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洩屋、減壓館、失戀博物館⋯⋯中國的「療癒經濟」是如何崛起的?
發洩屋、減壓館、失戀博物館⋯⋯中國的「療癒經濟」是如何崛起的?

一位20多歲的泰國男孩,在自己國家醫學院學有所成後來中國發展,因醫療標準、診斷方式的諸多差異、工作方面承壓巨大,時不常去發洩屋打砸摔瓶瓶罐罐宣洩情緒;

一個中國女孩,多年前曾打翻家中藏有昂貴紅酒的儲物櫃,父母對此一直介懷,後來她留學期間、家裡生活費分文不給,女孩承載著工作與學業的雙重負荷,每逢放假回國都會去發洩屋釋放自己的委屈;

三十來歲的楊先生在抖音刷到了北京的失戀先生·失戀博物展後,就去參觀了該博物館,在積極鼓勵的只言片語裡感受到了療癒安慰,並把自己前任送的膠卷、親手寫的信捐贈給博物館,作為自己的情感儲存地⋯⋯

這些有著典型的事業、經濟或情感壓力的當代年輕人,因為生活節奏的高壓性和生活地域的快速發展性給自己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他們透過理智的解壓渠道,尋找特定的場所宣洩自己的情緒,這也催生了情緒商業和療癒經濟的興起。

healing2.jpg
陀螺孤獨博物館內景
圖/ 鈦媒體

於2018年初發布的《2018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情緒商業」成為了2018年消費十大趨勢關鍵詞之一。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迅速加快,如今的年輕群體所承受的壓力日益增加,更多的受眾希望透過消費來排解自己的情緒負能量。

「療癒經濟」也成了與「國貨新潮」(編按1)、「種草消費」(編按2)等並列2019年的十大消費趨勢。比起情緒商業,療癒經濟的趨勢從「喜茶」、「喪茶」這樣帶有情緒標籤的飲食消費,更多地發展為真正具有療癒效果的線下「情緒整理」體驗館消費:包括減壓館、發洩屋、失戀博物館、孤獨博物館等等。

編按1:意指中國國產品牌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認可。
編按2:「種草」意指在社群媒體分享自己的購物體驗。愈來愈多的消費者會先看別人的體驗,再決定要不要購買,這樣的消費趨勢即為「種草消費」。

和這些新興線下體驗館的創辦人、經理和策展人們,聊了聊這個興起的療癒經濟市場。

療癒經濟的廣闊市場與低獲客成本

在北京的望京、崇文門商業區,你可以發現兩個情緒消費的小商圈——前者包括相對溫柔減壓工作室、798文藝園區內的陀螺孤獨博物館和Smash發洩屋,而後者則囊括了奇葩減壓館、失戀先生的博物館和眾體無限體育娛樂中心。

那些失戀後陷入消沉的、或是裹挾著生活壓力的年輕人,可以在失戀博物館先看看那些鼓舞人心、叫人珍惜當下的話語,再去隔壁的眾體無限流汗放鬆,最後去奇葩減壓館透過尖叫屋尖叫、枕頭空間大戰枕頭、鋸子鋸木等方式發洩情緒。

healing3.jpg
圖/ 鈦媒體

二三十歲的年輕消費者在這些商圈摩肩接踵,高壓生活與一定的消費能力,使這些地方與「療癒經濟」的受眾群體高度吻合,也使得線下情緒消費體驗店在選址時,逐漸形成了商圈的集群效應。

而這些情緒體驗場館的創辦人們,在最初選擇切入這個小眾市場時,又有著統一的內在邏輯——被時間驗證了的海外商業模式和中國潛在的龐大消費市場。

「療癒經濟」對中國文化消費市場來說或許是個新名詞,在國外卻早已不是新鮮事。失戀博物館和發洩屋這兩種情緒體驗經濟,在海外分別始於2006年和2008年。

從2006年開始,克羅埃西亞開了第一家全球失戀博物館,內有關於不同年齡層的失戀藏品和故事1,000多個、涉及不同的年齡層,到2016年,這家博物館已在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分館。

2008年,美國開始出現用於情緒宣洩的發洩屋體驗館,名為「Anger Room」,並逐漸在該國其他地區開設分店;此後若干年,美國的Rage Room、澳洲的The Break Room在此啟發下應運而生,包括西班牙等地,都開始出現線下宣洩體驗店,生意一直紅火至今。

healing4.jpg
Smash發洩屋中正在發洩的消費者,攝影:鈦媒體陳拯
圖/ 鈦媒體

而在中國,發洩屋(減壓館)和失戀(孤獨)博物館分別最早出現於2016年和2018年,在歐美國家該文化消費形式出現十年之後開始進入市場,這與物質溫飽得到滿足後隨之而來聚焦精神需求的人性內在規律休戚相關

