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台大醫學院開發30秒新冠肺炎行動篩檢儀,無症狀也不漏抓
全球首創!台大醫學院開發30秒新冠肺炎行動篩檢儀,無症狀也不漏抓

「今天新增XX例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每日更新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其中「境外移入」案例多寡,成為民眾矚目焦點。

延伸閱讀:台灣已有267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快訊、防疫政策懶人包一次看

要做到有效防堵,得跟時間賽跑。

台灣現行方式,是採用病毒核酸檢測(Real-time, RT-PCR),透過喉頭、鼻咽拭子採取檢體,送往實驗室分析。一般來說,最快可在4-6小時內完成檢驗。

暨中央研究院開發武漢肺炎快篩試劑,有機會於量產後,成功在15至20分鐘得知檢測結果,台大醫學院今(27)天也宣布開發可在30秒篩檢「無症狀」肺炎患者行動檢測儀,能從數值中發現個案的肺部浸潤與積水情況,期待用於機場進出,判斷民眾是否有相關症狀。

武漢肺炎30秒行動篩檢儀
圖/ 吳元熙攝影

這項設備由台大醫學院醫材影像研究所教授林世明、曾文毅與李嗣涔等師生團隊共同開發,透過耳罩般大小的儀器,在人體肺部兩側產生電場頻率,監測30至45秒後,由系統分析相關數值,是目前世界唯一用定量量測肺部陰影方式,可直接檢測出肺炎患者的非侵入性裝置。

部分國際醫學期刊指出,武漢肺炎患者染病第一到第二天就具有傳染能力,但平均至第五天才會有症狀出現。

台大醫學院表示,肺炎跟其他呼吸道感染並不相同,最可怕的是會出現肺部浸潤情況。如果病毒刺激肺部讓肺部發炎,一顆顆的肺泡囊裡會充滿膿血跟水,而這種肺部浸潤狀況,通常代表肺部局部發炎,免疫系統為了運送免疫細胞過來,甚至造成肺部水腫,並向外擴散。

目前,醫院若要檢測肺炎患者的肺部浸潤與肺部積水程度,必須利用X光和CT(電腦斷層掃描)。然而大量的X光線對身體抵抗力差的肺炎患者會構成健康風險,且檢測設備也並非輕便、方便使用的裝置。

武漢肺炎30秒行動篩檢儀
武漢肺炎30秒行動篩檢儀。
圖/ 吳元熙攝影
武漢肺炎30秒行動篩檢儀
圖/ 吳元熙攝影

台大醫學院指出,SARS及新冠狀病毒容易刺激肺部、免疫系統,引起肺部積水,近期在死亡案例解剖上,看到大量黏液塞滿肺部狀況,就屬於標準的患後狀態。這些接受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的病患中, 有超過70~80%病患有肺炎症狀,包括毛玻璃狀(ground glass)陰影與兩側斑片狀(patchy)陰影。

林世明解釋,肺浸潤在25-250cc時並無症狀,而現行的核酸檢驗必須在上呼吸道有病毒才能檢出。因此,利用量測肺部發炎陰影狀況,可有效提前篩檢出是否為武漢肺炎的前期症狀。

他說,此款手持性肺炎篩檢儀為非侵入、無傷害性的檢測裝置,原先將技術用在心臟衰竭檢測,由於歷經SARS考驗,讓團隊共同思考,這次能否將原理用在肺部,才會在最短時間內催生出三台武漢肺炎行動篩檢儀。

由於儀器內電路板需由人工調整,預估月產能約為150台。目前,台大醫學院團隊已和台灣、美國有關單位詢問,是否能獲得「醫療器材認證特許」,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協助防疫。

數位專輯|台灣7大科技助攻,病毒退散!

責任編輯: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