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來,「讚」始終是Facebook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向上的大拇指早已成為這間社群龍頭的經典形象,甚至其總部外的看板上,你都能找到代表讚的這枚符號。
然而,初衷是對創作者鼓勵的讚,卻在社群複雜的交互下,淪為用戶比較、競爭的指標,帶來無數負面情緒。因此,Facebook計劃9月27日於澳洲展開隱藏讚數測試。
明確而言,不只是按讚數,對貼文的心情表達、影片觀看次數都會一併被隱藏。
這並非Facebook第一次動起隱藏讚數的念頭,今年上半年起,他們就陸續在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愛爾蘭、義大利、日本等國測試隱藏Instagram的讚數,期望導正大眾愛比較的心態。
儘管過去曾在Instagram實行測試,但鑑於每個平台的生態大相逕庭,Facebook相信,必須實際在平台上進行測試才能得到真正的結果。
與在Instagram實行的測試相同,雖然按讚數不再對外顯示,發布貼文者仍能看見自己的按讚數;另外,有心者還是可以點開名單,一個個數出有多少人為這篇貼文按讚,Facebook的改變,讓用戶得以從人氣競爭下喘口氣。
20%忌妒感源於滑Facebook,社群平台不再能使人快樂
「我們正在進行有限度的測試,將Facebook上的按讚、表達心情以及影片觀看次數設為私人。」Faceboo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會收集反饋,好了解這項變動能否改善人們的體驗。」
某種程度來說,按讚數就和薪水一樣,在不知道同事所得的情況下,你很可能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然而一旦知道坐隔壁的小明比自己多領2,000元,對薪水的態度或許會180度大轉變。
曾有一份鑽研Facebook與忌妒心的研究,其內容指出,人們生活中有20.3%的嫉妒情緒,源自使用Facebook。 這個結果顯示,社群平台早已化為互相比較的螺旋,不再是理想中那個幫助人們認識更多朋友的快樂場所。
將用戶從讚數中解放,不只免去無時無刻不上演的數字競賽,也給予人們更加敢說敢言的勇氣。過去用戶會為了搏得更多讚數而發言,也會因為害怕得不到認同而不願說出真正的想法。
心理學教授Renee Engeln認為,讚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魔力,是因為它創造的正反饋非常即時,如同賭博獲勝帶來的快感一樣。
Facebook希望,消除讚數以後,能使用戶重心回歸內容上,並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再著迷於這些數字。
如果這項改動能順利增進人們的幸福感,並且不會降低互動率的話,Facebook計劃進一步拓展測試國家,甚至在平台上全面實施。
重要互動指標消失,網紅行銷生態勢必產生變化
賴以社群維生的網紅們,對Facebook隱藏讚數的作法感到擔憂,讚數向來是過去與品牌合作時,談論薪酬的一項重要指標,按讚數消失後,過去的行銷生態勢必將發生變化。
在Instagram隱藏按讚數時,也有網紅指出,這種作法很可能使品牌尋找合作對象時,把焦點重新放回粉絲數上,導致買粉絲灌水的網紅,與真正憑實力贏得關注者,變得難以區分。(Instagram按讚數將消失!網紅行銷策略轉彎,這2項指標更重要)
影響力行銷平台Activate執行長Kamiu Lee則認為,Instagram與YouTube才是目前最受關注的網紅行銷平台,Facebook已成為二線行銷平台的現在,這項變動可能不會在網紅業界激起太大的漣漪。
責任編輯:陳映璇
資料來源:CNN、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