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為什麼不做高性能Switch?CES這台概念機給了一些答案
任天堂為什麼不做高性能Switch?CES這台概念機給了一些答案

每年的CES大展,最吸引人的並不是各家大廠發布的新電視、電腦,而是那些本該待在實驗室裡的概念產品。

它可以是造型科幻的未來汽車,也可能是用觸控螢幕取代實體鍵盤的雙螢幕筆記本電腦,而佔據更多展台的反倒是一些完全出乎你意料之外、腦洞大開的炫技設備,比如可以捲起來的電視,或是自動疊衣服的機器人等。

今年的CES 2020上,同樣有一款概念產品獲得了不少媒體關注。它出自遊戲電腦製造商Alienware之手,也算是戴爾的成果,但這款產品卻和遊戲電腦沒什麼關係。

準確地說,它是一款掌上遊戲機,名字叫「Concept UFO」。

Concept UFO1.jpg
左為任天堂Switch,右為Alienware的Concept UFO。
圖/ 愛范兒

正如你所看到的,這台遊戲機的造型和那台已經紅遍全球的掌機——任天堂Switch非常相似。

畢竟,它的主體也是一塊類似平板的顯示螢幕,而左右兩側則是可供拆卸的手柄,就連手柄上的搖杆位置、功能按鍵佈局,以及手柄握把配件,也能看到不少Switch的影子。

老實說,模仿Switch設計理念的產品,我們之前也見過不少。在戴爾之前,另一家同樣有「燈廠」(編按:因為雷蛇多數產品中都配備絢麗的燈光)名號的雷蛇也曾做過一套和Joy-Con手柄很相似的配件,供自家雷蛇手機使用。

問題是,為什麼像戴爾這樣的遊戲電腦廠商,要做一台遊戲掌機呢?

根據官方的說法,戴爾其實是希望把遊戲電腦的體驗,移植到行動端上,讓玩家出門時也能透過掌機的方式玩到那些電腦遊戲大作。

至於會選擇類似任天堂Switch的外觀,估計也是認為這種二合一的設計是當下最好的方案吧。

Concept UFO2.jpg
單論手柄,這個曲線設計確實更符合人體工學握持,但也讓整機變得更厚重
圖/ 愛范兒

在現場上手了真機的Ars Technica就表示,雖然Alienware這台概念掌機的有很強的的「既視感」,但它並不是一個花瓶,而是能夠正常操作和使用,而且手柄的握感比Switch配套的還要舒服。

videoplayb
從拆卸手柄到插入握把,這一連串的操作實在很難讓人不和Switch產生聯想。
圖/ 愛范兒

同時,你也可以像Switch一樣,將它和顯示螢幕、電視連接,將游戲畫面切換至大螢幕上;亦或是將兩側的手柄拆下來裝進握把內,再立起主機背部的支架,對著掌機螢幕遊戲。

由於這台掌機仍處於概念機定位,目前戴爾並沒有公佈具體配置信息,但根據The Verge的說法,這台掌機配備了一塊8英吋1200p的顯示螢幕,螢幕的增大使得整機體積也變寬了不少,而且重量可能是Switch的3倍多,但做工和質感都比較紮實。

Concept UFO4.gif
會亮燈的搖桿
圖/ 愛范兒

此外,這台掌機也在模仿Switch的基礎上,對部分細節做了調整。比如用戶可以自行修改搖桿內側的燈光顏色,也算是繼承Alienware筆電的亮燈特色了。

Concept UFO5.gif
圖/ 愛范兒

同時,掌機背部的支架也比Switch的更寬大,它甚至還支援像Surface筆電一樣的多角度調節,所以這台掌機直立時的穩定性會比Switch更強,甚至可以直接放在膝蓋上。

軟體方面,該機運行的是完整版的Windows 10系統,這意味著它也是一台小型Windwos平板。理論上,你可以直接安裝Steam、EPIC等第三方商店,運行電腦遊戲。

Concept UFO6.jpg
圖/ 愛范兒

不過針對遊戲部分,Alienware也為這台設備開發了一個直觀的啟動頁,讓玩家可以更便捷地管理遊戲。

Concept UFO7.gif
圖/ 愛范兒

接下來就是遊戲表現了。不少媒體在這台掌機上試玩了《真人快打11》、《火箭聯盟》以及《F1 2019》等幾個電腦遊戲,其中Ars Technica認為這台掌機的《真人快打11》畫面和Switch上的差不多,但前者勝在沒有卡頓或掉幀的情況,但機器背部也會有明顯的溫度上升。

PCmag則表示,像《真人快打11》這類畫面比較好的遊戲只能在中低畫面特效下才能確保流暢,想要它獲得和高端遊戲電腦一樣的畫面顯然是不現實的。

至於The Verge同樣對這幾款遊戲的流暢度和幀率表示滿意,甚至會比Switch版本要更為流暢,不過體驗者認為掌機本身仍很難擺脫Windows系統的影響——比如在啟動《火箭聯盟》時,螢幕上就彈出了一個Steam的對話框。