以「失戀先生」為品牌名稱的失戀主題展創辦人朱兆偉表示,他們公司是從做網紅星空展起家的,曾歷經視錯覺藝術展與星空展在中國開40多家分館的光榮時刻。然而,網紅系列展因其重視覺效應輕內容的特性,在市場經歷過波峰之後,便殘酷地開始退潮。

2018年,克羅埃西亞失戀展開始走進上海,一下子引爆了市場,這讓他想到了換一個主題的可能性。

金濛在被問及Smash發洩屋開店的初衷時,同樣是受到了其久居中國的美國朋友介紹的、美國情緒宣洩館商業模式的啟迪。後來,這個朋友成了她的合夥人。

發洩屋裡有著從二手市場淘來的酒瓶、廢舊電話機、鍵盤,甚至電腦、冰箱,店裡有專業的防護服、防護靴和頭盔給消費者在封閉的空間內發洩時使用。

healing5.jpg
Smash發洩屋用於消費者打砸發洩的二手物品
圖/ 鈦媒體
healing6.jpg
發洩時避免消費者誤傷自己的防護用具
圖/ 鈦媒體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北京地區,有著宣洩作用的體驗館就有包括Smash發洩屋、奇葩減壓館和相對溫柔減壓工作室等在內的減壓體驗店7家;而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的失戀博物館則已有無數,抖音搜索「失戀博物館」標籤,有相關內容6.6億條。

這一切,還源於龐大的潛在市場。

近日,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達到2.4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結婚率僅為7.2%,創下近10年以來的新低。而在這其中,92%的人並不真正享受單身狀態。

據2019年的相關數據報告顯示,72.1%在都市打拼的年輕人,需要將每月四分之一以上的薪水用於交房租/房貸;60%的年輕人會覺得情緒低落,時而逃避父母的朋友圈,逃避內容原因的Top5為發布情緒內容、工作不順、身體病痛、深夜出去玩和發表有爭議的言論。

Smash發洩屋的金濛在介紹他們的消費者畫像時表示,這些受眾以20-35歲的年輕人為主,他們涵蓋了各行各業的人群,其中學生、IT行業、廣告設計業、銷售業人員比例相對較高,女性選擇理智宣洩的比例略高於男性,男女比例大約4:6。

而其他幾家「療癒經濟」體驗館的消費群體,也大體集中在15-35歲的年齡段中。只不過對於失戀博物館和陀螺孤獨博物館來說,沒有明顯的行業集中度。

讓朱兆偉印象最深的是,有幾位戴著安全帽的農民、工人也曾光顧過失戀博物館;此外,同性戀在觀展比例中也不小。

「同性戀者承受著比常人更多的親友環境壓力,他們不能在一起,有更多迫不得已的辛酸故事,也更喜歡在來了之後與我分享;此外還有一些忘年戀,也是常見的難以頂住社會輿論壓力的情感群體。」

這些形形色色的參觀者,意味著需要內心療癒的潛在受眾群,涵蓋著社會的每一個階層、每一種亞文化群體,失戀博物館為無處安放內心的細分人群找到了情感整理的空間和庇護之所

「同樣的人口基數,一二線城市因為學業、工作等機會的吸附性,青年人口比例很高,」失戀博物館創辦人在談及目前已在中國開設了近三十家失戀博物館的這些城市的受眾規模時強調,「北上廣深(即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和省會城市,人口流動性也很大,儘管失戀博物館複購率不高,但也會不斷地有新的受眾填補進來。」

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北京的常駐人口大約有2,100萬,其中15-34歲人口大約佔30%,即大約630萬人口,其中流動人口比例又佔52%。

朱兆偉談到,目前北京的失戀博物館每天人流量大約在400-500人,奇葩減壓館的CEO靳峰則表示他們日均客流量在1,200人左右。

北京市目前有失戀/孤獨博物館和減壓/發洩館各七個左右,其他的館因位置原因,最多未及這兩個體驗館一半的人流。並且,減壓館/發洩屋因其自身的體驗特性,複購率大約在失戀/孤獨博物館的2-3倍。按照這兩種體驗館不構成競爭、而是互補的關係來看,每年去這些館參觀的人數大約在60-70萬。再根據該年齡段北京的人口的高流動率,這些「療癒經濟」體驗店的市場,還遠未及飽和。

