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30億美元登場的Rivian,憑什麼與特斯拉角逐「電動車一哥」?
抱著30億美元登場的Rivian,憑什麼與特斯拉角逐「電動車一哥」?

2009年成立的Rivian,歷經近10年歲月的沉潛,2018年憑借電動休旅車R1S及電動皮卡車R1T快速走紅。目前為止,Rivian從亞馬遜、福特等巨頭手中獲得近30億美元資金,為這間電動車新秀的前景鋪下一條全新道路。

為兌現年底邁入量產的諾言,Rivian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縱然從三菱手中買下位於伊利諾州的廠房,設備未經更新依舊雜亂不堪,「一旦完成清潔、上漆與安裝設備,我們最終能一年生產25萬輛車。」年約37歲的創辦人兼執行長羅伯特.斯卡林(Robert J. Scaringe)說道。

要向悠久的汽車產業發起挑戰可不容易,重重考驗加上「如何邁入量產」的最大難題,讓許多當代挑戰者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意謂著Rivian的考驗才正要來臨,就連前輩特斯拉都在量產這條路上走得跌跌撞撞,又怎能希冀初出茅廬的Rivian有辦法順暢無礙?

追隨鋼鐵人腳步,「超人」搶占電動皮卡商機

斯卡林坦承,一切恐怕不會那麼順利,但Rivian就是為跨越地形險阻而生,他也深信最終所有困難都能被克服。倘若Rivian得以克服萬難崛起,也代表特斯拉一枝獨秀的劇本即將成為絕響。身為電動車領域的先鋒,特斯拉是目前全球最大電動車廠,並坐擁80%的美國市場。

假使馬斯克是桀驁不馴的鋼鐵人,那斯卡林就是沉穩內斂的「超人」。這位超人從在學時期便一心想建立自己的汽車公司,隨著過程中他認識到汽車牽扯的政治、環保與氣候問題,內心也陷入糾葛,最終選擇取消汽車計畫,轉向電動車的懷抱。

Rivian沉潛近10年間,他開發出一種「滑板式」電動車平台,整合電池組、懸吊系統、電動馬達及控制電腦。最終Rivian在2018年11月的洛杉磯車展上,正式為R1S及R1T揭開面紗。

在Rivian的藍圖中,2021年交車數將達到2萬輛,而2022年預計交車數則倍增到4萬輛,乍看之下似乎不多,然而特斯拉Model X登場第一年交車數也只有2.5萬輛。斯卡林還計畫2024年推出三種新車款,其中一款將成為Rivian的「Model 3」,走更為低價親民的路線。

RIVIAN CEO
與Marvel鋼鐵人般馬斯克的狂躁氣息相比,斯卡林給人的感覺帶有一種DC超人般的溫和,他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危險或障礙。畢竟Rivian正是為險峻地形而生。
圖/ Rivian

皮卡車市場仍是一片未踏之地,特斯拉去年11月發布的Cybertruck,預計2022年才會投入量產;福特及通用汽車的計畫都還得等上數年,此時Rivian可說搶得了先機。

另外,身為主要投資者之一,亞馬遜也向Rivian訂購了10萬輛運貨用的廂型車,預計2022年將有至少1萬輛車上路,2024年全面啟用,以實現執行長貝佐斯2030年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諾言。拜此所賜,未來幾年Rivian肯定不必為訂單煩惱。

與此同時,Rivian也有建立自有充電站的打算,作為民眾購買電動車的考量要點,這或許會是Rivian未來能否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關鍵因素之一。

顧問公司Navigant分析師阿布爾薩米德(Sam Abuelsamid)認為,雖然現在判定電動車大戰鹿死誰手還言之過早,但Rivian有望發展得很好,甚至拔得頭籌,「如果說誰能銷出最多電動車,那我肯定會說是特斯拉;但若從商業角度來看,由於產品上的優勢,Rivian獲勝的機會又更大點。」

送走10多位高管斷腕改革!Snap走出谷底,成2020年最創新企業

在2018年,社交軟體Snap面臨有史以來最困頓的一年:流失500萬用戶、負評連連的Android App回爐重造、股價與歷史高點相比縮水近84%。諸多媒體、評論家紛紛直言這間社群新創永無東山再起之日。

然而一切未如外界預言,Snap沒被冬天擊垮,反倒在寒風中凜凜綻放,更被著名美國商業科技雜誌《Fast Company》選為2020年最具創新力公司之首。年僅29歲的伊萬·斯皮格(Evan Spiegel),這位7年前曾回絕Facebook 30億美元收購邀約的執行長,帶領公司挺過最險惡的時期。

