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直擊】除了會馬殺雞的電競座艙,宏碁推社交平台Planet 9所為何來?
【IFA直擊】除了會馬殺雞的電競座艙,宏碁推社交平台Planet 9所為何來?

2019年IFA電腦品牌很熱鬧,宏碁搶先召開國際記者會發佈什麼大事?除了一台電競椅具有馬殺雞功能的電競王座「Thronos Air」,最大頭條新聞就屬宣佈成立電競社交平台「Planet 9」,董事長陳俊聖宣佈,宏碁將招募電競教練提供玩家訓練及媒合平台,與教練分潤並爭取贊助成為兩大開源管道。

Predator_Thronos_Air_03.png
宏碁發表電競座艙第二代,具備馬殺雞功能
圖/ 宏碁

下一步是成立電競戰隊?陳俊聖:不排除

宏碁雖是電競品牌後起之秀,但Predator這匹黑馬跑了6年,今年拿下紅點電競品牌大獎,IFA更趁勝追擊,宣佈成立Planet 9社交平台,滿足電競玩家六大需求,包括:社群、教練、遊戲數據統計、Carry(隊友陪玩)、SCRIMS(練習賽)及正式競賽。

新平台在9月4日開始封測,開放數百位客戶加入,2020年1月30日開放測試。「市面上的電競社交平台都只有一部份,Planet 9有六大功能,是最完整的!」陳俊聖說,目前支援3款遊戲,包括《絕地求生》、《英雄聯盟》、《DOTA2》,很快會有更多遊戲合作。

Planet9 - Coach.jpg
宏碁將打造教練平台,讓玩家可以找適合的教練上課精進技術
圖/ 宏碁

陳俊聖也坦言,平台成立後,教練很重要,「會員人數當然是越多越好,」而若未來平台培育出電競新星,宏碁是否進一步投資成立品牌電競戰隊?陳俊聖笑說,「我們沒有任何排除!」但初期目標是先建立一個強大的社群為任務。

13億電競玩家中發現微趨勢:需要教練

全球有13億電競玩家,宏碁將這一串數字大大投影在記者會螢幕上,預告社交平台經營野心,也預告宏碁計畫促成更多電競玩家技術的進步,壯大未來用戶市場。

「我們正把宏碁帶到新的領域,推出社交平台Planet 9。」在這個平台上,不論遊戲新手或正轉型職業電競選手的玩家,都能免費加入學習與社交,在平台上交友結伴組隊,陳俊聖說。

陳俊聖指出,Planet 9所有軟體由宏碁自行開發,在做過許多焦點團體訪問,瞭解電競玩家需求後,發現教練是很重要的關鍵,宏碁開始嘗試了解電競教練都怎麼做?玩家需要什麼?發現關鍵是:玩家迫切想知道「如何知道自己有進步?」,而教練端則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能力。

planet 9
宏碁Planet 9社交平台可以分析玩家線上戰鬥數據,針對實力給予建議及介紹適合教練培訓
圖/ 王郁倫攝影

宏碁顯然企圖在Planet 9平台提供解答。「這是社交平台,當然宏碁也提供賺錢的機會。」宏碁將與教練拆帳所得,每一個教練可以根據學生人數多少,自行定價每小時的教學費用,可以一小時收30美元,也可以一小時收一千美元,而宏碁將可分潤,其次宏碁也會爭取贊助,所以不會跟會員收費。

深入遊戲底層軟體,幫玩家撈電競數據

「我們已經看到電競硬體進入成熟期,越來越多社群興起,我們是第一個市場上最完整的電競平台。」陳俊聖說,宏碁Planet 9目標要成為玩家最喜歡的社交網路平台。(當電競世界冠軍成為CEO,專訪魔競娛樂MiSTakE陳彙中

宏碁一次公布跟三個遊戲合作,陳俊聖指出,未來會有更多電競推出,平台會取得合作遊戲方提供的API,得以深入遊戲軟體底層撈出統計數據,玩家可以掌握自己的電競訓練資料,瞭解經過訓練後的數據,自己可保留,也可以當作被教練訓練的進步證明,當然,教練也可以拿學生進度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

陳俊聖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說,電競社交平台命名Planet 9有一套故事
圖/ 王郁倫攝影

而對於為何社交平台叫做Planet 9,陳俊聖說,以前是唸書時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現在改為八大行星,那消失的第九行星充滿神秘感,也是宏碁取名第九行星主因。

其他:按摩椅電競座艙、第九代CPU的創作者PC

而對於新發佈的電競座艙Thronos Air座椅支援按摩功能,陳俊聖指出,這是因為第一代銷售上百台電競座艙後,所發現的微趨勢,玩家反應希望座椅可以有按摩功能,因此第二代改良,預計全球開賣上市,不會限量。

宏碁ConceptD 7 Pro創作者筆電,效能媲美桌上電腦
宏碁ConceptD 7 Pro創作者筆電,效能媲美桌上電腦
圖/ 王郁倫攝影
acer swift 5
宏碁發表Swift 5超輕薄筆電,搭載英特爾第十代處理器
圖/ 王郁倫攝影

而配合英特爾第十代處理器上市,宏碁也推出Swift 5輕薄筆電「Acer Swift 5」主打全世界最輕薄的14吋筆電,厚度只有14.95mm,宏碁表示,Swift 5機身14吋,機殼以鎂鋰及鎂鋁合金打造,重量990克,可選擇搭載NVIDIA GeForce MX250獨立顯示晶片或英特爾的 Intel Iris Plus顯示晶片。

而在創作者電腦方面,宏碁則仍使用第九代英特爾Core i處理器,推出搭載輝達(Nvidia)Quadro 5000晶片的ConcepD 9 Pro,除是輝達Studio RTX計畫成員,機台效能已經媲美工作站等級,可以做AI及資料科學運算,更是專業創作者的行動辦公室。

另外,ConceptD 7 Pro則也一樣支援Quadro RTX5000顯示卡及第九代Core i7處理器,效能等同於桌機。

陳俊聖指出,今年在貿易戰下PC市場相對艱鉅,宏碁Concept D電腦正一國一國上市,目前已有幾十個國家開賣,等這次新品一併上市,很快就會展現成績。

concept D
宏碁發表最新ConceptD
圖/ 王郁倫攝影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宏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