主要鎖定20~300台系統的中小型企業,每月月費20美元起,就能享用為期三年的服務,硬體裝置可以包括工作站、筆電、顯示器,不過DELL針對的是中小型企業,HPE則已經決定大舉進軍中大型企業。

而HPE GreenLake會如此積極,則是看到龐大的機會。「HPE GreenLake的合約總價值已超過28億美元,客戶數超過600名,是HPE成長最快速的業務。」HPE總裁暨執行長安東尼奧·奈利(Antonio Neri)表示。

看到需求快速成長,HPE全球有400多名合作夥伴銷售GreenLake,帶動業務每年以275%的驚人速度成長,且客戶的續約率高達99%,淨推薦值(NPS)分數高達86分,HPE也找Forrester進行訂用經濟效益研究報告,發現不僅幫客戶解決過度配置問題,協助客戶30%的資本支出與90%的IT支援服務成本,更省下65%的IT專案建置時間。

HPE總部外觀-圖片來源HPE提供.jpg
HPE推出IT訂用服務,看到高速成長需求

DELL:台灣客戶不喜歡看不到東西

廖仁祥分析,對訂用服務接受度高的國家(客戶)有兩大特色:做決定的過程比較是數據驅動,其次能分析哪一種模式是最好的方法,具分析性跟彈性,願意嘗試。

民情不易改變,廖仁祥在前線面對客戶實戰經驗豐富,他指出:很多國家就是必須看到東西有買到,有些國家則是東西看不到沒關係,服務獲得就好。儘管DELL全世界都有提供訂用服務,台灣也隨時可以接單,但「台灣的客戶不喜歡看不到東西。」

不過,戴爾也開始利用機器學習提供客戶其他服務,今年初Dell服務團隊成立,提供ProSupport Suite收集客戶行為及機器狀況,以遙測的方式主動式提供客戶服務,用機器學習來預測系統問題。

電腦操作沈浸感提高,使用價值比價格重要

廖仁祥說,台灣十年來消費行為有很大改變,消費者開始看到外商筆電設計及創新的價值,會判斷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意識改變,讓戴爾在台灣的生意越來越好,市佔率提高,這讓今年首季營收與國外業績都一樣是雙位數百分比成長。

E312B8C7-71B2-4BAE-B102-D8FDC9B52692.jpg
XPS是DELL最受歡迎的高階筆電機種,內建軟體觀看Netflix體驗做過優化
圖/ 王郁倫攝影

DELL在商務筆電、工作站、高階消費筆電、顯示器都已是全球佔有率第一,連續25季度兩位數營收成長。

「透過直銷跟經銷零售模式,戴爾在台灣生意越來越好,看到很多生意機會,目前在台灣已經累積超過一百個零售點,達到好的規模後,現在是一個對的時間點(成立旗艦店)。」廖仁祥說。

除了零售規模夠大,成立旗艦店讓產品跟消費者面對面,關鍵原因是電腦使用型態的轉變。

「戴爾是35年的企業,我們一直認為『PC是改變遊戲規則者(Game changer)』,改變了人類溝通、娛樂跟工作方式,各種產品也有不同行銷方式,電腦完成娛樂、溝通跟工作方式的體驗會越來越沉浸式,越來越身歷其境。」廖仁祥說,因此需要有一個空間讓消費者可以親自感受,比方優化過的DELL Cinema軟體看Netflix到底有什麼不同凡響?

「當產品設計越來越具沈浸感,是時候有一個旗艦店讓消費者感受。」廖仁祥說,而這間旗艦店目前是台灣唯一一家,「台灣已經不需要太多零售點!」廖仁祥說,目前在台灣零售數量,他認為已是外商企業而言最好的規模。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Dell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