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snote引領法律科技創新趨勢:打造法學界的「Google搜尋引擎」
Lawsnote引領法律科技創新趨勢:打造法學界的「Google搜尋引擎」
2020.08.18 |

國內新創Lawsnote以法律科技(LegalTech)為發展核心,2016年正式上線「法學搜尋引擎」,透過科技的力量,改善過往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缺失、節省法律工作者查找資料的時間,其服務陸續獲得外界好評。

四年走來,這個由郭榮彥 Barry 所帶領的團隊,當初為甚麼選擇投入充滿未知的創業之路?又是如何一次次拆解各個階段的創業難題?在訪談過程裡,他娓娓道來。

當保守「法律」遇上創新「科技」

成為創業家之前,Lawsnote 共同創辦人郭榮彥的身分經歷了多次轉換,「我之前是唸台大農業化學系,畢業後當一名專利工程師,但工作內容僅止於前半段的專利申請,無法參與後面主張權利、專利授權等流程,那是律師的職責。」因為渴望參與一個專利的完整生命週期,他到台大法律系夜間部報到,就這樣一口氣考上了律師。

「一開始當然就做專利律師,但過幾年內心又開始不安定。」Barry在執業過程中發現,儘管律師講求專業和效率,但四周總是充滿繁瑣、重複性高的工作內容,浪費太多不必要的時間。「有一次我在寫訴狀,光是把裁判書的內容複製貼到我的訴狀中,過程中就耗費許多時間調整,真的非常痛苦。」他進一步解釋,法院文書系統至今仍然採用編輯器PE2的判決書格式,每經過 28 個字元就會自動跳行,不僅拖延編輯時間,也帶來很多操作上的困擾。

「反正我原本就是工程師嘛,那時候自學程式、寫了一個簡單的小工具,希望能改善判決書的排版。」創辦人分享,當時除了自己使用「小工具」之外,也另外在ptt律師版分享給其他同業,意外引起律師圈的迴響;而這次經歷也促使他思考:科技能夠改變法律之可能性有多少

法律科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法律」本身,但如果能夠發揮科技的力量解決無效率的工序,不僅能提高法律服務的品質,也能協助法律工作者將時間與心力投注在更需要長期付出的任務上。

2016年,他離開律師事務所、全職投入創業。

2016年推出法學搜尋系統:「收費」才能夠繼續存活

在外界看來,Lawsnote正往好的方向發展,但郭榮彥坦言,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適時調整方向」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創業後第一個月,我們馬上推出第一版服務『電子筆記法典』。」原本以為「筆記電子化」符合法律人的需求,沒想到服務上線之後使用狀況相當不理想,一個月內使用者持續下降,只能失敗收場。郭榮彥繼續說道:「當時不斷思考接下來要做甚麼樣的產品?而我們觀察到法學界存在已久的痛點-傳統的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當時,服務市場近20年的法源法律網,其法學資料內容龐大、近乎完整,國內所有律師都使用同一系統,但在資料搜尋操作上卻不太容易。使用上,律師必須先確認自己要找的裁判字號、年分、法院層級和地區,才能夠找到相對應的判決,簡單來說,查詢條件必須和符合查詢條件一字不差。

「就像是 1995年 Yahoo 剛推出的第一代搜尋引擎:沒有排序概念、以黃頁資料庫方式呈現。」郭榮彥舉例說明,有鑑於此,Lawsnote 試圖比照 Google 的網頁排名,開發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法學搜尋系統。

「為了呈現排序結果,我們應用深度學習辨識法律詞彙,再運用演算法計算判決中的用字邏輯、依照法律人的思考模式呈現關聯度排序。」他說道,經過統計,多數Lawsnote使用者在前三頁就可以搜尋到需要的資料,節省75%的搜尋時間。

Lawsnote搜尋介面。.png
Lawsnote搜尋介面。
圖/ Lawsnote提供

另外,團隊搭配「模糊查詢 (Fuzzy Searching) 」的技術,針對資料庫中的文件內容進行近似字串比對,讓使用者不用輸入精確的字串就能找到所需資料,再根據相關程度排序之功能,進而協助使用者擴展查詢範圍。如此一來,使用者僅需要輸入特定關鍵字(法院審級、案件事實、涉及條文),就能同步查詢所有相關資料。由於使用者體驗的大幅提升, Lawsnote 使用人數開始快速成長,服務推出三個月後活躍用戶數即超過1萬人,並在一年內成長三倍。

過去,Lawsnote 所提供的搜尋服務都是免費的,但受限於團隊營運所需的現金流壓力,他們開始將服務商轉、採付費訂閱制才能夠繼續存活。郭榮彥回憶收費前夕,內心非常忐忑,擔心客戶流失、擔心這是否為正確的決定,所幸初期的訂閱費讓公司得以繼續成長,後續兩年也不斷增加轉換與拓展客群。Lawsnote 憑藉著高精準度的關聯性搜尋、直覺的操作模式與各種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功能,終於能在法律界取得一席之地。

