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Phone SE適合你嗎?相機、操作介面與性能一次實測解讀
新iPhone SE適合你嗎?相機、操作介面與性能一次實測解讀

我一直對小螢幕裝置有種獨特的情懷,縱使因為工作原因我不得不換成iPhone 11 Pro Max,但我仍然每天都在用iPod Touch當我的音樂播放器。

我喜歡小螢幕裝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們小巧、便於單手操作,而且即便是放在貼身的牛仔褲兜里,也不會因為機身厚和大而頂起一塊「磚」。

 iPhone
圖/ 愛范兒

像我這種喜歡小螢幕裝置的人應該也有不少。在過去幾年裡,我總是能在主站、微博、微信的評論區看到大家對iPhone SE的期待,這種熱情不亞於鞋迷對Air Jordan 1「Chicago」復刻版上架的期盼。

而這次更新的iPhone SE,實際上也是蘋果對iPhone 8的一次復刻。

它的設計延續了iPhone 8,相機融合了最先進的單攝人像模式,處理器用上了旗艦同款的A13仿生。

延續4.7英寸經典設計

今年蘋果選擇iPhone 8作為復刻對象,原因除了iPhone 8是過去最先進的4.7英寸iPhone以外,也是源於4.7英寸這個規格,本身也是iPhone最經典的螢幕尺寸之一。

 iPhone
圖/ 愛范兒
  • 2014年,iPhone 6問世,這是蘋果第一台使用4.7英寸的iPhone;
  • 2015年,iPhone 6s問世,這是蘋果有史以來銷量最高的iPhone;
  • 2016年,iPhone 7問世,這是蘋果第一次實現IP67級別的iPhone;
  • 2017年,iPhone 8問世,這是蘋果第一次在4.7英寸手機上使用玻璃機身的iPhone。

雖然蘋果在2017年後停止對4.7英寸iPhone的更新,但根據蘋果統計的數據,他們迄今為止已經賣出了5億台4.7英寸iPhone。

如果從2014年開始算起,將過去六年分攤出來,蘋果每天能在全球賣出22.8萬台4.7英寸iPhone,每周是159萬台,每年是8322萬台。

 iPhone
iPhone SE、iPhone 11 Pro Max握持姿勢對比
圖/ 愛范兒

我曾一度沉迷追求5英寸以下的手機,這種可以一手掌握的操縱感,在手機螢幕越做越大、越做越重的今天實在難得。

比如走路時我可以單手打字、拍照時我可以單手將手機牢牢捉在手裡、放在牛仔褲不會把褲兜鼓起來……

我甚至還見過有人單手在iPhone 8的手寫框寫字,速度比我常用的拼音還快。

iPhone SE的螢幕和iPhone 8的規格一致,同樣是1334x750分辨率和326ppi,支持P3廣色域和原彩顯示,螢幕的最高亮度依然還是625尼特。

雖說iPhone 11 Pro Max的大螢幕能給我帶來觀感上的爽,但iPhone SE的小螢幕也能給我帶來單手手勢操作的愉悅,尤其是在每次回覆完微信、微博,拇指往螢幕一滑退出窗口,會讓我有種莫名的瀟灑感。

 iPhone
圖/ 愛范兒

當然,小螢幕也不完全都是好處,手指頭較粗的人用小螢幕打字猶如數米,我將iPhone SE交給我的兩百斤同事梁夢麟,他在小螢幕上打字的誤觸率明顯要比我大不少。

iPhone SE和iPhone 8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即使是機身三圍、按鍵大小、面板開孔,兩台手機都是一致的,這意味著iPhone 8用戶能將以前的配件用在iPhone SE上。

