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開放倉儲空間與對手共享?看大聯大布局10年的通路商轉型大夢
為何開放倉儲空間與對手共享?看大聯大布局10年的通路商轉型大夢
2019.10.05 | 策略

大聯大控股啟動數位轉型4年,首創「倉儲代工」概念,歡迎同業貨品存放大聯大的倉庫,一切只因為希望未來能「 把零件貨品直接送到生產線上,而不是倉庫 」,這個野望的夢想要怎麼實踐?

大聯大執行長葉福海4日出席「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成立大會,並以《轉型變革-CEO領導數位轉型的實戰經驗分享》主題分享集團轉型4年實戰經驗。

3C電子元件通路商,倉儲物流角色吃重

「誰幫Apple生產iPhone?誰負責把零件帶給製造商?大聯大的角色就是代理所有手機晶片製造商產品,再交貨給手機組裝廠者。」葉福海一開始就先介紹大聯大的角色。

目前大聯大有將近250個供應商,由大聯大提供物流、金流及資訊流給客戶,協助把客戶貨送達組裝廠手中。大交貨的下游製造業者遍及東南亞、大中華區、美國,總計高達1.5萬家,但過去大聯大把貨送到對方倉庫就算工作完成。

葉福海說,2015年決定數位轉型,當年正好是大聯大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元件供應商(編註:當時大聯大控股營收達162億美元,正式超越美商艾睿電子(Arrow)及安富利(Avnet),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通路商),因此團隊開始思考,2025年該做什麼?要走到哪裡?該怎麼做?

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1.jpg
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談要對手來共創協作很難,但必須先做出價值,不要想太多。
圖/ 蔚藍華騰智慧

從10年後的目標,倒推決定現在該做什麼

葉福海表示,儘管一開始還沒有頭緒怎麼做,但已經明確知道2025年要成為怎樣的企業,因此「倒推」來想現在該做什麼,這也成為大聯大內部最常掛在嘴邊的策略:以終為始。(掀起半導體零件業的短鏈革命,大聯大揭數位轉型兩大心法

葉福海說,B2B產業常有迷思是:常看對手做什麼。當對手有A服務,就想做A+B,當對手有A+B,就想做A+B+C;若對手不動,則自己也不會動,這就是B2B業者的一貫思考。

但後來大聯大做了一個大轉變,開始去想客戶要什麼?進而分析客戶成分,有超大型、還有很多中小型客戶、更有微型客戶,所以開始思考「C2B策略」,利用大數據、區塊鏈、AIoT回應客戶的需求。

大聯大的難題:客戶要送貨到生產線上

大聯大開始釐清身為通路商的價值在哪裡?後來發現是在「創造客戶的需求」。現在的B2B模式是客戶要什麼,就按照客戶要求去做。但很少思考,未來客戶要什麼價值,這也是數位轉型最關鍵最困難的,找到下一個商業模式曲線。

Amazon_物流中心.jpg
過去零件通路商是把貨送到客戶倉庫就了事,未來客戶根本就不用倉庫,希望零件直達產線開始生產製造。
圖/ Álvaro Ibáñez via Flickr

為解決難題,大聯大分兩個軸線,A軸是用新方法處理現在的業務跟現有的客戶,將實體轉為數位化,把專門通道改為開放平台,用科技新方法做既有業務。

2018年大聯大推出大大網,五個平台回應1.5萬個不同大小跟需求的客戶;其次物流上,把傳統倉儲改為智能物流,倉庫裝500個感測器控制7,000個點,讓手機就能掌握倉儲狀況。

但客戶真正需要的是:把零件直接送到產線上,但現在沒人做得到。 」葉福海說,大聯大決定推動智慧商業製造物流系統,這不是一蹴可及,且必須協助中小企業客戶。

過去大聯大把貨送到客戶組裝廠就完成任務,但若「直接把零件交到客戶生產線,跳過客戶的倉庫。」這就是非常大的野心計畫。

開放同業共享,打造創新「倉儲代工」

葉福海開始思考,現在有300個IC通路商(對手)都在服務同一家客戶,就會產生300個倉庫,為何要建立這麼多?為何不整合?

為了要達成送零件到客戶產線的夢想,大聯大決定開放智慧商業物流平台,跟對手合作建立開放生態圈,把智慧物流平台跟倉庫都開放同業共享,打造創新的「倉儲代工」角色,讓對手把零件放在大聯大的倉裡,一起送到客戶端。

共享平台在B2B產業幾乎做不到,葉福海坦言,要跟對手共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大聯大必須OPEN,先走出去,不要去想對手會不會加入?而是應該先去做,把共享做的有價值,對手自然會關注這件事。

「現在是共創協同的時代。」葉福海說,過去歷史經驗是兩大廠商互相競爭,最後反而是「贏了對手,輸了時代。」因為太專注對手,反而忘了時代已經改變。未來20到30年大聯大都是跟同業共生共榮,

數位轉型得領導人親自做

在數位轉型心態上,葉福海說,領導人一定得自己跳下來做,否則99.99%不會成功,同時歸零思考,把成功跟失敗經驗都拋開。

所謂B軸線計畫,領導人必須跟董事會溝通,並有IT顧問及內部高階主管支持,透過員工領頭羊效應,善用外部專家,才能一步一步做。

他最後提供四個數位轉型贏家必須做的自我檢視:到底有無對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有無確認生態系統?IT是否能跟上結構改造?擁有足夠數位人才(重新定義的)?唯有具備才有機會贏。

蔚藍華騰智慧顧問
蔚藍華騰智慧顧問成立,中為董事長黃齊元,右二為執行長王可言。
圖/ 蔚藍華騰智慧顧問

蔚藍華騰由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與藍濤亞洲合作推出新型態「智慧顧問」服務,提供創新、管理、財務和技術顧問全方位「智慧數位轉型」相關諮詢。蔚藍華騰由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與投資銀行家黃齊元共同成立。

責任編輯:陳映璇

延伸閱讀:
台灣轉骨好時機?伺服器雙雄「八百里加急」回流建廠...童子賢這樣看
日系快時尚竄起!40年老牌寶島眼鏡砸千萬轉型,要靠什麼贏?

關鍵字: #數位轉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