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挑戰美國  玩真的?
中國挑戰美國 玩真的?
2004.04.01 |

去年3月12日,英特爾在全球同步推出Centrino晶片組,讓筆記型電腦不用接網路線,可以隨身帶著上網。從那之後,我經常在各地咖啡店和機場候機室,看著穿西服或套裝的男女白領,把電腦放在桌上或膝上,無線上網,身旁就是活動辦公室。

**英特爾火大不玩了

**
英特爾靠Centrino扳回一城,去年兩度調高財測,是過去3年最好的表現。談了許久的無線區域網路,也因為英特爾的背書,再添一把柴火,在全世界狂燒,台北市政府就計畫在市區各地都能無線上網。
今年6月1日起,在中國將暫時看不到這種畫面。中國政府在去年底制定一套無線區域網路的安全標準,稱為WAPI,任何想賣無線區域網路產品進中國的業者,都必須符合WAPI標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擁有這項加密技術的中國廠商合作,共同研發生產。中國政府定6月1日為截止日期,過了這一天,不採用WAPI規格,就不能進中國市場。
這等於設下一道路障,強收過路費。結果,英特爾首先發難,宣布不玩了,和中國政府卯上。 我不清楚英特爾如何下這麼大的決心,畢竟它在中國的投資和布局已久,期待也深,沒有理由和中國政府搞壞關係。但這顯然不是一家公司對上一個國家的事,而是一個國家對上另一個國家的事。
在英特爾發布消息前,美國政府剛由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商務部長艾文思(Donald Evans)和貿易代表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三人聯名,發了一封信給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抗議中國不顧國際標準,自行採用WAPI加密技術,干預市場發展。

**中美對陣層級提高

**
有沒有搞錯?這件事有這麼嚴重,需要美國政府3位高層出面?
當然,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特別是最近美國正為美中貿易逆差,以及國內工作機會流到海外,特別是中國和印度,開始全面檢討。最近美國人對兩個詞相當敏感:「外包」(outsourcing)和「外移」(offshoring),而當這兩個詞講的是一件事時,又格外敏感。
不過,這應不是美國在此時抗議中國的理由,雖然它可能需要製造一些涉外話題來凝聚國內民心。可能的理由是:中國以市場規模為籌碼,意圖在多種產業建立自己的標準,而這件事挑戰了美國的權力。
WAPI只是開頭,之前還有手機用的第三代無線通訊標準,在歐規WCDMA和美規CDMA2000之外,中國又自訂了TD-SCDMA;在網際網路新一代的標準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上,中國也試圖挑戰美國,拿下規格主導權。
中國的手機使用人口在2000年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目前更高達2.8億人;中國的上網人口,去年有8000萬,預計到2006年將突破1.5億人,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中國有9億農民,有很大一部分還是開發中國家的景像,但另外一面卻又是使用數位科技人口最多的國家。
問題是,中國沒有贏得它所該有的發言份量。中國的無線通訊和網際網路公司,在國外資本市場獲得的認同完全不成比例。以提供手機服務來看,中國只有一家公司靈通網(Nasdaq代號LTON)在Nasdaq掛牌;和網際網路有關的,也只有新浪(代號SINA,入口網站)、搜狐(代號SOHU,入口網站)、網易(NTES,入口網站)和攜程(CTRP,旅遊網站)4家公司在Nasdaq掛牌。
在科技業,掌握制定規格的權力,就是掌握了最大獲利來源,這也是美國多年獨步全球科技市場之處,從電腦、晶片、軟體、通訊、網路、加密技術、微機械、奈米再到生物科技,美國規格就等於國際規格。中國一直以來是國際規格的接受者,但是隨著它掌握多項產品的最大市場,正試圖翻身。
差別在於,美國是靠長期大量投資研發活動,以技術創新取得規格主導權;中國則是寄望由內需市場營造從「量變到質變」的機會。
在鮑威爾寫給曾培炎的信中,呼籲中國回到WTO的架構下,消除貿易壁壘,與世界標準接軌。

這個說法乍聽有理,但細究卻缺乏說服力,因為美國去年為保護自己的鋼鐵業,宣布對進口鋼鐵徵收高額關稅,違反WTO精神,引起歐盟和其他國家大為不滿,也宣布對美國產品課重稅回應。
中國敢向美國叫陣的另一原因,是它和歐盟的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預計2005年歐盟(即將於今年5月再增加10個會員國,成為25個會員國)就會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和歐盟的關係,一向比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來得和緩。中國向法國採購的空中巴士客機數量,超過向美國採購的波音;而造價高昂的京滬高速鐵路,也可能交給法國業者承包。
歐洲業者對中國自定規格一事,也有善意回應。來自歐洲的無線通訊業者諾基亞和西門子,都接受中國的第三代行動通訊TD-SCDMA規格,在中國與當地廠商合資研發和生產符合TD-SCDMA規格的設備,以便在中國銷售。
WAPI一事的後續進展會如何,目前還難說,美中雙方彼此交手很有經驗,不會太快把底牌掀出,但有關中國自定科技規格一事,美國倒是有充分擔心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中國近幾年的大學畢業生激增,預計今年將有280萬大學生畢業,其中理工科系學生近100萬,是美國的兩倍。
人數不能等同換算為國家的科技實力,而且這些學生當中的精英,有一部分將來也會到美國留學,甚至成為美國公民。但是這種科技人才增加的趨勢,配合目前的投資熱潮,再過10年、20年,中國在科技業的發言份量絕對遠高於今日。

**自定規格不限科技

**
甚至,中國想制定規格的企圖,不只在科技業。為了辦好2008北京奧運和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正大力推行信用卡,好讓外賓屆時能方便在中國生活和消費。去年底,中國的信用卡發卡量是270萬張(遠不及台灣的3400萬張),但成長率卻超過200%,預計今年底將破800萬張。
中國主管信用卡的單位叫中國銀聯,它的目標是建立中國自己的標準,與Visa、Master、American Express和JCB等現行國際標準分庭抗禮。我在2月底遇到一位銀聯的高層主管,他告訴我將來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要讓銀聯信用卡可以刷;有中國國內市場支撐,他們非常樂觀,也和台灣多家銀行合作,借重台灣的經驗。
對他的工作我給予祝福,順便也想想這和台灣有什麼關係。過去,台灣的科技業一向走美國路線,做美國規格的快速跟隨者,基本上延續對於美國在政經上的依賴,而美國則回應提供龐大的內需市場,進口台灣產品,一直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國。
但是,當中國取代美國,已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國,這個新貿易夥伴又一心制定規格時,台灣的角色就變得尷尬。是該繼續跟著美國規格,還是投向中國陣營,或者有其他可能?這應該是台灣在後戒急用忍時代,需要急而不能忍的新思考課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