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舊手機變身AIoT裝置揪出雨林殺手!Google出資用AI愛地球

在近期Google投資開發的AI模型中,也有不少專案是應用在環境保護中。
2019.07.15 | Google

編按:昨日(20)NASA貼出了從太空俯拍的亞馬遜雨林大火照,引發全球關注。事實上科技巨頭也關注著如何用科技愛護地球,來看看Google怎麼做。

近年Google投入大量資源協助各項人工智慧(AI)應用發展。除了致力透過AI增加人類生活便利性之外,也有許多單位開始將AI技術應用到環境保護領域中。於去年舉辦的Google AI Impact Challenge競賽中,最後獲得Google投資的20項計畫裡,也有不少相關應用。

其中,熱帶雨林的濫墾濫伐與保護稀有動物,更是目前迫切待解的兩大議題。

Rainforest Connection (4) Photography credit_ Tyle
Topher White在雨林中安裝監聽設備。
圖/ Google

舊手機找到新應用,在雨林中監聽非法伐木

Rainforest Connection執行長托佛.懷特(Topher White)就提出了以AI保護雨林濫伐的應用。他說,全球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中,有將近20%是由於砍伐森林所造成,而在熱帶雨林中,有高達90%的伐木作業是非法的。

雖然在全球各地的熱帶雨林中,皆有派駐護林員透過在森林中巡邏,企圖阻止盜木者濫伐,但仍有許多地方力有未逮。

因此,Rainforest Connection利用舊手機與Google TensorFlow,建立了一套即時偵測與警報系統。

他們利用舊手機加裝太陽能電力設備,錄下雨林裡的聲音,將音訊檔案上傳雲端,並透過即時分析音訊內容,來偵測鏈鋸和伐木卡車的聲音,即時通報盜伐發生地點。

該系統目前由印尼率先導入,現在更已跨足到亞馬遜流域。

懷特強調,這套系統可以分析出人類所無法聽到的聲音,透過聲音圖像分析以及機器學習技術,AI模型會不斷學習、加速識別工作,幫助監控雨林各個角落。

同時,這套模型訓練起來後,也可以直接分享給需要的單位。除了保護雨林之外,也有助於了解瀕危物種的行為,可提供雨林保育或是生物學家分析與研究使用,而過去數十年生物學家所蒐集的大量聲音資訊,也都將得到更好的分析。

透過AI模型,可以自動識別水下音頻資料中的所記錄到的鯨魚種類。
透過AI模型,可以自動識別水下音頻資料中的所記錄到的鯨魚種類。
圖/ Google

建立AI模型,讓巨量音檔快速被分析

Google AI產品經理茱莉·卡蒂奧(Julie Cattiau)指出,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下降,而針對海洋動物的保育工作,環保人士正在試圖運用海底麥克風所蒐集到的聲音,來追蹤海洋動物的各種活動狀態。

不過蒐集聲音資訊並不是保育工作最困難的地方。卡蒂奧以座頭鯨的保育工作為例,指出在過去19年裡,大約已經蒐集到200小時的聲音數據,然而後續的分析工作才是最大障礙,卡蒂奧指出:「每一分鐘錄音大約都要花10小時分析,」這是目前人工分析的極限,而導入AI模型,就是希望藉由AI運算加速分析座頭鯨聲音數據的速度。

目前,Google與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合作訓練出一個神經網路,這個模型可以自動識別音頻資料是發自何種鯨魚種類,進而了解牠們的活動方式。目前該專案也已經獲得Google投資,在未來將有機會把這套AI模型運用到更多稀有動物的保育工作中。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