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捷運遇到強震,該怎麼保護自己?地震防災包怎麼準備?3種工具掌握最新資訊
搭捷運遇到強震,該怎麼保護自己?地震防災包怎麼準備?3種工具掌握最新資訊

403強震過後,大大小小餘震不斷,4月23日早上8點04分再度出現較有感的餘震,根據氣象數資訊,地震深度僅有2公里,芮氏規模達到5.8,最大震度出現在花蓮縣,達到5強。

在雙北地區最大震度也有2級,適逢通勤時間,台北捷運也宣布,目前全線慢速行駛中。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正在車廂裡,該怎麼辦?若身在戶外、屋內可以怎麼防護?哪裡可以查地震資訊?《數位時代》整理相關資訊,提供讀者參考:

震度分布圖.jpg
圖/ 中央氣象署
震源.jpg
圖/ 中央氣象署

地震來時正在車廂內,要怎麼辦?

中央氣象署指出,如果地震發生時正在車廂裡,由於列車會減速,最重要動作是緊握把手或鋼條,放低重心。

地震發生怎麼辦.jpeg
地震時,如果正在搭捷運,必須緊握把手或鋼條,放低重心。
圖/ 中央氣象署

中央氣象署解釋,由於中央氣象署和捷運系統有著緊密的合作,若地震規模 4.5 以上、任一縣市預估震度達 3 級以上時,氣象局就會透過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將地震資訊傳送給所有合作單位,包含各大公務部門、公共設施、各級學校等。

以台北捷運系統為例,若高雄發生規模 4.5 以上、震度達 3 級以上的地震時,即便台北未為達警報發布標準,強震即時警報系統仍會對位在臺北的臺北捷運系統發送地震資訊,供台北捷運系統評估是否要執行防災應變措施。

目前,若捷運系統所在地的地震震度大於等於 2 級時,月臺會暫停發車,站間的捷運也會減速停車,直到確認軌道、系統均正常後才會恢復正常運轉。

遇到地震怎麼辦?

消防署指出,地震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

如果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邊等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若是在戶外的話,地震時,戶外相對來說較為安全,可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並靜待地震結束。並且千萬不要在地震時嘗試跑入戶內。

如果正在地震,而你雖然戶外但剛好經過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等等,可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例如公事包或筆電包,並離開這些較高危險區域,同時隨時注意附近上方有無可能的掉落物、招牌、磁磚等,以免受傷。

地震發生時,如果睡覺要怎麼防護?

消防署指出,還在被窩的話,請務必盡速使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頸部!

另外,周遭一片漆黑時,也請不要摸黑走動,以免被砸傷或是跌倒。平時就要注意,盡量不要將床擺放在窗戶、容易倒塌的櫥櫃旁、容易墜落的家具下方。

睡覺時,發生地震怎麼辦.jpg
圖/ 消防署

怎麼查地震資訊?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每年都會發生上萬次地震。要確認到底是自己頭暈,還是真的碰上「有感地震」,除了等手機收到「國家級警報」、第一時間登入中央氣象局官網,以下這些工具,將幫助你快速獲得正確訊息:

1. 中央氣象局E-地震測報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
圖/ 中央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
圖/ 中央氣象局

這款官方App,能啟動強震即時推播、設定通知時段,並透過手機定位,讓用戶選擇是否接收所在地3級以上的震度通知。發送時間約在地震發生後約十多秒後,內容為震央及各地預估震度。

另外,系統會在地震發生約十多分鐘後,推播「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至使用者手機,以圖片、文字兩種不同格式顯示發震時間、震央地點(經緯度)、地震規模與深度、各地觀測震度等資訊。

由於強烈地震可能導致海嘯出現,App也會在達到海嘯發布門檻的地震發生後20分鐘,對所有使用者推播海嘯資訊。

2.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18年3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和LINE合作,設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LINE官方帳號」,供民眾訂閱在地化的即時防災資訊。

第一次使用的民眾,需先選擇想獲取通知的行政區,接著便可自由訂閱包含地震在內的27種示警類型。若發生有感地震,除了會收到規模、最大震度、影響範圍,也會獲得震源鄰近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與震度分布圖。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LINE
圖/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3. 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

「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是一款提供天氣、地震等資訊的App,最特別的是有獨家「倒數計時地震速報」,透過公式運算產生的地震速報,為用戶爭取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以進行地震防災應變。

不過這款App目前僅支援Android版本。

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
圖/ google play

下載連結點這裡

緊急避難包、防災包怎麼準備?

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就需要立即緊急撤離建築物,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立即取用前往避難場所,及時遠離災害。

內政部消防署就提醒民眾,緊急避難包原則上就是找一個質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再準備從住家出發到避難場所及避難初期可能會需要的物品,像是緊急糧食飲水、禦寒保暖衣物、醫療及清潔用品等。如家裡有嬰幼兒,則放尿布、奶粉奶瓶、濕紙巾等物品,準備時也可與家人共同討論。

防災包
圖/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

考量家中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每人都應該要準備1個緊急避難包,備妥之後,在背包外標註更新日期,以提醒記得每半年檢查一次緊急避難包,除確保物品無損壞、遺漏或已屆使用期限需替換之情形。

緊急避難包建議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可取得之處。以下所列項目提供參考:

1. 緊急糧食飲水

可準備飲用水、餅乾、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食品等簡單的糧食;有嬰兒的家庭應另外準備奶粉、真空包裝或罐頭副食品等。

2. 醫療及清潔品

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及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

3. 禦寒保暖衣物

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一併帶出。

4. 貴重物品

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

5. 鞋子

外出避難時,要記得穿上鞋子,以防路上碎石、玻璃刺傷。

6. 其他

其他可預先準備如哨子、防災地圖、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等,如果家中有寵物,寵物的飲食需求也需要另外考量採計,一併放入緊急避難包中。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