反之,隨著iPhone SE上市,也會有兼容iPhone 7、iPhone 8、iPhone SE的配件重新上架。

 iPhone
圖/ 愛范兒

但蘋果沒有完全將iPhone 8的物料拿過來給SE使用,從iPhone 11開始,蘋果將Logo移到了後蓋居中的位置,取消了後蓋的「iPhone」標籤,這次SE也統一了這個設計,後蓋只有一個Logo。

 iPhone
圖/ 愛范兒

至於在白色的iPhone SE上,我們還能看到黑白「熊貓色」搭配,若是按照帶Home鍵iPhone的配色歷史看,蘋果上一次使用這個搭配是2013年的iPhone 5C。

當然,如果我們將黑色的iPhone SE和iPhone 8放在一起,也會發現SE的後蓋、邊框都比太空灰色的iPhone 8更深。

從Face ID回到Touch ID,說實話我是有點不習慣的,尤其每當我吃炸雞手上有油、洗完手手上有水的時候,我是千萬個不願意去摸Home鍵解鎖。

不過,Touch ID也有無比高效的一面。

 iPhone
圖/ 愛范兒

這段時間我們出門都要戴口罩,指紋解鎖的成功率無疑比Face ID高出不少,而且不僅是解鎖手機,自動填入密碼、線上支付我都無需摘下口罩完成驗證。

老實說,我一直期待蘋果能再次將Touch ID用在iPhone上,當然並不是Home鍵承載的電容式,而是更先進的螢幕指紋識別。

單攝也有全功能人像拍照

iPhone SE只有一枚1200萬像素廣角主鏡頭,沒有長焦、沒有超廣角,很簡單也很純粹。

 iPhone
圖/ 愛范兒

然而儘管只有一枚攝影機,蘋果也在透過升級SoC和機器學習能力的方式,給相機帶來過去在雙攝手機才能實現的功能。

「人像」模式就是其中一個。

 iPhone
圖/ 愛范兒

「人像」模式最早由iPhone 7 Plus獨占,而後又在iPhone X和iPhone 8 Plus上添加了人像光效。

曾經有段時間,「人像」模式是雙攝iPhone的專屬功能,這是因為人像模式需要副攝輔助測距。直到搭載A12仿生的iPhone XR問世,「人像」模式才開始出現在單攝iPhone上。

 iPhone
圖/ 愛范兒

實現人像背景虛化和加入光效有賴於圖形演算法的支援。

簡單來說,手機會先對目標建模、分離背景、然後對人像打光、將背景虛化,最後根據算法合成出一張人像模式的成片。

 iPhone
圖/ 愛范兒

在A12仿生之後,這次A13仿生給單攝的iPhone SE帶來更強人像模式,相比於iPhone XR僅支持3種光效,iPhone SE所支持的光效達到6種,和我手上的iPhone 11 Pro Max一致。

 iPhone
圖/ 愛范兒

而且即便我在調用前置相機時,我也能開啟人像模式自拍,可選光效同樣也是6個。

 iPhone
前置(左)後置(右)
圖/ 愛范兒

上面分別是我用iPhone SE拍攝的前、後置人像模式樣張,從邊緣和輪廓細節看,即便只透過單攝加算法來實現功能,都能做到較為自然的虛化和精準的人物邊緣處理。

而得益於這個能被我一手掌握的機身,我能單手流暢地完成從打開相機、切換人像模式、對焦、按下快門這一系列動作。

若是用iPhone 11 Pro Max,我可能得出動雙手了。

 iPhone
單攝像頭也能使用AR測量
圖/ 愛范兒

A13仿生除了給iPhone SE帶來更強的後期算力,也讓手機拍照的玩法更多。

比如透過DoubleTake這款app,我能同時調用前後相機同時錄製影片,這能讓我在拍Vlog的時候畫面更有趣和直觀,而我也無需特意去動手切換鏡頭,就能直接記錄我的表情和我所見的畫面。

 iPhone
圖/ 愛范兒

雖然蘋果沒有詳細說明iPhone SE後置相機的數據,但我們透過它和iPhone 11系列、iPhone XR的對比能看到相機之間的差距。

普通日間環境下,iPhone SE和iPhone 11的表現幾乎一致,在放大到窗戶細節上,iPhone SE的紋理表現比iPhone 11稍遜,不過問題不大,若不是特以放大來看,兩者差距微乎其微。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11(右)
圖/ 愛范兒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11(右)
圖/ 愛范兒