伊萬及早意識公司出了毛病,初期仿效蘋果與賈伯斯掌控全局的作法全然不奏效,決心著手整治:包括強化領導能力、籌組一批新的管理團隊,以及重新建立管理架構;親自與眾多設計師互動,彼此腦力激盪新的產品模式。

第二篇_代表圖_Snapchat founder Evan Spiegel_(來源CC BY Tec
Snap執行長伊凡・斯皮格爾(Evan Spiegel)最為人所知的事蹟之一,便是在2013年拒絕了Facebook執行長暨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圖/ CC BY TechCrunch via flickr

雖然大刀闊斧地改革總是伴隨著痛楚,4個月內多達10位高管相繼去職,但Snap總算撐過最難熬的時期,並邁向更開放、透明的公司結構。

斯皮格說,「人們總是在談創新文化,但實際你需要的是創新的(企業)結構。」改頭換面的Snap順利重振旗鼓,透過簡化廣告購買功能,2019年營收同比增加65%,而隨著優化過、更順暢的Android App推出,活躍用戶增加3,100萬人,股價也上漲250%。

當科技巨頭在鑽研AR用處時,Snap是唯一將AR平台成功商業化的企業,超過1.63億用戶每天遊玩其AR濾鏡功能,連可口可樂、麥當勞都找上他們推出AR廣告。

Booking.com保持創新的秘訣,竟是每分鐘實驗1千次!

透過實驗改良、精進產品與服務,跟上變化莫測的消費者需求,是企業在數位化時代的生存之道。然而,在注重效率與成功的主流理念下,員工往往害怕失敗而無法實踐。

Booking.com成為全球最大OTA(線上旅行業)業者的秘訣之一,是對實驗文化的忠實信仰,「不必管理層同意,任何人都有權進行實驗」是該集團的核心教條。每位員工皆能利用公司的實驗平台測試自己腦中的想法,在這個全球最大的OTA平台上,每分每秒進行著超過1,000項縝密的測試。

1. Booking.com歷經兩年籌備,位於「高雄」的第一間辦公室已於2019年8月1日正式啟用。
在Booking.com的實驗文化中,投入創新的前期失敗,使開發人員可以迅速消除不利選擇,並全力投注在更有前景的方向上。
圖/ Booking.com

種種實驗讓Booking.com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從一間荷蘭新創成長為線上旅遊平台龍頭。但實驗文化並非三言兩語就能建立,企業必須篩選、培養勇於嘗試、敢於承認失敗的員工,將失敗視為學習機會,而非代價高昂的錯誤;並且下放權力,增進組織內的信賴,降低團隊進行實驗的門檻。

同時,管理階層也必須放下過往經驗與偏好,以實驗結果與數據為尊。一位Booking.com主管就指出,「若實驗告訴你網站標題該用粉紅色,那就該是粉紅色,你得遵循測試結果。」

「你必須放下以為自己什麼都清楚的傲慢。」時任Booking.com執行長的吉蓮.坦斯(Gillian Tans)也表示,領導者應該在知識上表現謙遜,無懼於承認「我不知道」。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312期〈全球掃描〉,為讀者精選、梳理各大外雜焦點內容,資料來源:ForbesFast Compan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責任編輯:張庭銉

關鍵字: #電動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不是我不理你,是有個頻段我真的聽不到。」律芯科技董事長薛宗智這麼說著,也就這樣一腳踏進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戰場。在創辦律芯之前,薛宗智早年在半導體大廠擔任工程師,長時間待在無塵室中機台操作,那些看似無害的低頻噪音,卻在這那幾年間悄然無息的侵蝕了他的聽覺神經,這種慢性且不可逆的損害,也成日後創業的契機。

2019年,Apple 首度發表 AirPods Pro,掀起降噪耳機熱潮,同年薛宗智也接獲一家聲學技術團隊的邀約,洽談抗噪耳機技術的投資合作。對市場極具敏銳的薛宗智卻反其道而行思考,從自身戴不住耳機的痛點出發,提出了「有沒有可能不塞入耳朵也能享受安靜?」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律芯開展了新的研發賽道:聚焦開放式降噪晶片的開發。

瞄準開放式降噪,用「後發制人」技術創造靜音世界

薛宗智觀察到,目前市面上許多採用數位IC的抗噪系統,雖能有效降低環境音量,卻無法辨識聲音的「危險性」與「必要性」。他指出,像是火警警報、煞車聲、鳴笛等重要高頻警示聲音都可能被一併消除,造成潛在風險,「很多人戴著抗噪耳機走在路上以為很安靜,其實他們聽不到後面來車。」薛宗智強調。

