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室新創WeWork宣布,將任命桑迪普・瑪斯拉尼(Sandeep Mathrani)為新任執行長,並加入WeWork董事會,於2月18日正式生效。
從瑪斯拉尼的房地產背景與經歷來看,WeWork似乎認清了共享辦公室、共享空間的關鍵本質,仍是房地產業務。
誰是瑪斯拉尼?
瑪斯拉尼擁有非常豐富的房地產背景與經驗。在2010年,瑪斯拉尼擔任全美第二大,擁有多家購物中心的不動產公司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執行長,該公司於2009年宣布破產,成為美國房地產業史上最大規模的破產案之一。
瑪斯拉尼的任務即是重組、調整公司,裁撤營運不順的購物中心等,最終瑪斯拉尼不只拯救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在2018年還成功將其以150億美元出售給房地產公司Brookfield Property Partners,瑪斯拉尼後續也成為集團子公司零售部門的執行長。
同樣的,WeWork也極需轉型與重組。WeWork的IPO不順與持續虧損,讓最大股東軟銀(SoftBank)在2019年第三季交出慘烈的成績單,更是過去14年來的首度虧損,軟銀執行長孫正義更不諱言:「最根本原因就是WeWork的挫敗。」
找上瑪斯拉尼,便是要藉助他在房地產業的背景,以及過去重組企業的經驗。這也意味著WeWork的轉變,WeWork將與房地產業有更深刻的連結。過去WeWork的創辦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曾拒絕公司被列為房地產業,他稱WeWork為「社群公司(community company)」。
有趣的是,瑪斯拉尼不只擁有對於房地產業的洞見,對於共享空間也有接觸,過去曾領投WeWork的競爭對手,共享辦公室公司Industrious。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Industrious的執行長形容瑪斯拉尼並不像一般刻板印象中的房地產人,比起傳統的從業人員更適合WeWork。
瑪斯拉尼要向誰報告?
瑪斯拉尼會直接向WeWork的執行董事馬塞洛.克勞雷(Marcelo Claure)報告。克勞雷是電信商Sprint的前執行長,也是軟銀孫正義的愛將。WeWork相信瑪斯尼拉與克勞雷在於不同領域的經驗,能夠在帶領公司前進的路上互補。
去年秋天上任的共同執行長賽巴斯汀・康寧漢(Sebastian Gunningham)與亞提・明森(Artie Minson)將會在順利交接完成後離開。
瑪斯拉尼、WeWork最大的挑戰是?
在WeWork的聲明中提到兩個大目標:一是WeWork將在2021年經調整的EBITDA開始獲利;二是2022年開始擁有正向的自由現金流。
要做到上述兩個目標,同樣都需要大幅地減少支出,但同時為了保持服務大型客戶如亞馬遜(Amazon)的需求,在品質上並不能有太明顯下降。
2019年11月,WeWork的重振計畫「90-day game plan」中,裁撤包含數位行銷平台、辦公室軟體在內的7個副業,以及後續裁員2,400人,將近WeWork整體員工的19%。也許在現有與未來房地產的租約上,瑪斯拉尼能夠發揮過去的經驗,替WeWork龐大的開支節流。
省錢之外,在開源部分WeWork並不打算停止點位與座位數的擴張,截至2019年第四季,WeWork在全球37個國家、140座城市中擁有740個點位,擁有超過66.2萬名會員,座位數方面並沒有提供詳細的數據,只提到仍創下新高。
同時,WeWork也獲得其他「軟銀系」公司的援助,填滿空閒的辦公空間,以台灣來說,獲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旅遊體驗電商KLOOK新擴增的辦公室即在台北的WeWork。
但不管開源或是節流,瑪斯拉尼的挑戰不僅止於此,更重要的是外界看不到的WeWork內部重組。過去瑪斯拉尼救起了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在WeWork發展時間點上最重要的時刻,他能否成功地扮演英雄,相當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