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騰訊第二季成績單:遊戲回暖、廣告承壓、企業服務漸成支柱
詳解騰訊第二季成績單:遊戲回暖、廣告承壓、企業服務漸成支柱
2019.08.21 | 生活

騰訊再次公佈成績單。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營收888.21億元(約新台幣3,96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較上一季成長4%,營收低於市場預期的934.09億元(約新台幣4,165億元);淨利潤(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241.36億元(約新台幣1,07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較上一季下降11%,淨利潤高於市場預期的211億元(約新台幣941億元);非通用會計準則計量下,公司淨利潤為235.25億元(約新台幣1,04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較上一季成長12%。

TENCENT2.jpg
騰訊各季度營業收入及增速(億元)
圖/ 鈦媒體

以下為2019年第二季度騰訊各業務線的具體財務業績。騰訊按業務劃分的收入共分為:增值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和網路廣告三大塊。其中增值服務包括了網路遊戲和社交網路兩部分。

  • 網路遊戲收入成長8%至人民幣273.07億元(約新台幣1,218億元)
  • 社交網路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23%至人民幣207.73億元(約新台幣926億元)
  • 網路廣告業務較去年同期成長16%至人民幣164.09億元(約新台幣732億元)
  •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37%至人民幣228.88億元(約新台幣1,020億元)

直觀來看,騰訊2019年的第二份成績單徹底扭轉了過往遊戲一家獨大的收入結構,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已成第二大營收來源。

除了財務數據,還有幾組關於產品的數據照例引人關注——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帳戶數達11.32億,較去年同期成長7.1%;QQ月活帳戶數8.07億;有十幾個內容類小程序日活躍帳戶數超過一百萬。此外在內容領域,騰訊音樂前日發布Q2財報,騰訊音樂付費用戶達到1,110萬,較去年同期成長16.8%。騰訊影片訂購帳戶數較去年同期成長30%至9,690萬。

TENCENT3.jpg
騰訊各季度淨利潤及增速(億元)
圖/ 鈦媒體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成第二大營收支柱

2019Q2,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再次表現亮眼——其營收比重已經超越手游、超越網路廣告業務。本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229億元(約新台幣1,02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佔營收比例為26%。撇除備付金餘額的利息收入,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57%。

事實上,上一季該業務曾出現下降,本季重拾成長。騰訊表示,該項成長主要受商業支付用戶數、商戶數、交易額收入和雲端收入成長所推動。

2019年第一季時,騰訊首次單獨公開了「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財務數據。第一季度該分部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44%至人民幣217.89億元(約新台幣1,021億元)。

彼時,騰訊表示,之所以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單獨公開,是鑑於支付、金融及面向企業的活動的規模及業務重要性提升,且為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集團的收入結構及毛利率趨勢。同時騰訊認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規模及範圍,可以反映相關服務需求迅速增加等趨勢。

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單列,足見其對toB業務的重視。

TENCENT4.jpg
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及其他業務營收總和(億元)
圖/ 鈦媒體

在第二季度中,騰訊在金融科技方面動作頻頻。6月19日,騰訊發布了兩項重要人事任命,正式敲定了香港虛擬銀行董事長和金融科技板塊的兩位新負責人——賴智明和林海峰。據騰訊方面表示,受5G、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成熟、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提出相關方案等眾多利好因素帶動,金融科技2019年迎來發展的又一戰略機遇期,新任負責人將帶領騰訊金融科技擁抱新機遇。

財報顯示,截至第二季末,騰訊財富管理平台「理財通」的總客戶資產達人民幣8,000億元(約新台幣元),而在2018年底,這一數字剛超過6,000億。雲端業務方面,騰訊財報中表示,「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於二零一八年,我們在中國公有雲端IaaS市場排名第二,並在全球市場位列前十」。而這也正與IDC發布的報告相印證,據其發布的《中國公有雲端市場2018年半年度跟踪報告》顯示,阿里雲市場份額佔45.5%,排名第一,騰訊雲以10.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網游業務復甦,遊戲營收佔比縮小

TENCENT5.jpg
遊戲業務營收(億元)
圖/ 鈦媒體

遊戲方面,第二季度網路遊戲收入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8%,至人民幣273億元(約新台幣1,217億元)。在總營收的佔比進一步下跌至30.7%,而第一季度遊戲業務在總營收的佔比為33.4%。

手機遊戲收入為222億元(約新台幣99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較上一季成長5%。原因是遊戲版號恢復審批後,遊戲發行量增加,抵銷了淡季因素的影響。另外,現有遊戲《王者榮耀》、《和平精英PUBG MOBILE》及《紅警OL》,以及新推出的《完美世界手游》帶動了收入的成長。

可以看到,從第二季度開始,伴隨著中國游戲版號去年底的放開,遊戲行業逐漸回暖。相較之下,PC遊戲流水收入上升,但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9%至人民幣117億元(約新台幣521億元),較上一季下跌15%

第一季度,騰訊只發布了一款遊戲,而第二季度騰訊發布了十款遊戲,包括自研AR遊戲《一起來捉妖》,以及自研角色扮演遊戲《妖精的尾巴》及《拉結爾》等。騰訊也為多款遊戲推出了季票,這仍處於初期階段。主要是為了提升遊戲的付費意願和活躍度,可見騰訊繼續透過遊戲業務的創新來創收。

此外,騰訊在遊戲領域開始有更多的佈局。6月5日,騰訊遊戲和華碩正式達成合作,將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電競手機方面的深度合作,專注於遊戲內容方面的性能提升。ROG電競手機2正是雙方合作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另外,騰訊還與高通達成合作,包括使騰訊旗下游戲更好地在使用高通晶片的設備上運行,以及聯合開發電競手機。

廣告業務承壓

TENCENT6.jpg
廣告業務營收(億元)
圖/ 鈦媒體

騰訊收入中佔比第三大的是網路廣告收入,Q2騰訊廣告業務為164.1億元(約新台幣73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3%,但是增速為近幾年新低。騰訊方面稱,在充滿挑戰性的宏觀環境及整個行業短影片廣告庫存供應增加的情況下,我們預計當前商業環境的負面影響將在二零一九年下半年持續。

騰訊的網路廣告業務又細分為,社交及其他廣告以及媒體廣告

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為120.09億元(約新台幣53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主要原因是廣告庫存及曝光量提升,例如微信朋友圈及QQ看點等產品。在網路廣告總營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佔比高達73.2%,相較於第一季度的70%份額進一步提升

媒體廣告收入減少7%至人民幣44.00億元(約新台幣196億元),主要由於去年同期舉行FIFA世界杯賽,而本期無同類賽事,因此媒體平台貢獻減少。騰訊表示,微信WeChat及QQ月活的數字再度成長,給予了社交廣告強有力的流量支撐。

但不可否認的是,微信、QQ等超級APP流量的成長已經迫近天花板。在爭奪用戶時長方面,面對著頭條系等的衝擊,同時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網路廣告勢必將繼續承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對外投資情況

由於此前對外投資的數目與日俱增,騰訊曾被質疑「投行化」。但最新公開的財報顯示,如今騰訊的投資步伐也開始放緩。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騰訊新收購聯營公司和增加對現有聯營公司的投資共計84.59億元(約新台幣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319.76億元(約新台幣1,421億元)。在本季度中,騰訊透過投資獲得的帳面收益大約為40億元(約新台幣177億元),而那些受到騰訊資本垂青的企業,將會對騰訊未來的淨利潤表現帶來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江可萱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關鍵字: #騰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