2018 年,團隊損平。客群除了律師以外,Lawsnote 也將服務推進法務部調查局、安侯建業、資誠、統一企業、中央研究院等400家客戶。創辦人補充:「法律科技的概念比較新穎,所以使用者偏向年輕族群,譬如40歲以下的律師大約占60~70%。」

雖然現金流已經足以讓公司營運,但成長的挑戰卻未曾停止。2019 年 Lawsnote 面臨可預期的營收天花板,團隊轉型勢在必行。

轉型成為To B的法律科技方案解決公司

「下一步該怎麼走?」創辦人自問,與當初從 0 開始創業相比,這次必須在既有的產品包袱下開出新的產品線,是一份截然不同的挑戰,「團隊今年(2020年)計畫開拓新的市場-增加企業端產品線,期盼轉型為To B的法律科技方案解決公司。」團隊也為此計畫募資 Pre-A 輪 3000 萬台幣。

郭榮彥表示,「搜尋」的任一項技術都可以獨立成為新的應用,例如為金融業提供法遵科技 (RegTech) 服務,將繁複的流程自動化、提升監管效率,「銀行法規遵循人員每天都要維持法規變動控制。如果能夠結合Lawsnote的法學搜尋系統,一旦某條法規修正,系統就會立刻通知法遵人員:與貴公司哪一條規範相衝突、有修正之必要。」目前正與六家企業進行概念性驗證(POC, Proof of Concepts),創辦人評估,此項服務不太可能變成標準化的產品,頂多是模組的方式呈現。

另一方案則是幫企業進行「契約分析」,因應大部分的科技公司需要處理各種契約,Lawsnote提供契約分類、判斷、結構化及審閱等自動化服務。

除此之外,仰賴法學搜尋引擎背後的豐富資料庫,為104人力銀行提供免費勞動法令蒐詢、協助一般民眾尋找合適的律師、以及提供法實證研究(中央研究院法實證中心、台大法律系)與法學資料探勘(KYC犯罪紀錄查詢、融資對象法律糾紛歷史報告)等技術支援。

四年心路歷程:永遠會有更難、更大的挑戰

從原本的四人核心成員,到如今的12人團隊,Lawsnote遇過與其他新創團隊類似的問題,「在服務決定收費的前幾個月都睡不著覺,好不容易商業模式穩定下來了,又開始面臨營收天花板的壓力。」

「明年你的市場在哪裡?你還可以做些甚麼?」郭榮彥分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其中也曾質疑過自己是否有帶領公司的能力。但可以看見的是,目前為止,Lawsnote從每一道難題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睡前的焦慮與睡醒改變世界的動力,兩者反覆地交替在這四年來的每一天。一邊希望探索更大市場的野心,一邊小心翼翼的盯著現金流,至今仍然希望探索更大的市場。」創辦人如此說道,「永遠會有更難、更大的挑戰,但每一個階段的成長與視野拓展都讓我興奮不已。」

Lawsnote合照.jpg
Lawsnote團隊。創辦人郭榮彥 Barry (前排中)。
圖/ Lawsnote提供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你是律師為何跑來創業?

A:因為律師圈不缺我一個律師,但法律科技不能沒有我!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在法學資料的處理、分析和應用專精到最頂尖。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足夠的人才。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七法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6/3/25
產品名稱:七法法律科技解決方案
上線時間:2016/7/1
團隊人數:12名
官方網站Facebook新創資料庫

關鍵字: #Meet創業之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台灣上市櫃公司高達七成為家族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5%,在二代傳承創新的過程中,不僅面臨信任、制度、認同等管理議題,還必須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深化市場競爭優勢,方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生存、茁壯,甚至是成為產業變革者。事實上,這也是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積極透過品牌重塑、擁抱創新科技,以及透過跨境電商佈局全球市場的原因,並且成功在詭譎市場中屢屢創新突圍、締造佳績。

不只是傳承,更透過品牌經營讓家族企業酷起來!

成立於2019年的kure.fit是一間專注於女性健身器材與居家運動的品牌,透過亞馬遜美國站、英國站與中東站進行產品銷售,2025年上半年度,創下美國銷售年成長率358%好成績。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認為其中的關鍵是:「提供客戶高價值產品與服務,並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快速拓展站點創新局。」

亞馬遜全球開店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分享品牌打造經驗時,提到父親常說「服務」是家中工廠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這也是他創業以來一直銘記在心的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黃永沅的創業故事——kure.fit 的成立——與家族企業息息相關。他說:「我父親黃泰翔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幾乎你想像得到的消費性居家電子產品,我們家都生產製造過。為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進一步擴展全球布局,2019 年回到家族公司後,我開始積極導入數位化與數據化手法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嘗試建立品牌,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進軍海外市場,讓 kure.fit 在 2024 年憑藉可調式啞鈴組、壺鈴、加重手環等商品大幅提升營收獲利。」

