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機器人指尖的觸覺!2019年工業界最關心兩件事
打造機器人指尖的觸覺!2019年工業界最關心兩件事
2019.08.22 | 物聯網

智慧製造再升級,「安全」及「視覺進化」成2019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上兩大新亮點。

機器人採用量大增,職安議題熱

2019年勞動部職安署宣布將把工業機器人納入管理,要求各機器人大廠把智慧機器人銷售到工廠時,需取得機械安全認證,規範比歐盟、美國及日本更嚴格,其中協同作業用途工業用機器人,2020年9月1日開始實施,非協同工業用機器人2021年9月1日起實施,目的是期望保障勞工安全。

工研院「智慧砂帶機」亮面瑕疵檢測系統
工研院展示「智慧砂帶機」與亮面瑕疵檢測系統,讓水五金業可以減少人力
圖/ 王郁倫攝影

在機器人密集的智慧工廠,提高對勞工的工作環境人身安全要求並非過苛,不過新令快又急,引發業界關注,達明機器人在會場上,就以台灣第一個獲得TS安全標章認證的協作機器人為訴求,並推出工廠智慧管理系統TMmanager讓工廠能跨品牌管理所有工廠設備,包括報表管理及訊號收集等。

「我相信台達電及達明機器人本來就有資格(通過勞動部安全認證),」原見精機董事長蘇瑞堯說。(全球協作機器人大洗牌!廣達旗下達明機器人晉升二哥,插旗中國深圳龍華

他觀察,勞動部依國際規範要求機器人安全性,其實並沒有問題,業者現在反彈的,是取得認證的方式跟時間似乎太倉促,畢竟測試項目有哪些都還待公布。

觸覺夾爪,佳世達率先採用

原見精機是一家2017年11月成立的新創公司,今年是第二年與三菱電機合作發表新機器人,去年他們推出的是安全皮膚的觸覺協作機器人配件,機器人若被碰撞會立刻停止,讓機器與人協作的安全度大增。(布局機器人、環境科技產業,台杉物聯網基金領投原見精機與創控科技

原見精機
原見精機第一代安全皮膚機器手臂
圖/ 王郁倫攝影
原見精機
原見精機智慧觸覺夾爪
圖/ 王郁倫攝影

今年,原見精機與三菱進一步合作,推出智慧觸覺夾爪,讓機器手臂夾取物件時,可以從「指尖」感測器分辨夾取物件種類,「這對混線生產很有幫助,」蘇瑞堯說,由於現在工廠生產多樣化,料件多,觸覺夾爪具分辨能力,夾下去就能辨別物體大小與硬軟訊號給電腦。

目前原見精機靈敏度高達100克力,也就是一牛頓力道,配合三菱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收集夾爪訊息,進行判斷後,指揮夾爪開合,最後資料回傳電腦。夾爪變聰明,也讓被夾的料件不易損傷,原見精機樂觀預估,今年底前就有五家製造台廠將導入。

目前,台灣也已有智慧工採用高安全機器人生產3C產品,佳世達龜山廠4月已經宣佈完成第一條取得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安全認證的人機協作產線,該產線共用25台機器人,負責組裝顯示器,用的就是原見精機的產品。

「我認為市場有真實需求,解決智慧工廠產線與人力配置的矛盾,將人跟機器的距離拉近,對台灣輕組裝智慧工廠而言,這樣的需求很大。」蘇瑞堯說。

原見精機 蘇瑞堯
原見精機董事長蘇瑞堯看好觸覺機器人需求
圖/ 王郁倫攝影

機器視覺進化,亮面也能檢測

而會場另一個焦點,則在於智慧工廠機器視覺的進化。

過去工廠的機器視覺遇到反光的亮面物件就容易投降,無法正確檢測良率,工研院的亮面瑕疵檢測系統、達明機器人的AI機器手臂都在此次會展現身,能適應亮面的產品,比方成衣業塑膠套包好的衣物,機器手臂上的視覺鏡頭,能克服包裝上反光及尺寸不一的挑戰,精準抓取並根據包裝袋上條碼做產品分類。

「過去金屬反光的部分,機器視覺檢測很難判斷,現在可以用AI。」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組長張彥中說。

舉例而言,台灣彰化一帶是水五金生產重地,必須用砂帶機靠師傅憑經驗操作完成金屬件研磨或拋光,粉塵不僅對人體傷害大,產品製作的變異性也高。

工研院「智慧砂帶機」亮面瑕疵檢測系統
工研院展示「智慧砂帶機」與亮面瑕疵檢測系統,讓水五金業可以減少人力
圖/ 王郁倫攝影
般若水五金
工研院的「智慧砂帶機」與亮面瑕疵檢測系統,獲得螺旋槳大廠般若採用
圖/ 王郁倫攝影

工研院21日展出「智慧砂帶機」,搭配亮面瑕疵檢測系統,一台機器就能完成研磨、拋光、檢測三種功能,加上砂帶機有多接觸輪跟旋轉平台,機器手臂搭配砂帶機就成為有7個自由度的自動化生產設備。

「可以磨到過去機器磨不到的死角」張彥中說,航太業的漢翔及水上摩托車螺旋槳大廠般若都已導入這套系統生產金屬葉片,提高良率,搭配雷射3D視覺檢測,也能讓面積大、高曲度的航太套件用機器視覺完成全件檢測,檢測的3D圖像還能立刻顯示在電腦螢幕上。

達明機器人
達明機器人可以用視覺克服衣服包裝袋亮面干擾,進行分類
圖/ 王郁倫攝影
工研院機器人
工研院開發3D視覺瑕疵檢測系統
圖/ 王郁倫攝影

為加強各應用場域的自動化設備能相互溝通,上銀科技、佳世達、經緯航太、凌羣電腦、慧誠智醫、福寶科技、精誠資訊、沛博科技及威聯通科技9家業者21日也宣佈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期望針對服務型機器人打造完整生態鏈。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機器人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