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世界,廣告會用什麼樣的形式發生在你身邊?
拿起手機想拍101大樓的照片,相機畫面中竟出現AR蜘蛛人在樓頂爬行;密室逃脫VR遊戲裡,玄關處貼著一張東區炸雞店套餐廣告,滑一下就能下單直送到你「現實的家」中;場景來到百貨公司,門口站著一位全息投影的虛擬接待員,不僅知道你的名字,還知道你想買什麼,全程幫你導覽⋯⋯。
這些在科幻電影裡才看得到的未來場景,透過XR和即將到來的5G,正醞釀上演;夠酷炫、夠身臨其境的內容,將成為「體驗式行銷」的王牌,吸走大批目光。
過去,數位行銷內容的呈現方式無非是「圖文」;到了4G時代,大頻寬讓一切走向了「影音」;5G將在2020年大規模上路,頻寬更大、延遲更低的特性,讓最新的呈現方式走向畫面和技術更複雜、傳輸量更大的XR。
「消費很喜歡玩一玩新的事物。像是影片,一開始會吸引很多人看,愈來愈多人做之後,成效才會慢慢下滑,」Yahoo奇摩業務事業群總經理方盈傑道出「流量紅利」嘗鮮法則。他觀察,廣告若用XR形式呈現,點選率平均可提高80%、約有6成的人會全程參與,這也是廣告主樂於嘗試的誘因。
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在4月發布的預測報告,到了2020年,全球將有1億名消費者在線上或實體商店內利用AR購物;而有46%的零售業者將採用AR、VR裝置,來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
雖然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內容,但AR耗費成本極低,能輕易在各種螢幕上進行大量互動式溝通,像虛擬試妝、試衣,成為一種很廣、很大量的撒網方式。VR則是完全沉浸式的體驗,雖然觸及人群遠不及AR,但卻夠精準、夠深。
「透過VR體驗的好處是,消費者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它做的是深度溝通,幫你把淺層的消費者轉換成了解你的人,」台灣第一間VR旅行樂園、TripMomentVR 時刻旅行樂園執行長李勁葦說。
但是,別被酷炫的技術灌了迷湯藥,關鍵還是在於最基本的行銷題:你的目的是什麼?該設計什麼哏,讓內容完美結合?
「以AR行銷來說有2個形容詞,先有『engaging(觸及)』吸引人目光,再來塑造『campaigns(廣告活動)』讓全部人參與。」啟雲科技創辦人丘立全分析,品牌主背後的行銷目的分為四類:串起線上與線下生意、加強品牌忠誠度、介紹產品以及體驗產品。
3 Tips教你如何在虛實整合中打贏行銷戰
1.別流於形式,下手前先釐清你的行銷目的。
2.相較酷炫新「技術」,「內容」才是成敗關鍵!
3.開啟一段完整的行銷旅程,XR不是全部,只是集客的第一步。
以雪碧與英雄聯盟2018年在Facebook AR濾鏡的合作來說,就是典型的「串起O2O」案例。消費者買了雪碧、掃描瓶蓋,就能獲得英雄聯盟的AR角色濾鏡,共計有11種,每一瓶雪碧都只串連一種角色,這會吸引粉絲不斷購買。日本企業優衣庫(UNIQLO)早於2012年就在店內設置的AR試穿衣鏡,則是標準的「體驗產品」案例。
「關鍵是讓用戶一秒鐘就被吸引,『一瞬間的哏』是最大的重點,而且AR體驗最好支援多人同時玩,呼朋引伴才有更多人參與。」丘立全補充。
而VR完全虛擬的特性,則更適用於現階段在現實中做不到的體驗。像是走進預售屋,來一場VR看屋;或是出國旅行前,先來一次短暫的VR體驗。
下一步:虛擬網紅,讓行銷更溫暖
接下來,XR行銷還走向了下一個更有溫度、更有人性的內容形式——虛擬網紅。
「我覺得虛擬偶像現在分為兩塊,一塊是偏動畫類角色,一塊是live即時互動人物,」Yahoo TV製作人許朝欽解釋,像是Instagram有164萬粉絲的「虛擬網美」米凱菈(Lil Miquela)就屬於前者,透過大量後製、高影像輸出,成為一位年僅19歲、備受時尚圈喜愛的新星;後者則有日本VTuber 第一人「絆愛」、Yahoo TV的「虎妮」。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結合行銷案呈現,都讓內容更有溫度。
早在2018年,日本連鎖便利店LAWSON就設計了一位「虛擬店員」,擁有AI(人工智慧)的她,不僅能跟消費者聊天,還能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來推薦商品;在台灣,中華電信也正在徵集自家光世代HiNet的虛擬偶像。
想想未來,若你進到商店,就有一位虛擬店員透過人臉辨識結合會員資料,知道你最常買韓國明星代言的產品,乾脆化身一位歐爸接待你、推薦商品給你,這樣的行銷方式,難道還不夠正中紅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