因此,律芯決定聚焦難以處理、卻影響生活品質的「低頻噪音」,開闢不同於主流市場的創業賽道。該晶片採用硬體架構技術處理類比訊號,結合主動式降噪(ANC)原理,讓晶片接收到聲音時,能即時產出反向聲波,達到「以聲制聲」的抗噪效果。薛宗智認為,硬體架構在聲音處理方面具有即時反應與獨特優勢,律芯的第一代晶片便已能達到驚人的32微秒處理速度。

然而,空氣中的濕度、風向、溫度等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聲波傳遞,這也成為團隊在開發晶片時的挑戰。薛宗智形容這就像武學邏輯中的「後發制人」,「我不是搶先出手,而是等你出招後,用最適合的方式接住再反擊回去。」這相當仰賴晶片所具備的高反應速度與精準度,才能在噪音抵達人耳前,完成複雜的偵測、分析、運算與反向波的發送。

薛宗智深知,這僅是律芯創業的開始。雖然第一代晶片已成功驗證技術可行性,但仍需透過人工進行被動式校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他觀察到,若要讓降噪需求朝更精細化場景邁進,晶片就必須能「自主適應」並理解環境。這也促使他決定開發第二代晶片,不僅強化性能,更是系統架構的重塑,所需資源遠超第一代的開發,也讓律芯的產品從抗噪,走向理解環境。

從降噪到理解環境,第二代晶片的 AI 進化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圖/ 數位時代

第二代晶片可說是律芯邁向智能聲學的關鍵躍進。它不僅整合了 AI 演算法,更以邊緣運算(Edge AI)為核心設計,能即時學習與感知聲源方向、反射環境與空間條件,主動判斷「哪些聲音該消除、哪些該保留」,使降噪從純物理抵銷進化為環境理解層級的智能判斷。

薛宗智以車內應用的場景舉例,這顆晶片不僅能與原有喇叭系統結合,產生針對駕駛與乘客座位區域的個人化降噪效果,更能與頭枕內建的聲學模組搭配,營造出安靜、舒適的座艙體驗。即使車輛行駛在嘈雜的高速道路上,晶片也能動態感知車內外噪音來源,並迅速調整反向波輸出策略,有效濾除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目前律芯也已與美、日多家車廠展開密切洽談,不久的將來更要往車用前裝市場邁進,並與整車系統商展開產品落地合作對接。

然而,技術升級的背後,往往也伴隨更高的開發門檻與沉重的資金壓力。「光是一輪投片,就可能讓新創公司資金鏈斷裂,」律芯科技執行長薛宗智直言。從晶片架構設計、模擬驗證、光罩製作到晶圓製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資源投入,對新創團隊而言是極大挑戰。

也因此,律芯決定在關鍵時刻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晶創IC補助計畫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座聚寶盆,」薛宗智強調。在這個以硬科技為本的時代,政府選擇將資源投入在IC設計這一環,不僅協助律芯跨越資金與人才的雙重門檻,更讓半導體產業鏈得以在台灣本地持續推動與深化。

從第一代靠自籌完成,到第二代獲得政府計畫支持,對律芯而言,這不只是產品的迭代,更是整體結構的轉捩點。薛宗智相信,透過政府資源的精準投入,將有效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鏈結與倍增產業價值,協助本土IC設計業者站穩全球市場,同時強化整體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車用晶片到無人載具,讓聲音的應用無限延伸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圖/ 數位時代

對聲音的想像,不應止於消除噪音。薛宗智指出,聲音是機器理解世界的重要感知管道之一,相較於仰賴攝影機或雷達的視覺導向技術,聲學晶片在黑暗、遮蔽或空間複雜等條件不利的環境中,反而能展現獨特優勢。隨著律芯技術站穩腳步後,也吸引海外多家重量級組織主動洽談合作。展望未來,薛宗智透露,無論是在無人載具、機器人,或其他智慧系統領域,都有許多令人期待的聲音應用場景即將展開。

「我們站在一座聲音的金山銀山前,而我們手中握著鏟子。」薛宗智說。在他眼中,聲音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驅動未來機器感知與人機互動的起點。透過晶片,律芯要做的不只是消除噪音,更是讓世界聽懂聲音的價值。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律芯科技
- 創辦人:薛宗智
- 核心技術:主動抗噪IC晶片設計
- 資本額:新台幣9,993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