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侵襲全球,線上醫療將趁勢而起?
武漢肺炎侵襲全球,線上醫療將趁勢而起?

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重創中國旅遊和消費產業。但與此同時,正加速另一個產業的發展:「網路醫療」(中國稱互聯網醫療),而這正好解決了當前武漢肺炎疫情一個重要的痛點:如何避免病毒擴散。

推薦閱讀:「線上奇蹟」將隨疫情退燒?復工當天用戶激增,中國遠端辦公風潮吹向日本

線上的問診拿藥,可以減少排隊掛號、看醫生的交叉感染風險。同時對於醫療體系而言,醫療資源濫用導致的過度負載,會讓真正需要的重症患者無法獲得適時醫治。線上問診與物流送藥,正好可以緩解門診的壓力,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浪費,也減少疾病帶原者與人接觸的機會,降低擴散機率。

shutterstock_570590131_遠程醫療
武漢疫情擴散之際,為了減緩蔓延,「網路醫療」的應用再度引起業界關注。
圖/ Agenturfotografin via shutterstock

而中國現在最大的網路醫療龍頭,就是2014年創立、已有超過3億用戶註冊的一站式醫療健康平台「平安好醫生」(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金融保險集團「中國平安保險」旗下的公司,2018年已在港股IPO上市,且已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之中。平安好醫生的2019年年報顯示,其月活躍用戶有6,690萬,每日平均諮詢量高達72.9萬。

中國網路醫療龍頭如何「商業變現」?

根據平安好醫生的官方網站介紹,該公司目標是要打造醫療生態系一條龍服務。從它的4大業務內容可以看出其戰略布局:

1. 家庭醫生線上醫療服務

營收達8.58億人民幣(毛利率44%)的「家庭醫生線上醫療服務」,占整體營收的16.9%。從描述症狀、AI智慧導診、問診,到給予建議或轉診、線上掛號、1小時送藥等,提供付費線上諮詢的醫療服務。另外,也包括增值服務與會員計畫模式,平安好醫生與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合作,結合健康服務和保險理賠,從2B端改善保單持有人的健康、降低疾病發生率與增強保險產品競爭力。

2. 消費型醫療服務

營收達11.12億人民幣(毛利率36%)的「消費型醫療服務」,占總營收的22%,是向個人和企業用戶銷售客製化的醫療服務組合,收入來源包含體檢(占81%)、醫美(3.9%)、基因檢測(1%)、口腔衛生與海外體檢(13%,海外合作夥伴包含台北榮總)等貢獻。

3. 健康商城

以電商模式為出發點的「健康商城」,收入主要來自自營業務商品銷售,以及平台業務抽佣的貢獻。以目標客戶(TA)區分,對個人的業務營收為15.7億人民幣(毛利率11%),占總營收31.1%;對企業的健康商城營收則為13.2億人民幣(毛利率5%),占總營收26.2%。

4. 健康管理與互動服務

這部分的營收達1.93億人民幣(毛利率82%),占總營收3.8%,主要來源是媒體廣告收入。

若從帳面上來看,平安好醫生的營收來源最主要是健康商城,但實際上在賺錢的,線上醫療和消費型醫療才是最大宗。

仰賴強大後援,優勢與風險並行的「好醫生」

平安好醫生自建全職醫生團隊1,139人,加上外部合作醫生5,324名,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諮詢服務。透過累積超過5億次的線上問診諮詢量,訓練AI輔助問診系統,幫醫生提高問診效率和降低誤診率。在藥品供應方面,雲端對接3.2萬家線下藥房,可以線上看診完,繳費後一小時送藥到府。

這些都是巨額投資,也讓平安好醫生累計虧損超過30億人民幣,沒有獲利破千億的平安集團這樣的富爸爸當靠山,是玩不起的。就獲客成本而言,也因為母集團挹注自有渠道資源而壓低,根據中信建投測算平安好醫生的獲客成本,平均低於10元人民幣,比網路產業平均200元人民幣低得多。

事實上,平安好醫生在建立之初就持續虧損從沒停過,他們在2016至2018年期間,分別虧了8.5億、11.8億和10.3億元人民幣,雖然虧損出現收窄的跡象,但能否維持成長並開始盈利,仍是未定之天。

再者,平安好醫生過於依靠富爸爸的資源,是他們的另一大隱憂,前3大客戶貢獻約占其48%的總收入,而且全部皆是平安體系的公司,包含平安壽險、產險、健康險,合計貢獻10.9億人民幣。大量的關聯交易,讓人懷疑平安好醫生自體造血成長與獲客的能力。

在武漢肺炎期間,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等一群網路醫療服務公司,也齊步發起了線上義診。這其實是聰明的一著,同時賺得名聲和裡子,既可以在大流行病期間,用最低的成本獲取用戶,又同時做好事,提供了當前社會所需的醫療資源。

一場疫情大災,很可能會大力催動病患使用醫療服務的習慣改變,進而促成一整個「網路醫療」產業鏈,從吹大泡沫的發財夢到商業落地實踐成長。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武漢肺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