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的服務,成就差異化的生意興隆
差異化的服務,成就差異化的生意興隆

中山北路上有間我常去光顧的髮廊,位子坐落在不起眼的巷弄內,外表裝潢也不華麗。相較於東區或信義區那些光鮮門面的髮廊,這家店看起來很不吸引人。會走進去光顧,是因為某天和一個客戶約訪的時間早到太多,於是就進去洗個頭殺時間,也就開始了我「一試成主顧」的生活。

推薦閱讀:「不PUSH的業務」,最厲害!

shutterstock_1298262835_剪髮
不論是個人職涯或企業發展,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戰場中脫穎而出,建立「差異化」是必經之路。
圖/ YAKOBCHUK VIACHESLAV via shutterstock

必須說,我的設計師真是「用生命在吹頭髮」。每次都可以用梳子吹出如同電捲棒做出來的效果,就連其他髮型設計師朋友看到我的頭髮,都會覺得這個師傅厲害。這家店很特別的是,我很常在這裡遇到許多政商名流、立法委員、影視明星、和一些叫得出名字的千金小姐。也時常會看見那種全身穿戴一看就有數十萬行頭的貴太太,開著保時捷或是有賓利車司機來接送。

服務加分,留住客戶

到底這家不起眼的髮廊魔力在哪裡?近一年來幾乎每周兩次到這家店洗頭的我,歸納出了她成功的兩個差異化,一是「單純」、二是「捨棄睡眠」。

被服務的過程中,設計師幾乎沒有主動跟我推銷過任何產品,或是叫我再多做個護髮、燙髮或其他服務。他就是很「單純」的把我想要的造型完成,每次都會給我驚豔,讓我漂漂亮亮的走出去。

而「捨棄睡眠」的是指這家店的營業時間,請問全台北市在早上8點哪裡有髮廊有開門?正確來說,哪裡有「很會做頭髮」的髮廊有開門?這其實非常難找,但是對於我們這種時不時要上新聞受訪,開會要見大人物,或是某些隨時都得保持亮麗外型,很吃儀表職業的人來說,她的開門時間真是太窩心。

我在與這位設計師配合了將近一年來,讓我感到上癮的另一個關鍵是「安心」

我幾乎從來不跟設計師多談要做甚麼造型,她會問我,今天是有甚麼場合呢?是要約會、要上電視,要演講或是開會?然後針對我當天的需求幫我規劃適合我的造型,這種默契也源自於我對專業的尊重,當你全然地把自己的頭髮「交託」給對方,這份信任也同時成為了她的「信心」,會更賣力地為你服務。這樣的默契也讓她成為了我每每重大場合中最重要的夥伴,而我也在某次她為鄰座客人服務時,聽到了這段搞笑的話。美麗的客人對設計師說:「你不可以比我先死喔,因為我死掉的時候也要你幫我做頭髮,這樣我才可以漂亮的躺進棺材。」

這家店的成功,也給了我幾個重要的啟示。

過去我曾分享過我的一句座右銘「單純是究極的精巧」,你在職場上都在想些甚麼?想要怎樣能賺得更多,怎樣偷懶少做點事,怎樣凹同事、或在茶水間裡和人聊八卦?當然我們都有可能有過這樣的念頭或行為,但我自己觀察,許多在職場上格外出色上位的人,他們總都有著些「快、狠、準」的特質:

  • 能「快」速發現需要並滿足它。
  • 對自己夠「狠」,別人到了時間就要去吃飯的時候,他們總是挨著餓先把事情完成再來想肚腹的事。
  • 而「準」,就是精準的射中靶心,讓所做出來的成果盡可能的完成目標,甚至超越目標的服務。

光是要想這些事情,就已經夠燒腦的,其實不太有時間去讓過多雜亂的思緒,或同事抱怨的情緒話語來占據腦容量。

建立品牌,打響名號

你的公司,或是你個人的服務,有創造出與別人不同的「差異化」嗎?整個台灣有多少家髮廊,多少個診所或多少醫師,為什麼客人要找你而不找別人?

其實那個「差異化」標籤就是你的品牌。

當人們「牙痛」就會想到你就是那個可以使她「馬上」不再痛的醫生,而且你也「剛好很溫柔」。當人需要好的造型,就會立即想到你是「早上8點就開門的髮廊」而且你還「剛好很會給人加油打氣」讓對方一整天都充滿信心。當別人需要發新聞稿的公關服務,你就是可以「很快速完成並保證露出」,而且你還「剛好能夠教她後續回應記者的話術」。你的存在,「剛好」能夠滿足她的需要,而這份剛好,就會一傳十十傳百源源不斷散播出去。

還記得你來到這個工作崗位的初衷嗎?當個好醫生、或是當個優質的設計師……我不知道你起初的夢想是甚麼,當然在我們生活中,一定會有許多鳥事讓我們停滯不前,但你可以選擇「逃避」那些聲音,避開總愛「說長道短」的夥伴,「專注思考」如何讓你本來的項目能做得更好,如何讓客人喜歡你,並且加入一些除了專業之外的感性訴求。

我一直很喜歡聖經中詩篇裡的一段經文: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這個「惟喜愛」的專注,是會讓人閃閃發光的,當我們把焦點擺在「對的事上」相信也能保護我們自己,成為按時候結果子,並且不枯乾的樹。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