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生鮮電商業績暴衝只是曇花一現?
疫情之下,生鮮電商業績暴衝只是曇花一現?
2020.02.20 | 新零售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一切被按下了暫停鍵,中國各地居民主動或按規定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導致實體客流下滑、消費意願減弱,生鮮零售板塊突然火爆,也同樣遭受巨大挑戰。

這其中所涉及的生鮮零售企業中,仍有過得不錯的,和頗為艱難的。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他們之間的區別?

更關鍵問題是,生鮮賽道的這種火爆是可持續的嗎,亦或是曇花一現?

一周以來,我們追蹤了各大券商的研報,重點關注疫情之下,零售行業重點公司的表現和會有這樣表現的背後原因,其中涉及公司包括: 永輝、京東、美團、每日優鮮 等。

綜合整理一下這些券商研究中的精華部分,以百家爭鳴的方式來展示一下當下零售重點企業的發展態勢,並試圖解答,這些生鮮零售企業在疫情中的表現,對其未來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下的業績會有何預示?

生鮮與到家服務賽道迎來小陽春?

綜合來看,疫情之下,超市與生鮮到家業務的銷售被有效帶動。在購買渠道的選擇餘地縮窄之後,為數不多還能穩定經營的零售實體承接住了短期激增的需求。

疫情前期消費者的恐慌心理促使他們對生活必須品進行了集中採購,一度幾乎將超市搶空,這在一定出程度上促進了一波明顯的需求成長。同時消費者居家隔離防控病毒,更傾向於選擇「送貨到家」服務,由此帶來商超線上銷售激增。

圖片
圖/ 虎嗅網

來看下如下涉及生鮮零售的企業在疫情中的表現:

2020年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間,京東到家全平台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春節成長540%,超市商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去年春節)成長600%,醫藥產品成長430%,水果和蔬菜均成長達200%。

春節期間美團買菜中國北京地區的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並呈現持續上漲趨勢,節期的蔬菜實際採購量約為預估量的5倍。

而每日優鮮從除夕至正月初四,平台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成長321%,預計春節七天總銷量將突破4,000萬件。

永輝的商超/平台到家業務在春節期間銷售額激增。2020年1月,永輝超市商品總銷售額超過125億元(約新台幣538億元),銷售額和商品銷售件數,均呈現兩位數的較去年同期高成長。對比2019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當季永輝超市的營業總收入為222.36億元(約新台幣957億元),若以125億元(約新台幣538億元)的商品銷售額算,永輝2020年1月商品銷售額佔2019年一季度營收的比重已經超過56.2%。

乍看過去,似乎全是好消息。事實果真如此嗎?

回顧起來,若不看因疫情而來的突然利好,生鮮電商在2019年的整體表現並不好。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045.3億元(約新台幣8,80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速56.33%,過去5年CAGR達到74.42%。然而,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企業共計4,000餘家,其中4%實現盈虧平衡,88%處於虧損狀態,7%處於巨額虧損狀態,僅有大約1%的企業實現盈利。

以每日優鮮為例,截至到2019年,其已在全國20+城市佈局,但僅在中國北京地區才實現正向現金流,依然沒有實現規模化盈利。

同時,行業玩家眾多,競爭不止,補貼未停。生鮮電商對股權募資的依賴巨大,以叮咚買菜為例,成立未滿3年時間,已累計進行了多達9輪募資。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共有22家生鮮電商企業共募資近120億元(約新台幣516億元)。但,2019年募資金額、募資筆數雙雙大跌,更有多家知名生鮮電商平台因募資難、資金鍊斷裂,最終倒閉、跑路。

究其原因,造成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持續動蕩的主要原因包括:農產品自身附加值偏低而損腐率高、線上渠道缺乏直觀體驗配送難以實現保質保量、冷鏈物流缺失形成的高昂配送成本等。

國盛證券就認為,生鮮電商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長期賽道。這是由於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即食品支出佔個人消費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未來長期有持續下降的趨勢。換句話說,在技術沒有進步的情況下,生鮮電商的「相對人工成本客單價」都將面臨長期不可逆轉的下降趨勢。

對於生鮮電商模式,中國超市依然以覆蓋1-3公里的大型超市為主,但中國家庭在越變越小,1-2小時的採購給3個人做飯效益尚且合適,但如果花2個小時只給一個人做飯呢?大型超市的採購效益持續降低,市場空間將持續不可逆萎縮。

但國盛證券認為並不是生鮮電商模式來替代,而是覆蓋300-500公尺的小型食品超市大範圍鋪開,並在保留到店模式的同時,提供適當的到家模式補充。而單純的生鮮電商模式,即便是短期受疫情影響需求激增,需求與成本不匹配依然難以長久地維持。

目前看來,生鮮電商在疫情來臨前已經處於大規模洗牌的動盪時期,但卻被意外因素突然打斷,因此我們並不能就斷言整個行業真的「活過來了」,至少其已經暴露的一系列問題都並未被解答,突如其來的這波行情也並能不真正解決行業存在的弊病。

生鮮零售,機會屬於誰?

