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洛杉磯的19歲女孩米凱菈(Lil Miquela)可說是時尚界的新寵兒。西班牙及巴西混血的她,自2016年在Instagram出道以來,已在全球累積超過160萬追蹤者。她的時尚品味相當獨特、前衛,連Gucci、Chanel等國際品牌,都是她的合作夥伴。
穿搭並非她唯一專長。她也投入音樂創作,在Spotify上發佈超過7首單曲,每個月有將近25萬名聽眾。2018年,她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25位網路名人,與美國總統川普及日本搞笑藝人渡邊直美名列同一個榜單。不過,米凱菈的才華不是她上榜的主要原因——人們關注她,主要是因為,她不是真人。
模糊虛實邊界,賦予機器人「人性」
沒錯,米凱菈作為Instagram上最知名的虛擬網紅,她本身的存在就像是一場大型社會實驗。製造她的AI數位新創公司Brud僅提供其人物設定,但對其餘的一切則保持了神秘感。
舉例來說,米凱菈時常接受媒體「採訪」,但只能透過電子信件與她聯繫。許多人認為,她的回信是公關公司塑造她形象的手法,而不少粉絲更相信,那是米凱菈自己的AI運算出的對話內容,是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證據。
米凱菈的走紅,呼應了大眾對「機器人是否擁有人性」這件事情的好奇心。專門研究網路現象的澳洲科廷大學副教授利佛(Tama Leaver)表示,米凱菈兜售給大眾的故事,就是一個被製造出來的軟體,如何長出自己的個性,並對自我產生質疑的歷程。
在米凱菈的專頁上,時常能看到一些意圖模糊虛實界線的嘗試。她經常和真實世界的名人打卡合照,也曾作為主持人在影片中的採訪來賓。
如果花時間觀察她的肌膚和表情,容易查覺AI運算的不自然,雖然如此,卻足以讓初來乍到的網友感到困惑,「拜託誰來告訴我,她的聲音是真人配音,還是她真的有一顆AI大腦跟AI聲帶?」諸如此類的留言不勝枚舉。
而米凱菈半真半假的存在不只充滿話題性,也使她能夠沒有束縛地以大膽的方式去倡導一些社會議題。
擺脫傳統,虛擬網紅挑戰社會觀感
5月時米凱菈與Calvin Klein合作拍了一支廣告,裡面她和美國超模貝拉海蒂德(Bella Hadid)擁吻,倡導同志權益,也讓原本追隨她IG的粉絲又更進一步了解她的人物角色設定。
當然,這支廣告衍生一系列議題,好比說,機器人有辦法戀愛嗎?沒有身體,卻有人類外貌的虛擬網紅,如何被人類的道德給規範?這些都是在人與機器的界線,逐漸模糊的賽博格時代裡,社會終將面對的問題。
虛擬網紅的商業行為引來正反兩方的爭論。支持者說,虛擬網紅作為品牌代言人是一個安全的選擇。他們和真人一樣有廣大粉絲,且能讓公司不用擔心他們因酗酒吸毒而造成公關危機。反對者則認為,虛擬網紅會取代真人的工作,像米凱菈這樣有拉丁裔背景人設的虛擬網紅,更將排擠掉工作邀約已經不多的少數族裔出頭的機會。
無論如何,米凱菈掀起的虛擬網紅熱潮已對社會造成了影響。一名叫馬蒂(Matty)的20歲粉絲就說:「我不介意她不是真的。我被她吸引,因為她不能被任何觀念、信仰甚至形體給限制。而且說實在,誰能定義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從《2001太空漫遊》AI電腦Hal 9000與太空人間的諜對諜,到《雲端情人》男主角與沒有身體的AI語音助理譜出一段戀曲,人機之間的關係始終是電影熱愛討論的主題。隨著AI機器人逐漸走進現實世界,人類如何與機器相處,已然成為當代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米凱菈的出現,正是我們仔細審視這個問題的一次機會。
米凱菈(Lil Miquela)
19歲,人物設定為巴西與西班牙混血兒。
責任編輯: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