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部長警告BBC恐遭淘汰,BBC酸回:10年前的「英國版Netflix」就是被政府給埋了
英國文化部長警告BBC恐遭淘汰,BBC酸回:10年前的「英國版Netflix」就是被政府給埋了

BBC曾有機會狙擊Netflix。

2007年,在Netflix推出串流媒體視訊服務之前,BBC就已經孵化了一個代號為「袋鼠」的串流媒體專案,計劃集英國三大電視台的內容力量,打造英國的次世代流媒體視訊服務。但這個專案遭到了監管機構的封鎖,最終被長期擱置。

相關人員從未在公開場合談起這個專案。直到本月初,英國文化部長妮琪·摩根(Nicky Morgan)警告BBC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必須作出改變,否則將被歷史所淘汰。

BBC用公開聲明的方式尖銳回覆了部長的言論,表示他們早在十年前就曾計劃創新,但被政客阻止。

英國版Netflix

BBC是全世界最早擁抱網路的電視網之一。

2007年,它推出了一個名為iPlayer串流媒體服務,用戶可以通過iPlayer在電腦上收看BBC的電視節目,「補看」落下的球賽、電視劇等節目。

第一版iPlayer開發結束之後,BBC技術和新媒體總監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立刻意識到網路串流媒體技術不能只用來「補看」電視節目,流媒體很可能會有一個更廣闊的未來。他希望藉助網路,打造一個更完善、商業前景更廣闊的產品。

在與另一家店電視網ITV的戰略主管會面之後,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心中的藍圖漸漸清晰起來。他們計劃集合BBC、ITV以及另一家電視網Channel 4(4頻道)的優質原創內容,再想辦法談下一些好萊塢電影的版權,將這些內容打包在一起通過網路,以串流媒體形式分發,專案代號為「袋鼠」。

2007年,網路產業泡沫破裂的陰霾還沒有完全過去。那是iPhone才剛剛誕生的時代,要開發一個網絡流媒體平台,三家傳統電視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內部阻力也很大。BBC早幾年開發iPlayer時就並不順利。過程中有內部員工都對這個專案表達了自己的不理解,認為沒人會在低分辨率的電腦螢幕上觀看電視節目。也有人擔心串流媒體業務的開展,會影響到BBC的電視主業。

所以BBC決定和ITV、Channel 4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考慮到之前就有開發iPlayer的經驗,加之在電視行業裡的優勢,BBC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專案的主導方。出身BBC的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也得以擔任公司CEO,開始基於iPlayer的技術棧,打造「袋鼠」服務。

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組建了一支不大的團隊,在幾十個外包人員的協助下,完成了「袋鼠」的產品開發,並開始和一些內容提供方洽談版權事宜。一切蓄勢待發。

之後回憶起這段經歷,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表示自己從iPlayer的開發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使得「袋鼠」在測試階段的產品體驗就已經非常好。

莫須有的「壟斷」罪名

2008年,雖然Netflix已經推出了自己的串流媒體服務,但這項業務還處於一個「測試」階段,只提供給已經訂閱了租碟服務的用戶,也沒有進入英國市場。對BBC來說,這是「袋鼠」上線的最佳時機。

正當一切準備就緒,「袋鼠」卻被英國政府喊停了。準確地說,是英國政府下屬的「競爭監管委員會」,受當地消費者保護機構的要求,開始調查這個專案。該部門的職責是調查各種企業併購案以及新公司的背景,防止企業通過這些手段過分支配市場,造成壟斷。

三家英國電視巨頭聯合創建一個視訊點播平台,這件事看起來的確很可疑。特別是在移動網路席捲全世界的前夜,很少有人能洞悉未來的發展趨勢。針對此案,英國競爭監管委員會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但小組成員中並沒有人具備媒體或網路行業背景。

與此同時,這三家電視台的競爭對手也開始從中做梗。包括天空電視台在內的其他電視網,開始向政府進行遊說,表達它們對「袋鼠」專案的擔心。

在展開調查的半年時間裡,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一直試圖向調查小組解釋,傳統電視台,即使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在網路領域裡還是相對「無力」的。他在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與他們(指調查小組)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這個問題,但他們顯然不了解蘋果智慧裝置、線上串流媒體平台的巨大能量,不理解傳統電視台在這個領域面對的競爭對手有多麼強大。」

2009年2月,負責調查此案的小組得出結論,認為參與「袋鼠」專案的三家電視台在媒體領域佔有巨大市場份額,具有壟斷英國視訊點播市場的可能,直接從監管層面叫停了這家合資公司。

歷史走向了另一種可能。

十年之後

「袋鼠」專案被調查的幾乎同時,Netflix將流媒體服務獨立出來,並開始將流媒體作為自己的主業。

2009年,「袋鼠」專案被扼殺後不久,Netflix流媒體訂閱用戶開始激增。一年後,Netflix啟動了自己的國際化腳步,進入加拿大市場。2012年,Netflix進入英國市場。

直到2017年,Netflix已經席捲全球之後,BBC和ITV才終於建立了流媒體平台Britbox。Britbox其實就是基於「袋鼠」專案發展而來,只不過晚了10年。今天,現在每一家媒體巨頭都想打造自己的流媒體服務,Britbox不可能像10年前那樣「輕易」談下好萊塢電影的版權,也幾乎無法與坐擁1.67億付費用戶的Netflix抗爭。

面對這個問題,BBC內部人士表示,如果十年前「袋鼠」專案順利推出,Netflix永遠不可能獲得像今天這麼大的市場份額,至少在英國不會。而且如果「袋鼠」專案取得一定的成功,它還會吸引更多電視台加入其中,英國的串流媒體視訊市場,不會像今天這樣「四分五裂」。「袋鼠」至少可以集合英國本土的大部分電視節目,成為一個更專注於迎合英國觀眾口味的流媒體平台。

「袋鼠」專案被砍之後的十年裡,Netflix買下了不少英國節目的版權,包括BBC的著名電視劇《福爾摩斯》(Sherlock)。它還徹底買下了Channel 4的迷你劇《黑鏡》(Black Mirror),並續拍到了第五季。

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在袋鼠專案夭折後不久就離開BBC,成為了微軟的英國區總經理。三年後,阿什莉·海菲爾德(Ashley Highfield)徹底退出科技行業,現在他是一家豪華遊艇公司的董事長。

責任編輯:林芳如、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關鍵字: #Netflix #OT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