在這組綠色植物的樣張上,兩者對近景細節和遠景景深的處理也是表現一致,但iPhone SE的白平衡調校偏冷,iPhone 11在這方面會稍暖一些。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11(右)
圖/ 愛范兒
iPhone
使用iPhone SE拍攝
圖/ 愛范兒

夜拍部分我加入了iPhone XR、iPhone 11 Pro Max和iPhone SE做比較,在木馬樣張中,三台iPhone對夜空和遠景的噪點處理基本相同,天空大面積比較乾淨,樓宇紋理清晰可見。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圖/ 愛范兒

但透過木馬頂部的紋理細節,能看到iPhone SE的銳度會比iPhone XR更高,但是iPhone XR的曝光要比SE更高一點,這讓畫面色彩更討好眼球,同時也讓更多細節顯示出來。

iPhone
使用iPhone 11 Pro Max拍攝
圖/ 愛范兒

至於iPhone 11 Pro Max——曝光、細節我全都要!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圖/ 愛范兒

將木馬局部放大,能看到iPhone SE的銳度優勢,鏡子周圍的花紋在iPhone SE的樣張中清晰可見,iPhone XR的花紋部分出現了明顯塗抹感。

在另一組樣張中,能看到iPhone SE在細節處理上的表現,紅心區域的木板紋理比iPhone XR更加清晰,但是曝光依然稍遜於XR,畫面整體較暗。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圖/ 愛范兒

然而在我拍第三組樣張時,iPhone SE在光線多變的環境下會猛地一下提升曝光,在這組樣張中,iPhone SE的出品會比iPhone XR更亮一些,加上前面提到的畫面細節更銳,清晰度更高,所以在提升畫面亮度後,iPhone SE的夜間成片甚至比XR更好看。

iPhone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圖/ 愛范兒
iPhone
夜間樣張
圖/ 愛范兒

但由於iPhone SE沒有夜間模式,在極端暗光環境下有點吃虧。唯一能提升畫面亮度的方法,只有調整對焦框旁的亮度條,然而這同時也會增加畫面噪點,影響畫質。

綜合來說,儘管樣子是iPhone 8的樣子,但iPhone SE的相機並沒有停留在過去,而是隨著處理器算力、軟體算法的提升繼續進步,在某些環節上,它甚至比過去的iPhone XR還要出色。

但我不會說它是目前拍照最好的單攝iPhone,畢竟對比前輩他依然還有不足的地方,不過蘋果若是能繼續打磨相機功能,那麼它離這個「最好」應該也不遠了。

iPhone
圖/ 愛范兒

當然,單攝對比多攝的「物理硬傷」還是能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比如在上面這個場景中,我想用iPhone SE拍火鍋和菜品,然而由於缺少超廣角,我只能「戰術後仰」拉開距離拍照。

iPhone
使用iPhone SE及「戰術後仰」姿勢拍攝
圖/ 愛范兒

若是我用iPhone 11就無需這樣,打開超廣角鏡頭點下快門就好。

依然是性能最強的小螢幕手機

iPhone SE雖小,但它仍然擁有目前最先進的A13仿生處理器,這跟蘋果去年給iPad mini 5使用A12仿生有異曲同工的意思。

相比於第一代iPhone SE所用的A9,這次A13仿生在CPU性能上提升了2.4倍,GPU圖形處理能力更是有4倍提升,若是和iPhone 8的A11仿生對比,A13仿生也分別有著1.4倍和2倍的提升。