他坦言,選擇亞馬遜全球開店,是綜合研究過市場及相關條件的必然之選。「台灣具有高度彈性的製造實力,卻苦無與全球用戶直接接觸的機會;而亞馬遜正好打開了這扇窗,讓我們能用最經濟、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測試、修正與擴張,對新品牌來說,是極具價值的通路。」

他進一步補充:「上一代累積的資產讓我擁有比較多的機會探索與試錯,而亞馬遜全球開店則讓我可以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例如,透過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官方團隊為賣家提供的在地支持計畫與課程,kure.fit獲得一次性的帳號健檢、選品分析、營運問題排除,以及 1 對 1 經理輔導,大幅提升全球布局與品牌行銷的能力。

類似的二代傳承與創新旅程也發生在保健收納藥盒創新品牌–護立康(Fullicon)-身上。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認為:「二代不是只能接班,相反的,可以透過自有品牌創業、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將產品服務推向全球各地,創造嶄新的營收獲利。」

把時間回溯到2019年,為解決OEM與ODM客戶削價競爭亂象,李承樺在家人與客戶的支持下,啟動自有品牌–護立康(Fullicon)上架亞馬遜拓展業務,爾後,透過產品設計、功能強化、專利佈局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擴展國際市場業務,不僅成功將藥品收納盒打進日本站前三的成績、創下4.8/5的高消費者評價,更榮獲亞馬遜全球開店2024年度傑出賣家–「最速全球布局轉型獎」–的肯定。

亞馬遜全球開店
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分享,加入亞馬遜之後,透過世界級的品牌與市場資訊,他更了解專利的重要,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專利已經成為Fullicon營收來源一環。
圖/ 數位時代

對台灣百年玻璃製造商–華夏玻璃–來說,傳承固然重要,但是,唯有突破既有框架才能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因此,成立自有品牌–SOUL ONE,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銷售自有產品以深入了解北美消費者輪廓,例如對玻璃製品的需求與偏好,進而提供最佳產品服務,為前進北美零售商店市場做最佳準備。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進一步解釋會加入亞馬遜、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北美等國際市場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品牌形象佳、是北美消費者喜愛的購物網站;其次是可取得消費者回饋聲音以及後台提供豐富的市場洞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調整產品、包裝與行銷等策略;最後是透過功能強大的亞馬遜物流(FBA)機制輕鬆擴展全球業務。」

從上述的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SOUL ONE的布局,可以清楚看到:二代不僅是傳承與守成,更是主動出擊與翻轉市場的關鍵推手,讓家族企業經營也可以很酷且創新。

亞馬遜全球開店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於專訪時指出,作為企業核心的決策者,在面對爆炸的資訊與選擇時,更應該專注而冷靜,謹慎為公司營運做出最適切的選擇。
圖/ 數位時代

亞馬遜全球開店助二代繼承者高效打造品牌與布局全球業務

亞馬遜全球開店不僅讓企業以自有品牌布局跨境電商,更有助於企業重整商業邏輯、發揮OEM、ODM與OBM的經營綜效。對此,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公司–益麟企業–的業務分成三塊,分別是負責台灣市場的業務部門、以官網與參展等方式經營的OEM與ODM外貿部門,以及由我負責的、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的全球電商部門;其中,電商部門的營收雖然僅占公司整體營收的一小部分,但帶來的成效遠超乎預期。」

首先是產品開模與製造後即可直接(透過電商)銷售,不像過去必須花費1到2年的時間跑市場與找客戶;其次,可以直接傾聽客戶心聲以加速產品功能的迭代與優化,例如方便關節炎患者取用藥品的彈跳保健盒設計等;最後則是挹注外貿業務發展。李承樺表示:「我們有韓國客戶因為看到亞馬遜的Fullicon藥品收納盒而主動找上門、向外貿部門下單,開啟跨業務單位的合作綜效。」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則直言:「做工廠最怕離消費者太遠。」需要像亞馬遜全球開店這樣的外部夥伴提供協助,讓kure.fit可以突破區域限制、深入了解各個市場脈動,為每一個產品找到新出路。例如,亞馬遜商機探測器與選品指南針等官方選品工具讓kure.fit可以同時掌握產品類別與市場資料以高效布局新市場,如將女性健身器材銷向中東等新市場,讓品牌營運穩健邁向全球市場。

「企業的創新轉型旅程是一個又一個關鍵決策交織而成,亞馬遜提供的數據資料讓我們可以更精準且有憑據的下達各項決策,以更有責任感與使用感的方式推進二代傳承與創新。」關於亞馬遜全球開店帶來的綜效,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如是總結。

總的來說,二代接班不僅是傳承,更是品牌重塑、通路重組與文化再定位的新起點,在這個過程中,與亞馬遜全球開店這種世界級企業合作,不僅有益於簡化傳統外貿的繁雜談判流程,更讓台灣企業可以更精準且高效的方式布局全球、透過出口電商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進而加速創新步伐與鏈結業務績效,讓台灣企業走出新路、演變為令人驚豔的「酷」品牌關鍵。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