無論是發洩屋還是失戀博物館,都表示他們並沒有在行銷方面做太大投入。

金濛與她的其他4位合夥人共同成立Smash發洩屋,帶著幾分玩票的性質,「我們當中只有一人是全職的,其他的都同時有著本職工作,包括公關、技術設備、活動搭建等等,網上沒有刻意做宣傳,主要是自來水式的網友推廣。」

healing7.jpg
大眾點評北京去處榜單
圖/ 鈦媒體

然而近一年來,抖音、快手、微博、大眾點評和小紅書上,這些體驗館已經逐漸在KOL和網友推薦下成為網紅景點。大眾點評上,北京失戀博物展在一眾國家5A和4A級景點的圍獵下排名第十,八月在北京才剛剛開館的奇葩減壓館也已在榜上排名第16位。

儘管從票價來說,這些體驗館的團購價格集中在60-7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60~305元),但這四家公司中,三家有著中國連鎖的體驗館都已經實現盈利。

療癒經濟的隱憂:低頻率消費與高複刻性

如果說失戀與孤獨、發洩與解壓,是當代年輕人有著情緒排解剛需的心理健康問題,那從長期來講,這些有著一定程度療癒作用的體驗館,因其內容與形式的高同質化,便有可能逐漸從流量神壇中跌落。

從去年12月開始,「失戀先生」主題失戀博物展在中國展覽至今不足一年,在有些城市的流量已有小幅度下滑。

此前捐贈過前女友贈送的禮品、並把自己的故事展現在失戀博物館的楊先生表示,自從自己把失戀博物館當成情感的寄放場所之後,就打算等到內心放下了前任後再過來看看當初捐贈的物品;但是對大多數參觀者來說,這裡只會是景點打卡地,或是一次性釋放情緒的場所。

與發洩屋和減壓館的打、砸、摔、扔、吼等有著定期宣洩必須性的場所不同,失戀畢竟感受頻率相對較低。參觀這種展覽的受眾中,真正帶著強目的性(失戀)而去的比例與網紅打卡比例,大概在4:6。

為此,為了一定程度提高帶朋友參觀這部分遊客的複購率,掌握著中國30多家店內容資源的「失戀先生」系列博物館會每月交換不同城市的展覽內容,包括被新婚夫妻摔出裂痕的相冊、訂婚婚紗、男女朋友間互贈的手工模型等捐贈物等,還有他們背後的文字故事。由此,再次光顧的受眾也能夠感受到新鮮感。

healing8
新一線城市的異地戀與經濟壓力
圖/ 鈦媒體

「我們可能會穿插一些當地城市中名人的淒美愛情故事作為館中的設計,」朱兆偉聊起了各地展覽另一些特色佈置,「比如在鄭州館,我們有陸游與唐婉的相關內容;有朝一日,上海可以注入張愛玲的故事……」由此,各地的博物館也可以在文化內涵方面加持本地的特色。

不同於失戀博物館,孤獨展的內容相對受眾群更廣一些,即便是沒有失戀的,但是相對內向、在都市生活中覺得壓抑和緊繃、缺乏知己的人群,也會來到這裡。

這裡展館中,一層是關於一個人做什麼事情最孤獨的投票設計,二層則將包括一個人坐地鐵、一個人吃火鍋等有關場景展現出來,三層就進入幾個充滿粉色、亮黃色等暖色調的空間中,有著帶人走出孤獨的邏輯。

然而,即便如此,其中相對固定的內容對於參觀者來說,也存在著低複購率的問題。「我們也考慮到一次性客流和城市承載力的問題,」陀螺孤獨博物館策展人方芳表示,「孤獨博物館和我們並行的另一條業務線——失戀博物館為了避免長期流量的下降,做的都是城市巡迴展,時間在三個月左右。」

healing9.jpg
陀螺孤獨博物館巡展
圖/ 鈦媒體
healing10.jpg
陀螺孤獨博物館內景
圖/ 鈦媒體

除此之外,背靠陀螺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做旅行業務的相關資源,在做失戀與孤獨展之前,陀螺文化在許多城市積累了自己的核心用戶,這些用戶和粉絲群體,也成了日後失戀與孤獨展選址的主要考量。

