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要塞英雄》開發商挺港惹中國不開心,騰訊成背後最大苦主
NBA、《要塞英雄》開發商挺港惹中國不開心,騰訊成背後最大苦主
2019.10.14 | 影視

NBA、《要塞英雄》開發商Epic Games近期接連因政治爭議,引發中國民眾的牴觸情緒,使許多人在網路上紛紛揚言抵制然而在這些事件背後,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可能是最大的苦主。

NBA球隊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Daryl Morey 10月初帶隊於日本比賽時,在Twitter上聲援香港反送中抗爭,導致中國方面反彈,不僅央視暫停賽事轉播,更有多家企業中止合作、撤資。

起初NBA為Morey的發言向中國致歉,隨後又引起美國球迷的強烈不滿,抨擊其為賺錢捨棄言論自由,最終NBA收回道歉,執行長Adam Silver公開表示,他們支持Morey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但不為其內容背書。

無獨有偶,上週舉辦的《爐石戰記》賽事上,香港選手聰哥接受訪問時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選手及賽評3人因而遭暴雪懲處,這起事件在國際發酵引來抗議。

過去一向積極表達看法的《要塞英雄》開發商Epic Games,也在事件後發表聲明,公開支持玩家、創作者為人權與政治發聲的權利,不會對此進行任何懲處,正面槓上中國。

重金買下NBA線上轉播權,騰訊欲拓展體育串流領域

NBA與騰訊是有著10年合作關係的商業夥伴,2015年時,騰訊花費5億美元取得NBA賽事中國地區的獨家線上轉播權;今年7月時,更以打破中國體育版權紀錄的15億美元價碼,將合約延長至2025年。

nba
事件爆發期間,騰訊曾一度暫停平台上NBA賽事的轉播,不過如今已陸續恢復。

上一季的報告中,騰訊聲稱過去4年間,NBA的中國觀眾數成長近3倍,達到4.9億人,平均每場賽事的觀看人數為370萬,讓騰訊在體育領域開闢出一片天地,成為體育類觀眾的最佳選擇。

騰訊同時也是NBA電競項目NBA 2K聯盟的中國直播夥伴,不斷加深與NBA的合作與投入。

NBA在中國擁有龐大受眾,有望成為騰訊未來的主要流量渠道之一,然而近期NBA在中國引發的政治爭議,使原先預期伴隨NBA而來的數十億美元廣告與訂閱收入,變得岌岌可危。

上海顧問公司AgencyChina分析師Michael Norris表示,騰訊體育的廣告可能會受到打擊,NBA是騰訊體育的重要流量來源,很有可能進一步影響整體的廣告營收。

也有分析師警告,騰訊抵制播放NBA賽事,可能影響其串流媒體營收,若延續到10月下旬賽季開始後更是如此。事實上,事件發生當下騰訊體育一度停播NBA賽事,但抵制不到一週,今(14日)已陸續恢復部份轉播。

Epic Games捍衛玩家談政治,騰訊面臨中國內部壓力

過去騰訊曾在國際間大舉「買買買」,收購許多知名遊戲公司,當今紅遍歐美的《要塞英雄》,其開發商Epic Games也是之中一員。騰訊是Epic Games的大股東,握有近40%股權。

多年來,騰訊對於收購的海外公司一向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不會干預其開發與營運方針,雖然這是玩家普遍樂見的作法,但中國與歐美企業理念間的矛盾,如今也為騰訊招致苦果。

tim sweeney
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執行長發Twitter表示,公司將捍衛玩家聲援人權與政治的權利。
圖/ Twitter

Epic Games支持玩家為人權與政治發聲的推文,立刻引發各國網友熱議。有網友質疑,大量中資持股的情況下,Epic Games如何捍衛自己的聲明?

對此,執行長Tim Sweeney擔保,縱使騰訊擁有近40%股份,只要他還是執行長、主要股東,在他的領導下絕不會干涉玩家聲援人權與政治的權利,讓騰訊的處境更顯尷尬。

儘管Epic Games的聲明在歐美網友間獲得讚賞,中國方面卻相當不以為然,根據《彭博社》報導,甚至有中國網友抨擊「騰訊怎麼沒把自己的狗栓好,它都咬到你臉上了。」

分析師Norris表示,過去從未有對中國公司的監管拓展至海外子公司,在這起事件過後,如何讓收購的企業符合中國標準,會是騰訊接下來必須面對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Epic Games激進的態度,由騰訊全資擁有的《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則較為保守。近期恰逢《英雄聯盟》世界大賽,其全球電競負責人John Needham率先公告,要求賽評與選手自制,避免直播過程提及敏感話題。

責任編輯:陳映璇

資料來源:FortuneThe VergeThe Motley Fool

延伸閱讀:
獨角獸都是創投拱出來的!施振榮點破台灣新創圈兩大迷思
食物外送員3天2死,勞資問題浮檯面!各平台保險權益一次看

關鍵字: #騰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