由於該機使用了一個高達65W的USB-C充電器,加上戴爾的工程師表示它並未採用英特爾Core H或是NVDIA的GeForce晶片,Notebookcheck猜測這台掌機應該搭載了較為高端的英特爾Ice Lake處理器,或是集成了Radeon RXVega10顯卡的Ryzen晶片。

如果猜測屬實,前文所說的幾款遊戲在720p乃至是1200p分辨率、中低畫質下,確實也不會碰到什麼卡頓的現象,懸念仍然在於一些比較吃性能的動作、第一人稱射擊類作品。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知道這台掌機在外接顯示螢幕時,會不會和Switch一樣能自動切換至另一套主頻更高的方案上,這些都只能等待戴爾或Alienware官方來解答了。

不過官方表示,這台Concept UFO掌機暫時沒有推向市場的打算,說不定只是Alienware工程師們一時興起的硬體作品。

Concept UFO7.jpg
圖/ 愛范兒

將遊戲電腦、主機級別的性能搬到行動端,Alienware不是第一家抱有類似想法的廠商。早在2013年,雷蛇就曾推出過一個名為RazerEdge的遊戲平板,簡單來說就是一台Windows 8電腦搭上專門的實體手柄,但左右均不可拆卸。

Concept UFO8.jpg
圖/ 愛范兒

同樣是在2013年,Nvidia也曾發布過一台「神盾掌機」——Nvidia Shield Portable,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運行Android系統,再外接實體手柄的整合產品。

不過除了Android手機遊戲,這台掌機也可以透過Nvidia自家的串流服務,將電腦遊戲投影到掌機上,如此便可解決行動端性能不足的問題。雖然想法挺新鮮,但這種串流服務同樣對網路環境有較高要求,最終神盾掌機也沒能引領起什麼風潮。

Concept UFO9.jpg
被稱為「Steam 掌機」的SMACH Z
圖/ 愛范兒

拋開像Alienware、Nvidia這些大廠不說,在一些小眾品牌上,你也可以找到打著「便攜式Steam掌機」名號的第三方產品。比如開發了多年的SMACHZ,又或者是做成一台小型筆電的GPD。

Concept UFO10.jpg
畫質和分辨率足夠低,跑GTA5 也不是什麼難事
圖/ 愛范兒

雖然它們造型各異,但目的無外乎都是去滿足重度玩家對於「便攜性」的需求,讓他們能在戶外、旅行過程中,也可以體驗到那些原本只能在主機、電腦上才能玩到的遊戲。

換作是任天堂Switch,讓玩家「在任何地方玩遊戲」同樣可以視為它的核心賣點。

Concept UFO11.jpg
圖/ 愛范兒

區別在於,任天堂選擇了另一種實現思路,並不是靠高性能的硬體,而是在性能、便攜性、續航時間乃至是成本這幾點上尋求平衡,再藉助獨占內容、創意玩法和大量中小廠商的支援,才吸引到如此多的用戶支援。

Concept UFO12.jpg
「Switch Pro」的小道消息傳了很久,但至今沒有下文
圖/ 愛范兒

某種程度上說,戴爾這款概念掌機也向我們展示了「高性能Switch」的實現可能性——從技術角度上說,選擇更大的螢幕,用上超高清解析度,再搭載一顆堪比遊戲電腦性能的晶片,理論上確實可以壓縮到一台掌機機身內,畢竟很多智慧型手機也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問題是,如果這種產品的重量超過600g,相當於一台12.9英寸的iPad Pro,你還是否願意隨身帶出門?如果實現高性能的同時,玩1-2小時就沒電,跑起遊戲風扇狂轉,又是否會遭到玩家的口誅筆伐?

還有最關鍵的定價,顯然也沒什麼人希望看到一台要價2萬的掌機出現。

Concept UFO13.jpg
圖/ 愛范兒

歸根結底,遊戲機的硬體本身就是一場性能與成本等多種因素間的博弈,幾大巨頭能夠在主機行業翻滾多年,顯然也不是光靠「機能至上」的思路就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更別說在掌機這個領域,最早期為性能而犧牲了便攜、續航和成本的產品,基本都沒能堅持到現在。

Concept UFO14.jpg
如果雲端遊戲能興起,Steam 掌機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圖/ 愛范兒

與此同時,遊戲機的生意也不能離開遊戲去評價,雖然躺在沙發上玩《GTA5》和《碧血狂殺2》的願景十分美好,但在Windows系統的限制下,意味著不管是硬體方還是開發者,都很難像主機一樣對遊戲做定向優化。

所以對戴爾而言,用概念機的方式展示一下技術實力大概是最好的選擇了,真正的掌機生意,還是留給任天堂吧。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