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過後,「網路原住民」父母的角色要如何正確扮演?
大考過後,「網路原住民」父母的角色要如何正確扮演?

今年1月中的大學學測對大部分的父母而言,他們的焦慮感並不亞於考生。在兒女成年後所碰到的第一個重大考驗與抉擇,家長們最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心理建設」。

父母的期待左右子女的夢想,也限定了人生

社會上的競爭是永遠無法消弭的,隨著年紀的增長,人跟人之間因為互相比較而影響情緒的事將會愈來愈多。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兒女的成長狀態」難免成為家長之間最大的競爭項目,尤其是被量化的「學業成績」。這樣的社會期待加上早期人生經驗影響了父母對未來的想像,進而給予兒女無形的限定人生。 就像台灣絕頂聰明的人才們首選的「醫科」,試問有多少人是18歲就對醫生懷著熱誠和個人想望而選擇的呢?

超過90%的人們經過了十年的社會歷練才找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我們又如何能期待18歲的他們,有清楚的人生的目標與計畫?

shutterstock_1334432324_學生
別讓父母的期待限縮了子女的人生,引導孩子們獨立思考、培養自我規畫的能力,是網路原住民的家長們共同的功課。
圖/ mangpor2004 via shutterstock

「開放思考」重於給予答案,「理解」比背誦更有意義

在知識取得容易的時代,學會如何使用技能與知識已逐漸變得重要。學歷認證已經不如透過網路所塑造的個人品牌,而各領域的作品集,重要性也遠大於畢業證書。 這樣的改變,讓教育跟學習回到最原始的需求:

傳道、授業、解惑,知識的追求在於想要解決問題的渴望。持續學習是件痛苦的事情,只有「渴望解決問題」,才能引領人們堅持到獲取甜美的果實。

在此前提之下,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將有別於早期「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在協助找尋興趣與才能的角色上,勢必更加吃重,這也是這幾年教改下,愈來愈多家長選擇「體制外學校」的原因。

多數口碑良好的體制外學校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自我規劃,因此教師因材施教的時間與耐心變得格外重要。所用的方式有別於傳統工廠量產式的填鴨式教學,師生比例也較傳統學校來得高,教學變得更多元。與此同時,家長也須適時調整心態,在傳統考試時限內解答獲取成績的結果之外,應更加重視是否理解及解答的過程。

討論為什麼的「開放思考」重於給予答案,理解知識的運用比背誦更有意義。

當然這並不是批判背誦,而是強調背誦之後的「理解」,就如同唐詩三百首許多人朗朗上口,但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背後的歷史與作者寫詩的意境?多一步共學,將讓知識的影響力大不同。

從「萬事通」到「陪伴者」的角色轉換

網路時代最大的衝擊在於「答案的變化」變得頻繁,技術與科技的疊代愈來愈快。有誰能預料20年前稀有的桌上型電腦如今竟然演化成單手就能操控的裝置?既然父母因為發達的網路如今不用再扮演「萬事通」的角色(也許兒女從網路獲得比您更多的知識與細節),那就成為「陪伴者」,用人生經驗陪同思考與辯論,一起探索。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教育科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