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即將在本週正式簽署,中美之間的緊張氛圍漸漸舒緩,然而美國對華為卻依舊戒慎恐懼,近期更加緊施壓要求英國一齊參與封殺。
身為華為重要晶片供應商的台積電,近期也傳出找來Intel的遊說大將彼得.克里夫蘭(Peter Cleveland),力求緩解雙方衝突波及,免於池魚之殃。
美國與華為緊繃的局勢已經維持一年,根據《彭博社》報導,早從半年前,台積電便透露於美國建立政府公關的打算,如今傳出的消息可說驗證了當初這一說法。
自華為受到封殺後,美國試圖影響台積電供貨的疑慮便從未休止。雖然台積電聲稱,美國沒有施壓要求中止向華為供貨,但兩者間越發嚴重的對立,似乎也令他們決定招聘說客,防範於未然。
前陣子有傳言指出,美國政府擬祭出「微量條款」,這將可能限制供應華為的美國技術占比門檻,從25%下調至10%。若消息屬實,屆時台積電勢必得面臨抉擇。華為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占整體收入的10%以上。
台積電澄清:非單一事件設立此位置
從LinkedIn頁面查看,克里夫蘭已於本週將其任職企業更改為台積電,頭銜則為副總經理(Vice President),將處理政策、監管及立法等相關事宜。不過,他的任職期間是從2019年算起。
根據台積電代理發言人高孟華的表示,克里夫蘭確實是在去年下半年就任到職。
高孟華進一步說明,台積電過往也有在處理政府政策與相關立法,此次延攬克里夫蘭並賦予一個新的角色位置(Position),主要是希望借重其過往的專長,協助台積電未來在與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中——「政府」角色的溝通更加強化(enhance)、順暢。
且作為全球企業,克里夫蘭未來將面對的不僅是美國政府、更要代表台積電與全球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因此台積電並不是針對單一事件如中美貿易戰,來產生這樣的位置。
Intel頂尖遊說專家,浸淫晶片產業十餘年
回顧克里夫蘭的經歷,他於喬治城大學取得法律博士,隨後曾輾轉擔任參議員查克.羅伯幕僚、黛安.范士丹辦公室主任,並任職過財政與外交委員會;並在一間律師事務所負責政府關係業務。
2008年,他獲Intel延攬成為全球公共關係副總裁,以及華盛頓特區辦公室負責人。克里夫蘭涉獵的領域相當廣,他曾代表Intel參與資訊技術產業委員會、全球製造商協會等各項組織。
根據響應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資料,過去十年為Intel效勞期間,他主要參與移民、課稅、貿易、專利及電信,這5大項科技巨頭相當關注的議題。
擅長中美議題,將成台積電在美關鍵溝通人選
高孟華對於找上克里夫蘭是否是因為中美貿易的議題不予置評。不過從他過往的職責可以窺見,中美關係是克里夫蘭的擅長領域。
自2019年6月從Intel離任時的內部信件推測,他負責帶領Intel的政府、市場及貿易部門。再加上,他曾代表Intel參加美中關係全球委員會,並在美國商會擔任亞洲特別工作組的聯合主席。
華為被川普政府放上黑名單後,他也曾公開表示意見,聲稱中國可能採取類似的方法進行回應,此舉可能令像Intel這樣在中國有著大筆投資的企業,面臨遭受報復的風險,進而影響雙方國家競爭力。
浸淫晶片產業十餘年,同時對中美關係相當熟稔的克里夫蘭,的確可說是台積電亟欲緩解華為議題的不二人選。台積電指出,克里夫蘭將常駐在華盛頓特區。他的加入可望為使晶片巨頭與川普政府間的連結更為緊密。
台經院分析師劉佩真指出,台積電訂單背後隱藏的其實就是美中兩強不斷角力的情況,台積電在7奈米世代佔有領先全球的市佔率,若5奈米順利量產也將獨步全球,而美國又是台積電重要的客戶源,另一方面中國所佔比重也持續走升。
外傳美國有意改變規則、祭出微量政策來保護美國本土技術,避免以過高的比重出口到中國市場,台積電或許為了減緩美中貿易變化帶來的潛在影響,才於此時延攬克里夫蘭負責全球利害關係人溝通。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