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于遜低調卸任執行長,與LINE TV「合體」1年5個月間做出了什麼改變?
劉于遜低調卸任執行長,與LINE TV「合體」1年5個月間做出了什麼改變?

還記得在2018年11月,引發台灣新創圈、OTT圈不小騷動的一樁合併案嗎?當時台灣本土OTT新創公司巧克科技(CHOCO TV)與LINE TV正式合併,而LINE TV執行長一職,此後由巧克科技創辦人劉于遜(Davidd Liu)擔任。

但就在今(31)日,LINE台灣在官網低調宣布,劉于遜已於3月30日正式卸任,日後將由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兼任其職務,消息一出,不禁讓人相當詫異。

仔細審視LINE與劉于遜牽手的這1年又5個月,LINE TV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接下來又會往哪走?

合體後的兩大突破:付費會員制、走進有線電視

CHOCO TV是由劉于遜和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於2015年正式成立的台灣本土OTT平台,因原創自製BL(Boy’s Love)劇「HIStory」打響知名度、甚至還入圍了金鐘獎,也一度讓業界吹起一陣「BL風」,同時引起了LINE的關注。

雙方合體後,LINE TV從未再公布會員數字。而陳立人曾表示,LINE TV上的台劇流量貢獻超過50%,一直是當家的「內容台柱」;在長期購買海外版權的CHOCO TV內容注入後,增加不少陸劇、韓劇、泰劇及自製劇,內容型態更全面,用戶群的年齡層也開始更廣。

OTT
劉于遜卸任後(右),由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兼任其職務。
圖/ 賀大新攝影

LINE TV在劉于遜加入後的兩個大突破,首先是終於開始做「付費會員制」,從「免費看到飽」的營運模式,走向似於愛奇藝的「分層觀看」制度,每月資費新台幣159元,開啟付費觀看的大門。

第二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LINE TV開始與大型系統業者串接、進軍電視盒,合作對象則是中部有線電視業者、全國第五大MSO台數科;台數科為此推出了全新的數位雙向機上盒「哈TV」,這樣「跨國跨界」的牽手,也是頭一遭。

劉于遜旗下團隊,全數留任無異動

「過去我常講,創業團隊比較像一個游擊隊,今天出去我沒拿人家的頭,人家就拿掉我的頭,但LINE就像正規軍,這種的運作方式跟資源,都是過去很難接觸到的。」劉于遜在去年5月接受《數位時代》採訪時,曾這樣總結與LINE合作後的日子。

雖然LINE官方透露,劉于遜離開的原因是職涯規畫,但或許對他來說,在這一年又五個月中,能利用LINE挾帶的2,100萬龐大月活躍用戶、提高轉換率,是過去求之不得的優勢;但一方面,當走進大集團內,考量變多了、顧慮也變多了,自由度或許也大不如前。據了解,劉于遜下一步仍希望能再創業。

choco tv
CHOCO TV為巧克科技原先營運的OTT平台,在巧克科技與LINE TV合併後,平台、會員、內容也同步整併在LINE TV中。
圖/ CHOCO TV

LINE台灣官方透露,劉于遜原先帶領的巧克科技員工約70名,包括業務拓展、內容行銷、商務整合、工程師⋯⋯都將維持原先工作型態,不會有任何異動,並持續擴大招募;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翁瑞廷、黃崇傑也將留任,繼續帶領團隊持續推動在台影音串流平台事業,並將於今年第二季釋出新計畫。

「我們尊重其個人職涯規畫,除衷心給予祝福外,也相信雙方將來在推動娛樂內容產業上,仍有無限合作可能性。」陳立人補充,後續若有新的人事安排將於適當時機另行公布。

責任編輯:張庭銉

關鍵字: #LINE #OTT #CHOCO TV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