這些看似不是那麼重要的升級,實際上是在幫助手機應對大型程式計算、AR圖形渲染、多幀畫面合成、機器學習時,帶來更快的加載、計算、合成速度。

為了測試iPhone SE這枚A13仿生的體質,我特以用它和iPhone 11 Pro Max做跑分對比,在GeekBench 5.1.1的測試中,兩枚A13在單核跑分上幾乎一致。

iPhone
圖/ 愛范兒

也就是說,在日常看網頁、刷微博、聊微信這些只需要單核工作的任務下,兩者表現是基本相同的。

雙核部分iPhone 11 Pro Max對比iPhone SE則是有200-300分的浮動,但儘管如此,這對實際體驗影響甚微,iPhone SE的A13跑分仍然稍勝驍龍865一籌。

第一代iPhone SE在2016年曾被譽為「性能最強的小螢幕手機」,如今第二代iPhone SE也繼承了這個美譽。

不同的地方在於,當年小螢幕的定義是4英寸,而在四年後的今天變成了4.7英寸。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測試軟體我還看到了iPhone SE的運存數據,它的規格為3GB,這跟iPhone XR是一致的。

A13仿生給iPhone SE帶來的好處除了性能,還有比A12節省30%的功耗優化,這對於每毫安時電池都彌足珍貴的SE來說非常重要。

不過節省功耗並不一定代表手機續航會更長,而是在同樣的功耗下,處理器能做到的事比以往更多。

我根據固定50%螢幕亮度、WiFi/4G網絡混用的條件下使用,截止到15%剩餘電量,最後得到4小時15分鐘的總亮螢幕時間(249分鐘)。

按照這個續航成績來看,普通用戶使用iPhone SE可能至少要一天一充,若是像我這種手機不離手的人,可能就要一天兩充了。

iPhone
圖/ 愛范兒

雖然受限於物理空間,iPhone SE的電池不是很不大,但它用得快充得也很快,除了依然支持18W快充,它也同樣支持無線充電。

在使用聯想ThinkPlus高功率充電下,30分鐘充電至67%,15-100% 全程耗時77分鐘。

需要另外一提的是,隨盒標配的仍然是5W充電器,想提升充電速度,還需要自備高功率充電器了。

iPhone SE和二手iPhone XR怎麼選?

這次iPhone SE被定價在3000-4500元(約新台幣1.2萬-1.9萬元)區間,往上是4800-5300元(約新台幣2萬-2.2萬元)區間的iPhone XR,但iPhone XR問世已經差不多有兩年,二手市場已經有不少人轉賣,價格甚至比iPhone SE更便宜。

那麼,iPhone SE和二手iPhone XR怎麼選?

iPhone
圖/ 愛范兒

筆者從二手市場了解到,成色較新、功能正常的iPhone XR大約定價2500-3000元(約新台幣1萬-1.2萬元)。若是有磕碰的7-8成新,那麼128GB的價格甚至不到3000元(約新台幣1.2萬元),這比iPhone SE還要便宜。

從產品本身看,iPhone SE延續的是iPhone 8的設計,iPhone XR則是蘋果進入全面螢幕之後的第二款機型,它的設計比iPhone 8螢幕更大、支持人臉解鎖、雙卡,而且續航也更長。

在這些方面,iPhone XR比iPhone SE更有優勢。

畢竟XR本質上是次旗艦的水準,它的定位是僅次於當年iPhone XS系列,而不是今天SE所處的入門級位置,它的硬體在當時都是向旗艦靠攏,而這種配置上的優勢,依然讓XR在今天都不顯落後。

但「歲月不饒人」不僅適用於人,也同樣適用於產品。

儘管iPhone XR所用的A12仿生仍然能流暢運行目前所有程式,iPhone的壽命也不僅限於兩年,但正是因為iPhone的使用壽命較長,長遠來看,在AR圖形渲染、多幀照片合成、AI機器學習成為iPhone的主要功能後,A12仿生未必能滿足到之後越來越高的性能要求,這方面iPhone SE的A13仿生會更輕鬆一些。

