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假新聞法案上路,新加坡對「分享者」加重兩倍刑罰、最高監禁10年
史上最嚴假新聞法案上路,新加坡對「分享者」加重兩倍刑罰、最高監禁10年

2019年5月8日,歷經長達兩天的馬拉松辯論,新加坡國會通過了一項全面的立法來對抗假新聞,法案的全名稱為:「防止線上虛假和操縱法案」(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Act, POFMA)。

內政和法務部長K. Shanmugam表示:此假新聞法案絕非執政黨行使權力的政治工具,而是要塑造新加坡成為理想的社會。今年的10月2日,此假新聞法案正式實施。

你不能不知道的新加坡「假新聞法案」

1. 法案如何定義虛假新聞?

這項新法案的通過旨在提供政府所需的權力,來對抗網路上的虛假行為,以進一步保護公眾利益。虛假新聞的定義為對事實的陳述是虛假或誤導的,但觀點、批評、諷刺或模仿都不在此範圍內,公眾可以繼續上傳和分享。

2. 如果識別出虛假新聞,將會發生什麼?

若政府真的要採取行動,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 必須有錯誤的事實陳述
2. 必須符合公共利益,而採取行動。

相對應地,部長將在其官員或是幕僚的建議下,決定此訊息是否虛假,並同時評估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一旦做出判斷,相對應的部長們與新加坡信息通訊媒體發展管理局(Info-communications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合作採取行動。

shutterstock_fake news_638642296.jpg
圖/ Georgejmclittle via Shutterstock

這可能涉及頒布命令,要求在虛假新聞旁邊進行更正或將其刪除,也可能涉及封鎖傳播虛假訊息的某些帳戶和網站。分享虛假訊息的人,尤其是那些知名度高、具有影響力的人,也可能被要求提出糾正或刪除虛假訊息,因為他們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要更加謹慎對待可能破壞社會的內容。

法務部長表示,研究已經顯示更正錯誤是有效的,是對抗虛假新聞的重要解毒劑。

根據此法案,在6個月內發佈3個被認定為假新聞的網站頁面(被稱為declared online location),必須禁止此網站從廣告或訂閱中獲得相關收入,作為對網站進行的懲罰 。

3. 什麼時候將適用刑事制裁?

唯有「惡意行為者」或那些故意以虛假新聞破壞社會的行為者,才會受到刑事訴訟的制裁。

比方那些故意在網上散佈虛假訊息,並知道會影響選舉結果的人,如果在法庭上被判有罪,可被處以最高50,000新幣(約台幣112萬元)的罰款,或最高五年有期徒刑,或兩者皆有。

對於那些使用虛擬跳板(bots)擴大散播虛假訊息的人將受到更嚴厲的處罰,他們可能被處以最高100,000新幣(約台幣224萬)的罰款和最高10年的監禁。法院將有對什麼是虛假新聞裁判的最終決定權,這意味著,法院對政府上訴中任何虛假內容的決定均可以被法院推翻。那些反對政府裁決的人必須先向對應的部門上訴,然後才能向高等法院上訴。

新加坡政府認為,人們會於分享線上內容時更為謹慎,即使是私人聊天的視窗中也是如此,因為強制性的處罰並不是開玩笑的。

Twitter和Facebook之類的社交媒體平台也將被要求需要刪除或糾正所謂的虛假訊息。如果政府部門認為某些帳號傳播假新聞,部長們還可以命令將帳號們封鎖。若相關公司不願遵守假新聞法案,將被處以最高100萬新幣(約為台幣2,245萬元)。

各界針對假新聞法案的憂心忡忡

新聞媒體New Naratif的運動份子兼總編輯Kirsten Han表示,這項法案「極為令人擔憂」,因為法律的適用範圍如此廣泛,很難預測真正實施方式和後果。「最令人擔憂的是寒蟬效應的影響和自我審查的進一步強化。」

Google等公司也表達了對新法律的擔憂。Google於5月時就回應擔心該法案將「損害創新和數位資訊生態系統的成長。」亞洲互聯網聯盟(The Asia Internet Coalition)將反假新聞法案描述為「迄今為止相關法律中影響最深遠的法案,」從而賦予「新加坡政府認為訊息何謂真、假的充分酌處權。」每個人都在繼續觀察新加坡政府將會如何將假新聞法案付諸行動。

數位時代X白話科技|我們與假新聞的距離

延伸閱讀:
1. 一場給《霹靂布袋戲》34歲新總座的隨堂考,面對父執輩提問黃亮勛如何接招?
2. 沒有人是局外人!史上最嚴個資法衝擊全球,帶你搞懂什麼是GDPR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 straitstimesviceasiatimesstraitstimes

關鍵字: #假新聞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