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是台灣「金融監理沙盒」相當熱鬧的一周,金管會在去年(2018)開放外界申請監理沙盒實驗,申請案今年以來已經受理超過10件申請案,超出金管會當初設定的目標。
今年七月才剛剛核准的「即時基金互換」服務,將在本周正式投入沙盒實驗,這是一個全球首例的創新試驗,也被外界視為「年底最大亮點」。
有買過基金的讀者會知道,現在就算透過手機、數位銀行申購,贖回時一般都需要3到5個交易日時間,而且交易費也不低,如果想要換購基金,必須先贖回再申購,或是受限同基金公司轉換,耗時又花錢。
全球首例服務!投資基金想換就換
遠東銀行旗下的數位銀行Bankee,本周將與新創公司好好投資正式展開「即時基金互換」監理沙盒實驗。兩年前成立的好好投資,透過機器學習提供客製化的智慧決策及即時監控服務,來降低民眾理財門檻,先前金融科技創新園區 (FinTech Space)公布11家市值破億元的公司,好好投資就是其中一員。
這項實驗採用區塊鏈做為底層技術,投資人可以將持有的基金,以基金淨值與其他會員做等價即時交換,好處是不必贖回就能換到喜歡的基金,還能省下交易費用,能更彈性的調整投資目標。
實驗將採取會員制,投資人成為會員後,好好投資每月會收取月費,由遠銀負責信託保管基金與現金款項,會從自家上架的基金中,選出10到20檔參與實驗。月費制跟約20檔以內基金可換,會是想參與這個創新沙盒實驗前必須有所認知的。
遠銀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戴松志表示,雙方只花一個月就決定合作,最大的亮點是,基金交換服務是全球首例,過去沒有類似的合作案例。
未來Bankee的目標是打破銀行跟客戶的關係,融入更多的金融產品,把數位銀行變成一個什麼都有的金融百貨。
台灣首個沙盒實驗正式上線,3分鐘就能申辦貸款
而另頭,台灣第一個沙盒實驗「手機門號辦貸款或信用卡」也在今天(7日)上線。
這是凱基銀行跟中華電信合作的案子,讓民眾可以用手機門號,做身分驗證依據,辦理線上開戶、申請信貸以及信用卡。
過去如果是非受雇SOHO族,或是沒有和銀行往來紀錄的信用小白,可能連一張信用卡都辦不了,更不用說是辦貸款。當有申辦貸款、信用卡、開戶需求時,銀行可以從電信得到客戶繳款紀錄,觀察是否有延遲繳款紀錄過多的狀況,做為信用評分依據,現在起擁有中華電信門號滿6個月且繳費正常的用戶,只需要平均三分鐘的時間,就能申辦個人信貸或信用卡。
「銀行擁有整段的客戶價值鏈,這個觀念可能要改變。」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資深副總周郭傑認為,未來金融服務將邁向碎片化,也就是說,以後服務客戶的方式,是當客戶還不是銀行的客人時就有機會使用金融服務。
周郭傑回憶,在「行動身分認證」監理沙盒實驗期間,申請貸款並進入審查階段的20至34歲年輕客群占60%,且人數超過五千人,藉由凱基銀行與中華電信跨業發展的專屬信用評分模型,每2位進入審查階段的金融小白就有1人核貸。
凱基銀行個人金融總處敖蓓寧資深副總表示,與傳統貸款申請流程相較,手機門號辦貸款只要輸入五個畫面、拍四張照即完成線上申請,申貸者收到Email通知後,就能直接線上同意簽約,立即取得貸款額度及優惠利率等內容,無須等待銀行派員通知。
「為什麼我們選擇電信門號?就是希望做到開放的服務。」周郭傑說,過去民眾要使用金融服務,都要跟著銀行規矩走,未來的情境是客戶根本不想走到銀行,可以想見在行動世代,銀行獲客將變得更有挑戰性,凱基認為,第一步必須先把數位身分認證的問題先解決,因為手機門號人人都有,成為促成這項合作的不二選擇。
一群孩子在沙坑中玩耍,一旁的大人並不知道孩子會打造出一座城堡,又或者是一輛車子。在沙坑裡能隨意揮灑創意,就算失敗也不會影響到沙坑以外的世界,這就是「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概念,是一種為了激發創新,而產生的實驗機制,業者在發想新的商業模式與服務時,可以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驗證產品及服務,且不受既有法律規範。
責任編輯: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