換個視角,申萬宏源則認為此次疫情凸顯了生鮮電商價值,強化了生鮮龍頭企業的長期邏輯與成長趨勢,並且還可能促進尾部供給加速出清,改善行業供需格局。其邏輯如下:

生鮮業務具有剛需、高頻、廣覆蓋的特點。生鮮市場規模近5兆(約新台幣21兆元),此前電商滲透率不足5%。疫情當下居民網購意願加強,生鮮行業渠道變革加速。

突發疫情對消費需求的影響考驗企業的應急能力,強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能建立現代化的生鮮直接採購體系,從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維度解決中間環節多、物流效率低、門市精細化營運難和履約成本高的生鮮電商痛點。

一個佐證便是,在本次疫情中,線下優勢明顯的永輝憑藉更加充足的備貨以及供應鏈上的優勢,配合因消費者外出驟減而火爆的到家業務,反而實現了逆市成長。

春節期間,永輝生活到家糧油儲備是平時的3倍供應量;飲水是平常2.5倍供應量;民生肉類根據平日供應量增加5成;奶類商品是平時的2-3倍供應量;大米是平時的1-2倍供應量;蔬菜備貨20萬份以上,是平時的3倍。

2月3日春節後A股開盤首日,在整個大盤暴跌,零售行業普遍跌停的背景下,永輝超市股價平穩。甚至在2月4日實現逆勢漲停,截至2月7日已經實現5日連漲,收盤股價為9.02元/股,創歷史新高(前復權價格)。

為什麼在疫情之下,永輝能夠很好的承壓?

首先,永輝的門店數量較多,更容易觸達消費者,是許多消費者疫情期間比較方便的採購場所。截止2019年前三季公司全國共計擁有門店825家,MINI店510家,合計1335家。從門店覆蓋範圍角度來看,截止2019年12月22日,公司門店覆蓋全國25個省份496個城市。兩組數據較行業內競爭對手均有一定優勢。

更重要的是,永輝超市較完備的供應鏈以及較強的把控能力,特別是在生鮮品類上:

相較於其他線下商超及生鮮電商,永輝超市在生鮮品類經營上經驗更豐富。永輝超市2001年成立於中國福建,是由農貿市場轉型而來的。自上市以來,生鮮品類在公司營收中的佔比均超過40%,是A股商超中生鮮收入佔比最高的企業。因此從其傳統上來說,永輝一直比較注重對生鮮業務的投入與建設。

永輝70%的生鮮來自區域直採,此種模式縮減了傳統採購模式偏冗長的供應鏈,效率較高且不易斷供。這主要得益於永輝覆蓋面較廣(18個省)的物流中心。同時,永輝採取了偏激進的備貨策略,透過跨境採買機制,對宜屯商品在供應端、物流端以及門店端進行30天左右的貨量儲備,避免脫銷情況的出現。

若將這個問題往下延伸,我們應該問,永輝又是如何建立起自身的供應鏈優勢的?

永輝的供應鏈優勢如何建立?

具體來說,永輝超市的直採包括「全國統採」以及「區域直採」兩種方式。適用於全國統採的商品主要是在集中全國門店對某一單品的訂單後進行大規模採購,更多地適用於標品的採購,借助規模優勢,提升單品的議價能力;而區域直採則主要適用於葉菜與蔬果等不適宜長距離運輸的生鮮品類。針對此類生鮮商品,採取本地化種植、本地化營運及本地化消費的方式更加利於公司對此類生鮮商品的品質與新鮮度實施行之有效的把控,降低損耗率。

除了採購模式外,永輝供應鏈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透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上游供應商實現深度利益綁定,進一步把控貨源。自上市以來,永輝較為頻繁的透過參股與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將自身與上游貨源進行綁定,特別是針對水產、黑豬等高客單價、品質與新鮮度要求較高的生鮮品類。

透過與上游供應商之間形成股權綁定一方面有助於公司直接介入上游供應商的生產與管理環節,能夠全程掌控採購貨品品質,並且能比較有效的將下游消費者端的需求變化傳遞給上游供應商並作出相應調整;另一方面公司還能夠透過股權綁定實現更強的議價能力,在保障自身利潤率的前提下提供消費者更有價格優勢的商品。

與此同時,永輝超市較為完善的冷鏈以及倉儲系統是支持公司「全國統採+區域直採」模式的基礎。截至2019H1公司物流中心已覆蓋全國18個省市,總運作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員工人數約2,300多人;物流中心依據溫度帶進行區分,其中常溫配送中心(含中轉倉)17個,定溫配送中心(主要為蔬果、冷凍、冷藏商品等)9個。

透過觸達全中國的冷鏈倉儲與物流中心,永輝得以搭建一套以產地直發與集成配送為基礎的「基地—物流中心—門店」的扁平化供應鏈體系,最大程度地壓縮了中間額外配送環節的時間。

從倉儲與物流模式的角度來看,為了提升倉儲與物流環節的效率,公司對大部分貨品主要採取的是「配送」的模式,即在供應商將貨品運抵公司自有配送中心後,再由中心根據門店需求進行配送或進行倉儲管理。

對於易損耗且運輸條件要求較高的生鮮商品而言,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供應商將生鮮產品從產地運抵公司配送中心後對其進行分類、加工、整理等初步處理工作,然後再根據配送中心覆蓋範圍內門店的具體需求進行按需配送——正是這一配貨模式保證永輝在疫情中能夠比較精準的根據消費者購買需求的不同備貨,進而避免斷供與短缺的出現。

不過,雖然永輝在線下優勢明顯,具體到線上一端,永輝超市的到家業務卻起步較晚——2018年末,永輝才正式提出了要在2019年「新建到家體系」,並於2019年6月完成到家平台「永輝買菜」APP的開發,並於10月份在部分城市上線營運。較行業其他競爭對手來說,永輝在到家業務上其實並無優勢,但原本需要時間進一步培養的業務因疫情的出現突然迎來了一波意外成長。

但這樣一波意外成長,並不意味著永輝的線上探索就可以高枕無憂。換句話說,生鮮江湖最終鹿死誰手仍猶未可知。

責任編輯:林芳如、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虎嗅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