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超市越來越智慧化,但購物真的更加便利了嗎?
超商、超市越來越智慧化,但購物真的更加便利了嗎?

上週搭中國高鐵到深圳出差,在候車的時候,看見一個檢票口的員工在解答了一個個前來詢問乘車訊息的乘客後,終於忍不住吐槽:「高鐵票改成這樣更麻煩了。」

他說的是現在中國高鐵推行的無紙化電子票券,乘客只需要刷身份證就能進站,無需印出紙本票券,然而很多乘客卻一頭霧水,因為現在需要掏出手機才能查看車廂號和座位號,還要另外在大螢幕查詢檢票口,如果需要報銷依然要列印車票憑證,不少乘客認為這反而更加不便了。

Market2.jpg
圖/ 愛范兒

不過這種自助化、智慧化的趨勢,正在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種層面。其中就包括超市,在以Amazon Go為代表的無人零售店後,一些公司又開始推出可以自助結算的智慧購物車。

美國新創公司Caper就是其中一家研發智慧購物車的廠商,Caper的智慧購物車外形上比較接近超市中常見的購物車,不過內置了內置條碼掃描器、信用卡刷卡器,以及3維圖像辨識鏡頭和一個重量傳感器,因此看起來也更加笨重。

這款購物車能自動辨識你買了什麼東西,重量傳感器能處理需要稱量計價的物品,用戶可以透過購物車上的螢幕來了解購物情況,顧客購物完成後可透過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等方式付款,不用再排隊買單,而購物發票或收據會透過電子郵件發送給顧客。

Market4.gif
圖/ 愛范兒
Market5.gif
圖/ 愛范兒

目前Caper的智慧購物車已經美國、加拿大、葡萄牙、法國等國家的部分超市投入使用,Caper表示引入這種購物車的超市或商店,顧客訪問量增加了20%,今年8月Caper還完成了完成了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類似開發智慧購物車的初創公司還有不少,上海矽步機器人聯合西班牙robotnik公司今年4月就為韓國零售巨頭新世界百貨研發了一款智慧購物車eli

而中國一些新零售企業也開始在門市測試智慧購物車,永輝超市在今年1月在推出了旗下的智慧跟隨購物車,而京東線下生鮮超市「7FRESH」也在這個月開業,並在店內配備了類似的智慧跟隨購物車。

與Caper的智慧購物車相比,永輝超市和京東的智慧跟隨購物車能夠根據綁定的用戶訊息和可穿戴手環來辨識顧客,並自動跟隨。

這種智慧購物車是目前零售自動化的另一種的解決方案,Caper共同創辦人貝許禮(Ahmed Beshry)認為像Amazon Go這類無人零售店的技術成本過高,很難應用到大型超市,而智慧購物車卻更加靈活。

亞馬遜去年開張的無人零售店Amazon Go,最大的特點是「不用排隊,不用結帳,沒有收銀台」,Amazon Go透過Just Walk Out技術自動檢測貨物的取下和放回,在用戶離開後才向用戶的亞馬遜帳戶發送帳單收費。

高昂的成本確實是Amazon Go擴張速度一直不快的重要原因,據悉西雅圖市中心的第一家AmaonGo門市光硬體花費就預計超過了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9萬元),而且這只是佔地面積167平方公尺的小型超市。

而比起需要掃描和辨識整間超市,智慧購物車需要照顧的空間更小,技術難度也相對更低,Caper聲稱其智慧購物車在同等面積的商店成本只有Amazon Go的1%。

超市越來越智慧,但用戶體驗未必更加便利

雖然不少超市和便利店都在將自己變得越來越智慧,但是無論是亞馬遜的Amazon Go,還是中國的無人商店,都活得不算很好。

雖然彭博社稱亞馬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開設超過3,000家無人零售店,但以目前的開店速度難以實現。而中國的無人便利在前兩年收到資本熱捧後,很快就迎來了一波倒閉潮,繽果盒子、鄰家便利、GOGO小超等無人零售賽道的創業明星紛紛倒下。

Market10.jpg
圖/ 愛范兒

目前中國零售巨頭已經不把目光放在無人零售上,但依然在嘗試用技術來將部分線下零售的的購物場景數位化,阿里、騰訊、京東、蘇寧這些佈局線下零售的公司,依然在超市商場推廣刷臉支付、自助收銀、掃碼購物等技術,希望能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為商戶節省成本。

無論是無人超市/便利店,還是將部分場景自助化的超市,本質上都是希望透過技術來減少消費者的購物流程,提供一種更加便利的用戶體驗。

可實際上超市、便利店很多自助化的設備,依舊沒有實現完全無人化的操作,很多超市還需要安排員工來輔導顧客如何操作自助收銀機,對於許多常逛超市的中老年人來說並不是很友善。

Market11.jpg
圖/ 愛范兒

我曾在一些超市和便利店看到這樣的場景,幾條收銀隊伍已經排起了長隊,但那些自助收銀機卻依然無人問津。在公司所在的TIT園區入口就有一家無人便利店,但平時幾乎看不到有人進入裡面購物。

這可能也是整個無人零售行業的縮影,根據一些消費者的反饋,無人超市的部分商品甚至比普通超市更貴,而且商品數量也比傳統超市要少,補貨也不夠及時。同時有超市從業人員表示,無人便利店節省了人力成本,但設備的維護的成本卻更高了。

我們常說科技改變生活,這是因為眾多科技產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目前無人超市和自助收銀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往往不如預期中理想,但這不意味著這些技術都是失敗的,只是還需以更成熟的技術和更低的成本,讓商家和消費者都樂於接受。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