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翼、球型輪⋯⋯賓士《阿凡達》概念車亮相,設計長:像「繭」一般守護乘客
仿生翼、球型輪⋯⋯賓士《阿凡達》概念車亮相,設計長:像「繭」一般守護乘客

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是歷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開啟觀眾對未來的一番想像,但你或許沒猜想到的,它可能也將為電動車的發展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電動車技術大突破!IBM用海水提煉「未來電池」,攜手賓士一年後推成品

於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德國轎車大廠賓士推出一款啟發自《阿凡達》,外型極度前衛的概念車AVTR(Advanced Vehicle Transformation),藉此展現人與車緊密交融,以及對交通產業環保與永續性的渴望。

Avatar
賓士在CES展上秀出了一輛啟發自電影《阿凡達》,貫徹永續性設計理念的概念車。

有趣的是,AVTR甚至得到了《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的鼎力協助,這場演講上,導演本人也現身為這輛概念車站台。

以《阿凡達》為靈感,賓士揭未來感概念車

AVTR有著酷似納美人的藍色調外觀,第一眼最受人注目的,便是後方覆蓋著33塊會如同呼吸般開合的金屬片,賓士稱它為 「仿生翼(bionic flaps)」 ,是未來車內乘客與外界通訊的媒介。

benz vision avtr 7
AVTR背後一開一合的仿生葉片,是未來車內乘客與外界溝通的媒介。
圖/ YouTube

獨特的球形輪子 ,賦予這輛概念車橫向移動的能力,設計靈感則是來自電影內靈魂之樹的種子。賓士指出,相比當前所用的輪胎,這種球形車輪在行駛過森林地時,對土壤的破壞較輕。

AVTR強調人與車的交融,這輛車並 沒有尋常的方向盤等操控系統 ,這或許意謂著在賓士描繪的未來中,所有車輛都是採用自動駕駛。其餘一切操控則經由駕駛右手邊的球形裝置,透過手勢操作與車輛進行無縫的互動。

benz vision avtr 8
AVTR車內沒有方向盤,而是透過觸控裝置進行操作。
圖/ YouTube

同時AVTR會 監測駕駛的生理資訊 ,依照呼吸頻率產生律動,塑造人車一體的未來感受。賓士形容,這類似於《阿凡達》中納美人騎乘靈鳥的緊密連結,AVTR彷彿一隻具有脈動的生物,是人與自然的延伸。

賓士設計長戈登.瓦格納(Gorden Wagener)表示,他們非常注重使用有機材料,以及創建生物般的功能,且AVTR的車身內部能 像巢或繭般守護乘客 的安全。

benz vision avtr 6
AVTR會 監測駕駛的生理資訊 ,依照呼吸頻率產生律動,塑造人車一體的未來感受
圖/ YouTube

就如《阿凡達》激發出的環保與生態討論,AVTR的核心設計理念同樣重視永續性。AVTR的電池是利用以石墨烯為基礎製造的有機電池,不必當前電池所必須的稀土元素,以及鎳或鈷等金屬,甚至未來某一天能達到自然降解;車體內飾也是由可回收塑膠及人造皮革打造。AVTR充分體現賓士對環保與永續性等未來願景的追求。

放眼下一個二十年,邁向永續發展

在賓士的展望中,未來車輛生產將能達到循環經濟,效法自然達到減少廢棄物(Reduce)、再利用(Reuse)及回收(Recycle)的環保3R,邁向永續性的汽車產業。

賓士母公司戴姆勒董事長Ola Källenius表示,公司邁向永續性的第一步是減少碳足跡,他們計畫2039年在全球達到汽車生產碳中和,以及擴大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等零排放車輛的占比。

目前賓士在歐洲的部份工廠已100%採用可再生能源,預計2022年所有歐洲工廠就能達到碳中和。

第二步則是減少資源消耗,賓士預計2030年時,可藉由回收淨化生產過程中的廢水,成功減少30%的用水量,這將為地球省下上億公升的飲用水資源。

benz vision avtr 5
賓士期望,2030年時用電量與廢棄物產生量可減少40%。
圖/ YouTube

用電量與廢棄物產生量也同樣計畫在2030年時,減少40%的比例。目前賓士生產的車輛95%零件可以回收再利用,同時廢棄電動車的電池,賓士也以轉化為儲能設施的方式賦予第二春。

然而這樣還不夠,賓士放眼的終極目標,是打造出「零影響汽車(zero impact car)」,一輛從誕生到上路,對地球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的交通工具。電池技術的革新對於這項目標格外關鍵。日前IBM也聲稱正與賓士攜手開發從海水提煉原料,不必鈷等重金屬打造的電池,期望一年內推出產品原型。

鈷
賓士正與IBM攜手合作,共同開發一款不必鈷等重金屬打造的環保電池。
圖/ shutterstock

「車」向來被視為污染的主要源頭,從生產到上路都不斷在為地球造成負擔。根據WHO的資料,道路交通占全球碳排放的16.5%,是目前僅次於工業生產的第二大碳排放來源。再加上,汽車工業本身也屬於污染、耗能較高的重工業。

賓士正著手在下一個二十年,顛覆這樣的負面形象,讓車與污染不再劃上等號,至於他們能否成功兌現諾言,重塑汽車產業的未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The VergeDaimlerBloomberg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