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搶走了Switch?全球玩家一機難求,它上線24小時掃光500台
是誰搶走了Switch?全球玩家一機難求,它上線24小時掃光500台

Switch 遇到了最好的一個時間點,它的主要競爭對手 PS4 和 Xbox One 都處於生命週期末期,索尼和微軟也忙著準備下一世代主機,所以在今年,如果您想買一台不那麼容易過時的遊戲機,Switch 幾乎是唯一選擇。

但最近幾個月,任天堂的遊戲生意卻一直被各種缺貨問題所困擾。

Switch_8.jpg
Switch遊戲《健身環大冒險》上市後大受歡迎。
圖/ 愛范兒

《動物森友會》帶動熱銷,Switch二手機都漲價70%

先是年初,因在家運動需求的推動,讓《健身環大冒險》這款 Switch 遊戲突然間風靡起來,價格直接翻了一番。

現在,又恰逢《動物森友會》遊戲的熱銷,進一步加劇了 Switch 遊戲機在全球各地供不應求的狀態。包括 eBay、亞馬遜等線上電商均已經無法提供現貨,一些日本線下門市更是排起了長隊,得靠號碼牌抽選的形式來完成交付。

一貨難求的局面下,加價自然就成了常態。

來自日經新聞的報導稱,截止至 4 月 8 日,日本地區的二手 Switch 平均交易價格約為 50574 日圓(約新台幣 14,117 元),比一個月前高了 70% ,其中很多還都是未拆封的全新品。

中國電商淘寶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果你以「Switch」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大部分店家都會給出人民幣 3100-3500元左右的定價;如果是動森限定機這類熱門款式,更是能開價4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800元)。

然而,按照任天堂官方的價格,一台全新 Switch 僅為人民幣2100元左右而已,加上稅費和運費,Switch 在中國的價格往往都不會高於人民幣3000元。

這意味著現在,大多數商家都選擇加價數百乃至上千元來銷售新Switch,不禁讓玩家回想起 2017 年 Switch 首發時持續了幾個月的缺貨現象。

很明顯,任天堂確實低估了今年 Switch 的供貨情況。只不過如今製造、運輸都已經因疫情受到影響,就算官方有意想要實施增產,最終能滿足多少玩家的需求還是未知數。

動物森友會
《動物森友會》遊戲的熱銷,進一步加劇了Switch 遊戲機在全球各地供不應求的狀態。
圖/ 極客公園

延伸閱讀:代理《動物森友會》熱賣,為何還說工作像奶媽?展碁三招成防疫勝利組

24小時購買500台,Switch可能被機器人買走

缺貨導致的價格瘋漲,也引發了另一種情況——那些不定時、小批量上架的新 Switch,很可能在玩家下單之前就已經被黃牛們搶走了。

最近,Motherboard 便曝光了多個會從不同管道購買全新 Switch的「自動搶單機器人」,因為現在 Switch 每次出貨都十分有限,黃牛們搶完後就會再轉售給經銷商,價格則翻倍。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還記得在 iPhone 一機難求的年代,黃牛們也會利用這類程式 24 小時監控蘋果官網,只要識別出有貨,就會同時操控上百個帳號,批量完成從下單、地址填寫以及付款等全套程序,瞬間就能掃光新上架的貨源,完全不需要人工介入。

還有像球鞋領域,「搶鞋機器人」在圈子裡也已經不是個祕密,搶到基本就是穩賺不賠。反正在這些腳本化運作的機器人面前,普通用戶根本沒有原價買到的機會。

事實上,這次曝光的其中一個 Switch 搶單腳本「 Bird Bot 」,就是開發者 Nate 依照搶鞋軟體改造而來的,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名球鞋經銷商。

但 Nate 並沒有抱著「撈一筆」的想法,反而是真的希望幫助那些有心購買 Switch 的玩家們,所以他選擇將程序開源和共享,還開設了一個網站,卻沒料到會被商家們所濫用。

如今,「Bird Bot」機器人已經在 Discord 上擁有一個超過 1000 名用戶的在線討論社區。通過軟體,使用者可以實時對包括沃爾瑪、百思買(Best Buy)和 GameStop 等網站的 Switch 貨源情況進行監控,社區裡也會有人通告網站補貨的情況。

開發了另一個搶單腳本 Phantom 的開發者則透露稱, 它們的程式在上線後不到 24 小時,就完成了 500 台 Switch 的購買工作

這也導致 Switch 的新庫存每次都能在數小時乃至是數分鐘內就被搶完,那些在螢幕前苦苦等待新機上架的玩家們,只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對腳本機器人的憤怒。

平台方不是沒有對腳本採取措施。比如蘋果之前就曾對每個人的 iPhone 購買數量做出限制,而 Nike 也嘗試過網路抽籤、識圖驗證等手段,要不就是對多次購買請求的同一 IP 地址進行封禁處理,但都成效甚微。

關鍵在於,這些舉措並不妨技術人員們開發出更具針對性的腳本,反正多開幾個帳號就能繞開購買限制,而 IP 封掉再換一個就行,機器人總是會變得更加「聰明」,最終也就演變成平台方和黃牛之間的「貓鼠遊戲」。

就 Switch 缺貨的情況詢問了一位淘寶店家,他表示在年初,上游還備有比較多的 Switch Lite 的庫存,所以當時 Lite 是出貨的大頭,價格還算合理,但現在不管是 Switch 還是 Switch Lite 都是缺貨狀態。

他還補充說:「買的人總是覺得是商家把價格炒高了,但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在幫助大家解決需求,然後收取我們付出的那部分費用。至少從結果看來,現在想買 Switch 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加價直接拿貨走人。什麼時候任天堂貨夠了,大家都不用搶,自然沒人去炒價。」

但預測用戶需求在各個行業都不是一件易事,如果生產得太多,導致供過於求,想要清掉積壓的庫存量也會讓人很頭疼。

所以有時候對生產商來說,寧願缺貨,也不希望出現「賣不掉」的情況。

何況,現在決定權也不在任天堂手中,在疫情帶來的外部因素影響下,Switch 增產所面臨的挑戰會比以往更加嚴峻。

全球都缺貨,專家分析背後有4點原因

知名遊戲行業分析師Daniel Ahmad就認為,任天堂 Switch的全球缺貨主要有 4 點原因: 2 月份中國地區的停工停產、全球供應鏈和運輸物流受阻、疫情催生的家庭遊戲需求,以及近期動森遊戲帶來的病毒式傳播效應。

另外在 2 月,任天堂也已經就缺貨問題發出預警,可這卻變相引發了商家們的囤貨情緒,間接導致購買量的激增。

「日本的情況為例,2 月底任天堂發出預警,原版 Switch 銷量開始大幅下降,但當時還有 Switch Lite 支撐;之後等到動森遊戲上市,再次推高了兩個版本的 Switch 銷量,但也因供給無法及時跟進,任天堂在 4 月初暫停向日本本土出貨,一周後才恢復。」

據日經新聞稱,任天堂已經要求零部件和代工廠擴大 4-6 月的 Switch 生產數量;而 Daniel Ahmad 則預計,要到 2020 年第二季度末,玩家們才能看到一台價格正常的 Switch 。

當然,Switch是否能繼續保持這樣強勁的勢頭,還是得看它後續遊戲作品的人氣度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責任編輯:陳映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