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強應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崛起(下)
區塊鏈強應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崛起(下)

前一篇文我提到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為何會是區塊鏈有價值的應用,本篇帶讀者來看,目前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產業的發展近況,以及有哪些必知的公司和案例。

DeFi的起源

區塊鏈能運用於金融領域,可追溯於市值第二大的區塊鏈──以太坊問世開始,比特幣雖然依舊是市值第一大,但其設計較為簡單,只有單純傳送價值的功能,並不具備圖靈完備性,原生不能在上面做複雜的金融邏輯設計。以太坊就不一樣了,當初願景就是成為世界計算機,有圖靈完備的語言,加上能夠寫出各種邏輯在智能合約上自動運行。區塊鏈原本就具有交易透明化、自動執行、無需准入許可(Permissionless)等特性,再加上智能合約能夠處理各種邏輯之後,金融的應用就開始發展了。

如上篇所說,第一批大型金融應用就是「募資」。 新創公司事先寫好代幣發售合約,不用走冗長的傳統募資流程,包括製作投影片、約談投資人、設立公司、以及處理複雜的金流過程,就能向全世界有ETH的投資人募資。對於投資人來說,不用大量資金也能投放頂級項目,沒有投資機構做中間人也能自行審查以太坊上的代幣發售合約規則,可以相信多少資金就是換到多少代幣,公開透明也可以信任這些規則會被強制履行。

第二批金融應用發展正是DeFi,解決虛擬貨幣作為貨幣缺乏保值性的問題,因為幣價暴漲暴跌而無法避險和作為價值標準。於是就有公司──MakerDAO推出了去中心化的穩定幣,為大型金融應用DeFi的基礎建設鋪了底。

DeFi產業的重要公司

MakerDAO:去中心化世界中的央行

2017年推出穩定幣──DAI,有別於一般法定貨幣儲備的穩定幣USDT,主要使用ETH作為數位資產超額抵押來發行DAI,並由Maker這間公司來擔任去中心化治理的角色。MakerDAO就像是去中心化世界中的央行,用調控穩定費率的方式來控制穩定幣的發行與回收。

照片中是 MakerDAO CEO 於今年 Devcon5 的主題演講
照片中是MakerDAO CEO於今年Devcon5的主題演講。

MakerDAO的原理細節網路上有不少解釋,中文讀者也可以去看MakerDAO的潘超的解說影片,我認為是不錯的版本,而且是官方的人介紹,可信度不用懷疑。有關穩定幣的種類與原理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裡面列出了現行的三種類型穩定幣。

MakerDAO在今年的Devcon 5開發者大會上提到,發展DeFi共分成4層:Layer 0,Layer 1,Layer 2 及 Layer 3。Maker位於Layer 0的原因,我認為就是它創造了去中心化世界的穩定幣,而這是一切金融應用的基礎之一。有了以太坊主鏈上可以穩定計價的DAI,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可組合性(Composability),所有衍生性商品及金融邏輯都能在上面搭建。舉個例子,Github上就有人整理了DAI宇宙,非常多團隊和開發者對MakerDAO的DAI做出衍生性代幣,目前高達20種,且持續增加中,可依照不同的用途供用戶做金融操作。

Compound.Finance:去中心化的借貸平台

Layer 1的資金池式點對點借貸市場,也是很創新的發明,簡單講就是可讓虛擬貨幣市場的專業槓桿交易員在此融資融券的概念。利用了cToken和資金池使用率的設計,讓利息可以每15秒結算一次,非常高效率,而且超額抵押的機制消彌了倒帳的風險。

在此不做太過詳細Compound的解釋,可以參考Steaker的資深區塊鏈工程師詹舜傑 (Jack)撰寫的【DeFi的世界】Compound完全解析-利率模型篇,其中包含原理解釋及優缺點介紹,十分值得一讀。

其他

發展DeFi的知名公司非常多,有做流通池交易的Uniswap、讓你能交易真實世界資產的Synthetix、跟Compound做類似借貸市場的Dharma、Dharma的Co-founder/COO Brendan也是DeFi電報群的經營者,非常認真地在助長這個產業。

如果對於更多DeFi的世界和產業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到DefipulseDefiprime看現在有上榜的DeFi市值排名,上面有每個專案的介紹。

結語

綜觀這一年整個DeFi產業鎖定住的數位資產價值持續在成長,再加上11/18MakerDAO多重抵押版本DAI上線的消息,將帶來更多的數位資產抵押,更低的市場風險,MakerDAO計畫未來將包括房地產、大宗商品與有價證券等等的真實資產納入範疇,未來成長到兆級美元的市場是勢不可擋的,加上DeFi的無需准入許可的特性,能讓十幾億的人們享受到金融服務。

(本文由Wilson Huang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區塊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