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勝Netflix?Disney+兩個月突破4千萬用戶、進帳9千萬美元,打趴眾對手
完勝Netflix?Disney+兩個月突破4千萬用戶、進帳9千萬美元,打趴眾對手
2020.01.16 | 影視

上線短短兩個月來,迪士尼推出的串流平台Disney+已在串流媒體發展史上寫下一筆驚人的紀錄:累積下載量突破4,100萬,創造9,720萬美元收入——是前所未有的亮眼成績。

第四季下載量突破3,000萬,比Hulu、Prime影音一整年還多

知名App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公佈2019年第四季App下載與營收成績,11月中旬才登場的Disney+只用一半時間,便成為當季美國下載量最高的App,Google Play與App Store雙平台總計超過3,000萬。

2019q4 us overall download
圖/ Sensor Tower

抖音(TikTok)與YouTube已多個季度霸佔App Store下載排行1、2名,然而Disney+的橫空出世,便奪走第一名的寶座,下載量幾乎多出一倍;而在Google Play也同樣表現出色,Disney+是繼2017年Facebook年推出Messenger之後,第一款單季下載量突破1,000萬的App。

而且這只是Disney+下載量的一部分,因為該統計並未涵蓋利用Roku、Amazon Fire TV等電視棒,或者直接用電腦瀏覽器觀看的數據,意謂著實際成績只會更為驚人。

Disney+規格外的成績,使其他榜上有名的串流媒體都相形失色。Netflix第四季下載量略少於1,000萬;Hulu可能不到700萬下載;而亞馬遜Prime影音服務則約5、6百萬的成績。

2019q4 us svod download market share
圖/ Sensor Tower

與Netlfix、YouTube、Hulu、亞馬遜Prime影音等類似服務相比,Disney+推出時便囊括34%的下載量。

值得一提的是,Disney+一個多月的下載量已超過Hulu、亞馬遜Prime影音2019整年度的成績。

us svod peak month download
圖/ Sensor Tower

但即使把Disney+屏除在外,串流媒體服務下載量也較第三季成長12.5%,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4.7%的提升,顯示整個串流市場持續蒸蒸日上。

營收直逼Netflix,超越《權力遊戲》上映時的HBO

營收方面,在品牌的加成下, Disney+推出的頭30天營收便超過5,000萬美元,遠遠勝過如HBO Now、Showtime等競爭對手剛上線時的表現。而12月單月的營收,也比2019年《權力遊戲》第8季播出時的HBO Now還要高。

us svod peak month revenue
圖/ Sensor Tower

至於Netflix與Hulu推出時的行動營收表現,由於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而且當時串流媒體還是個聞所未聞的新興領域,進行比較也沒有太大意義。

但若與Netflix、YouTube、Hulu、HBO Now等其他影音平台當季營收做對比,Disney+一登場就拿下16%的營收占比,這個數字僅次於YouTube。

2019q4 us svod revenue market share
圖/ Sensor Tower

不過,Netflix行動平台營收下滑的理由,與他們引導新用戶直接線上訂閱的策略有關。透過App付款會被身為平台商的Google與Apple抽成30%,因此Netflix、Spotify等業者皆極力督促用戶透過網頁進行訂閱。

而根據Sensor Tower的比較,Disney+ 12月的營收超過3,500萬美元,達到Netflix歷史最高營收月份的71%,並超越HBO Now 2017年《權力遊戲》第7季播映時的營收數字。

亮眼成績單帶動股價上漲,但能否留住客戶還待驗證

Sensor Tower這份報告一出,迪士尼的股價便上漲2%,達到146.72美元。

踩在Netflix、Hulu等前輩的肩膀上,Disney+憑借強悍的品牌,以及相對實惠的7美元月費,推出時順利在串流媒體領域取得勝仗。

按照迪士尼的規劃,他們預計2020年會將服務推廣至更多市場,並計畫在2024年擁有9,000萬用戶,以現在的表現來看,這樣的目標應該並非空談。

disney+ mandalorian
《曼達洛人》播閉後,Disney+需要盡速添加原創內容,留住第一波慕名而來的用戶。
圖/ Disney

但迪士尼後續能否快速供應串流媒體所需的大量原創內容,可能還是一道考驗。至少在《曼達洛人》已經播閉的現在,Sensor Tower認為,他們需要盡快推出其他原創作品彌補缺口,才能留住初期慕名而來的用戶,並吸引其他消費者加入。

資料來源:Sensor TowerTechCrunchBloomberg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