同時我還發現,在二手市場轉手較多的是64、128GB的iPhone XR,256GB或是仍有官方保修的機器並不多。

這意味著如果想在5000元(約新台幣2.1萬元)內買到256GB的iPhone,最穩妥的選擇是iPhone SE,而不是各種異地版、沒保修的二手iPhone XR。

iPhone
圖/ 愛范兒

綜合來說,iPhone XR的大螢幕、雙卡、長續航都是它比SE見長的地方,雖說A12仿生不如更先進的A13,但它在今年仍然能滿足大部分程式流暢運行,短時間內仍然是一款值得選擇的5000元(約新台幣2.1萬元)內iPhone。

只是由於它已經問世有段時間,產品壽命未必能滿足到未來更多功能的使用條件,因而二手的iPhone XR更適合用於迎接下一代iPhone的過渡。

iPhone SE的身板雖小,但喜歡這種小尺寸設計的受眾也有不少,所以iPhone SE本質上除了是Android用戶轉到iOS陣營的第一台iPhone,同時它也是小螢幕旗艦。

因此,它除了擁有小巧的機身,也同時擁有旗艦一樣的性能,這使它的產品壽命比XR更長,能在未來2-3年作為主力機,不僅只是過渡或者備用。

蘋果的「中盃」,應對Android陣營的寶器

iPhone SE是蘋果對iPhone 8的一次復刻,它以iPhone 8的小尺寸機身作為藍本,融入了當前幾款主力產品的特性。

它有點像近幾代iPhone的一次融合,儘管樣子還是2017年的iPhone 8,但它的實力在更換了處理器、提升了算法之後,並不比2020年的任何一個同類差。

iPhone
圖/ 愛范兒

從以上一系列體驗看,適合入手這一代iPhone SE的消費者有以下幾種:

  • 預算有限,但是想加入iPhone陣營的消費者
  • 從Android陣營轉進iOS陣營嚐鮮的消費者
  • 手持iPhone X更早型號的舊款iPhone的用戶
  • 需要給大螢幕iPhone尋找備用機的用戶

蘋果在初代iPhone SE面世四年後再次重啟該系列,在我看來實際上是為了應對當前Android陣營的變化而做出的改變。

我在這一代iPhone SE的新品報導中曾說過,蘋果決定重啟iPhone SE,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應對Android陣營在今年的「三杯」策略。

iPhone
圖/ 愛范兒

過去,蘋果一直專注在5000-10000元(約新台幣2.1萬-4.2萬元)區間發布新品,而5000元(約新台幣2.1萬元)以下都是過去1-2年推出的iPhone,儘管這些舊款iPhone依然能流暢運行,但面對Android陣營今年「三杯」策略的變化,舊iPhone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吸引力,這讓原來由iPhone 8系列守住的3000-4000元(約新台幣1.2萬-1.7萬元)區間成為空檔,流失了一定數量的iPhone潛在用戶。

因此,iPhone SE的任務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成為目前性能最好的小螢幕手機,一個是接過iPhone 8的棒子,幫助蘋果從Android陣營贏回4000元(約新台幣1.7萬元)內手機的市場份額,並且和其他iPhone構成3000-10000元(約新台幣1.2萬-4.2萬元)的產品線,提升iPhone在今年的手機市場佔比。

在iPhone SE上架後,拼多多、聚划算陸續宣布對新機發放補貼,折後售價甚至比官網原價低500元(約新台幣2128元)。而從京東蘋果直營店中,iPhone SE在本月銷量已經超過11萬台(截止至4月22日)。

iPhone
圖/ 愛范兒

此外,筆者從蘋果官網了解到,iPhone SE的最新發貨時間已經從4月24日調至4月30日起,這意味著官方首輪預購已經全部售完。

風投機構Loup Ventures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預測iPhone SE將在未來12個月內售出3000萬台,這相當於是iPhone XR在2019年總銷量的三分之二(iPhone XR總銷量4630萬台)。

若iPhone SE的性價比路線在今年能成功,那麼蘋果憑藉iPhone SE、iPhone XR、iPhone 11這三駕馬車,應該能從Android陣營中奪回不少入門到中端的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Apple #iPhon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