靳峰、方芳和朱兆偉在講起行業生態時,也無不提到這些體驗館內容的高複刻性。一旦一家減壓館/失戀博物館開出以後,社交媒體的話題迅速引爆市場,吸引大量潛在玩家的入局,並且內容有著高度的雷同性。

根據失戀博物館的團隊調研,有些城市其他的失戀博物展,除了照搬他們收集的故事外,更有甚者兜售虛假的傷心故事,內行人一看便知圖片內容的問題所在。於是,這些引領這個新興行業的核心團隊們,在汲取了各種教訓後,先後開始引入自己的律師團隊。

曾經主打演唱會、派對活動的公司夜管家,受派對中「枕頭大戰」減壓活動大受歡迎的啟發,自己設計開發了中國一系列減壓展覽,包括上月在崇文門新開業的奇葩減壓館。

CEO靳峰表示,體驗館中「減壓」這個詞由他們首創,2016年,深圳開始辦展時就做了版權註冊,他們設計的以愛德華·孟克的畫《吶喊》為元素的背景牆形像地折射了人內心的焦慮與恐懼,還有特定佈置的吶喊屋、鋸木等場景,都有相應的版權。此後,夜管家每把減壓館辦到新的城市,升級版本內容,就會註冊新的版權。

healing11.jpg
奇葩減壓館中的有著《吶喊》元素的背景牆
圖/ 鈦媒體
healing12.jpg
奇葩減壓館中的鋸木場景
圖/ 鈦媒體

朱兆偉的「失戀先生」也已經做了商標的全品類註冊,然而,內容方面的抄襲始終是行業規模擴張時不可避免的問題。

「我們考慮的是未來做有技術門檻的展覽,除捐贈物具有唯一性之外,引入AR技術介紹失戀的故事劇情」,他介紹未來的解決方案。如此,在提高了其他策展方的複刻門檻的同時,也豐富了線下娛樂如今不可缺少的互動感與體驗感。

不過,比起減壓館中各種具有顯著獨創性內容的場景佈置,僅以二手電器、或是泛化的故事內容為核心的發洩屋和孤獨博物館等,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版權維護難題。

即便引入了律師團隊,或是請來了律師顧問,這些創辦人、策展人們,也依然在高複刻性的難題上探尋新的出路。

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在何方?

誠然,歐美國家的Rage Room和失戀博物館等線下體驗館有著至少十年的生命週期;然而,對於中國的「療癒經濟」趨勢來說,面臨著不同的地租成本與消費市場的經濟周期

一方面,歐美除了超大型城市外,相對較低的城市人口密度、不夠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更高的人均汽車保有量,使之在體驗館選址時,未必會考慮CBD核心區域,因此地租成本不高;而北京的普通商圈每月租金大約在人民幣200-300元/平方公尺(約新台幣870~1305元/平方公尺),一個800平方公尺的展館,月租金就至少15-2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65~87萬元),不得不說是一筆巨額成本開支。

另一方面,近些年來,中國消費者在接受新文化消費方面的速率領先歐美,只要新消費體驗形式出現,就會迅速走完嚐鮮——爆款——退潮的週期,包括狼人殺、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娛樂業態。

因此,去年底開始掀起的「療癒經濟」熱是否具有市場的可持續性,是業內人士在普遍思考的議題。

關於這一點,失戀先生·失戀博物館已開始了一些自身的規劃與考量——為一些平台提供內容或用戶。

如果你走進失戀先生.失戀博物展,會發現有二維碼處可以掃描加入相應的單身群。朱兆偉提到,百合網等婚戀社交網站希望與失戀博物館合作,這是他們未來尋求資源置換的途徑之——彼此為對方帶來高轉化率的線上/線下用戶。

此外,失戀博物館經授權的故事內容,還可以透過電台等方式進行傳播。後者缺乏的是內容,而前者剛好可以藉此將IP內容最大化。

除了作為內容供應商,以前做過星空展、行銷經驗也較為豐富的北京博越文化,未來還有以失戀故事為綱、拍短影片內容的打算,為線下展引流的同時,為長影片劇集尋求內容團隊合作。

如今,在受訪的四家療癒經濟體驗館中,尚未出現外部資本的介入。「低頻率消費、長期商業模式不明」,是投資人對一些有過融資需求的創辦人們共同的質疑。

然而,在IP為核心的娛樂時代,掌握內容便有著裂變可能。未來,在高壓持續的這個時代,療癒經濟的形式或許會改變,但潛在受眾規模或將持續壯大,一定還會在更多的細分場景開闢出新的市場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