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著衣」粉絲團已更名熄燈!在品牌經營上留給我們什麼啟發?
「東京著衣」粉絲團已更名熄燈!在品牌經營上留給我們什麼啟發?

這絕對是台灣品牌經營的活教材!曾經營收目標直衝IPO的「東京著衣」,該粉絲團於2019年7月3日公開貼文表示:新的名字做出發。簡單更名的舉動,宣告「東京著衣」的落幕。更名事件的背後,能帶給台灣在品牌經營上何種啟發呢?

東京著衣不只是女裝品牌,可說是台灣零售品牌史上的活教材

以筆者對台灣自創品牌的生態與瞭解,東京著衣可以說是台灣極早期自創品牌中的經典。她的重要性,已不只是一個女裝品牌在市場與銷售上的成功,而是詮釋一個新創品牌如何成長的軌跡。

當時許多賣家從Y拍時代開始多半以單純批發買賣為主,對於該如何品牌經營,除了國外行銷教科書外,許多業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學中體悟。有的業者,開發獨特商品贏得市場業績。有的業者,轉型品牌取得市場肯定。而東京著衣,就是看見台灣零售品牌化的經典案例。在2013年,營收更逼近二十個億。

時代眼淚與見證!名叫「品牌靈魂」的抽象一詞已煙消雲滅

一個品牌是否成功,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是否曾感動人心並留下深刻的記憶。很多品牌往往在消失的那一天,能引發我們的追思。

從地區型品牌來看,我們就能觀察到一個「品牌靈魂」在市場的影響力。以一間位於桃園中原夜市的茶飲店——皇后先生為例,在熄燈之後有許多人分享對他的懷念與回憶。(參考:粉絲團追悼

可知當一個品牌開始有影響力時,將能在市場上產生某種程度的記憶。

然而,東京著衣粉絲團宣告更名時,卻沒有引起任何熱烈討論,公開貼文竟然無任何Comment!(參考連結

當東京著衣重整歸零時,零互動的反應背後顯示的是什麼現象呢?這件事在Facebook社團——GBMH品牌行銷匯,引發了不少討論。如下:

同時,也有社團成員討論到更名背後的動機。如下:

從以上社團討論串發現,業內行銷人士普遍認為東京著衣更改名卻沒有互動的現象,來自於品牌靈魂已蕩然無存。原先喜愛的粉絲,可能因為風格、品質、創辦人⋯⋯等因素離開,呈現一種「非周不買、沒周就走」的概念。而東京著衣所代表的意義,正是來自於周品均本人。

「當一個品牌失去意義與靈魂,名字在怎麼響亮都很難喚起市場先生的支持。唯有重新找回品牌靈魂,品牌經營才具有實質意義。」

新經營團隊有可能因為什麼將東京著衣更名呢?

東京著衣在台灣耳熟能響,品牌知名度無庸置疑。對新經營團隊來說,當時併購該品牌可說是隻成熟的金雞母。對比現今更名的情況,讓許多七、八年級生不勝唏噓。

至於為什麼想要更名呢?行銷社團的討論傾向是向周品均作切割。畢竟原創辦人對該品牌的影響甚大,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大眾對東京著衣的觀感。同時,市場已把東京著衣與周品均劃上等號,新經營團隊該如何延續、取代或重新詮釋該品牌靈魂都是很大的挑戰。

所以,筆者推想⋯⋯

「選擇淡化原領導品牌,透過原本粉絲團僅有的殘值即粉絲數,來達到拉昇新品牌的能見度就是一個可能的選項了。」

「東京著衣」的時代真正結束了!她是否有可能憑著任何類似時間寶石一樣回到過去榮景呢?這筆者沒有答案,只能透過文筆記錄一個台灣本土品牌的興衰。我看見一個品牌興起與最後的靜寂,謝謝她給台灣行銷界一段血淋淋的活教材。

最後,或許東京著衣的解藥,就在原點。如同周品均本人貼文所寫的:#那乾脆還給我唄!

(本文由江仕超授權轉載自Medium

責任編輯:簡永昌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