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間ASMR博物館來了!網路上爆紅、一聽就療癒
全球首間ASMR博物館來了!網路上爆紅、一聽就療癒

戴上耳機,放鬆呼吸、靜靜聽。

嘶……一陣清柔而酥麻的低語,像是觸發了耳朵裡某個機關,後腦勺突然一陣顫慄。

這戰栗隨著脊椎順流而下,就像點燃了澆滿汽油的繩子,舒適感層層疊疊抖上了全身,隨之而來的是癱軟、鬆弛、愉悅、平靜。

帶來這種聽覺快感的就是ASMR。

近年來,ASMR影片在網路上迅速傳播,成千上萬的人每天觀看,與之同行的爭議也甚囂塵上,但依然無法阻止它成為一種全球性現象。

這次,ASMR首次走進了博物館。

點擊這裡,觀看博物館ASMR展覽影片

斯德哥爾摩的ArkDes博物館,把自己變成了一棟巨大的ASMR之屋,並在裡面展示了全球主流的ASMR文化和歷史。

一次視聽大餐:首個ASMR博物館來了

首先,什麼是ASMR?

回想一下——擠壓包裝袋氣泡的聲音、吃薯片嘎嘣脆的聲音、咕嚕咕嚕倒飲料的聲音、咬水果咔擦咔擦的聲音、篝火中劈裡啪啦的聲音…… 它們有沒有讓你產生過奇妙的舒適感?

ASMR
圖/ 愛范兒

這些都是ASMR的常見形式。官方介紹中,ASMR全稱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即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俗稱「顱內高潮」。

這種「高潮」是由視、聽、觸、嗅等感知刺激引發的,在顱內、頭皮、背部或身體產生的一種愉悅感和放鬆狀態。

ASMR
圖/ 愛范兒

這次的展覽名為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原計劃在斯德哥爾摩的國家建築設計中心舉辦,但疫情之下,只好改為線上體驗。

30多位知名的ASMR藝術家、產品設計師、聲音藝術家、電視主持鮑伯·魯斯(Bob Ross)在此展出了代表全球ASMR文化的系列作品,包含了它發展十幾年來的所有聲音種類。

和常規展覽不同,策展人把長達一公里的香腸般的枕頭鋪滿了牆壁邊緣,人們可以想像自己躺在這些柔軟的墊子上面。

ASMR
圖/ 愛范兒

整個空間反而不像一個博物館,像是變成了一個臥室般的舒適區。

線上影片包含了ASMR文化的一系列圖像、影片等,觀眾也可以參與數字寫程式,並用沉浸式裝置虛擬遊樂。

ASMR藝術家WhisperingLife展示了他在YouTube上發布的第一段耳語影片,這也是ASMR最常見的一種形式,耳邊的竊竊私語讓人全身酥麻。

ASMR
圖/ 愛范兒

理髮師哈里(Haircut Harry)在66號公路的一家理髮店裡給人剪頭髮、和顧客細聲聊天,刮鬍子粗糲的沙沙聲,聽起來讓人異常舒適。

ASMR
圖/ 愛范兒

平面設計師ASMRctica則一邊繪製地圖,一邊用他柔和的瑞典口音介紹著圖像內容,同時口裡還不時咀嚼起口香糖。

他的鉛筆在圖紙上輕柔滑過,就像開窗時一陣晚風拂面;口香糖的聲音吧嗒黏合,彷彿昆蟲深夜在暗處低吟。

ASMR
圖/ 愛范兒

ASMRctica在小時候就發現了自己喜歡這種聲音,沒想到將影片傳到YouTube後一夜之間火了。現在,他已經製作了100多個ASMR影片,觀看次數過1000萬。

14歲的學生麥(MaK)的YouTube影片也有500萬次的觀看,她像一個「吃播」,經常將撐滿果汁的木薯球放入嘴裡,再把它們咬到爆裂,這種聲音聽起來就像是一陣香檳泡沫湧入頭頂。

ASMR
圖/ 愛范兒

還有一種很有趣的ASMR表達形式——角色扮演。

比如ASMR藝術家會扮演成醫生,假裝給螢幕前的人進行顱神經檢查,然後用各種工具製造出叮叮噹當、劈劈啪啪的聲音,並用3D立體聲記錄下來,讓聲音就像環繞在你身邊。

ASMR本質上是自然世界的產物。網路的到來,使這種感覺更容易獲得。

英格蘭埃塞克斯大學心理學講師朱莉婭·波瑞歐(Giulia Poerio)說道,他一直從事著ASMR生理學的研究。

這次的大型展覽,除了展示作品,也藉此全面呈現了ASMR在網路前後的歷史,以及科學家們對此的研究。

它的故事讓我們能進一步揭開它被「污名化」的過程——那場因為軟色情而掀起的風波。

以及,ASMR如何形成了一種新的數字親密關係,並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被誤解的ASMR,是網路的治愈劑

1980年代,網路來臨之前,美國著名山水畫家鮑伯·魯斯(Bob Ross) 製造了一個很火的電視節目。

節目中,他經常一邊展示油畫創作,在畫布上輕拍、點畫、刮擦,一邊鎮定自若地,用他溫柔的南方口調對著鏡頭呢喃細語。

博物館當代建築與設計策展人詹姆斯·泰勒·福斯特(James Taylor-Foster)說道:

他讓聽眾著迷。那些畫板上的聲音,和他磁性的聲線說的那些令人鼓舞的話,能給人帶來積極的正能量。

ASMR
圖/ 愛范兒

後來,網路來了,ASMR才開始真正傳播。

2007年,早期的網路論壇中,醫療領域的留言板SteadyHealth上出現了一個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的話題,人們討論起了鎮靜的護理行為引起的愉悅感覺。

一位讀者說道:

聽到它們時,我的頭部和大腦中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就像高潮一樣,但它無關性慾。

該布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不久後數百人分享了類似的故事——這種感覺,如同一隻潤唇膏抹過嘴邊,如同一杯溫溫的熱巧克力滑入喉嚨,如同晴天剛從涼爽的游泳池裡伸出頭來。

ASMR
圖/ 愛范兒

2010年,網路安全研究員詹妮弗·艾倫(Jennifer Allen)首次將其命名為「ASMR」。

ASMR曾經是網路的一個細分領域,但現在,受歡迎的ASMR頻道已經有200多萬訂閱,網路上已有1300萬多個熱門影片,它變成了一種新的流行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感官市場」。

有流量就有生意。ASMR形式的多樣性,同時也讓一些人開始打起了「慾望算盤」。

在一些音樂平台和直播平台,主播透過軟色情的表演方式,用暴露穿著、性暗示舉動、挑逗的語言來博取眼球,一些ASMR音樂透過大量性愛內容賺取流量和金錢。

2018年6月,網易雲音樂、蜻蜓FM、虎牙、鬥魚等多家網站被審查清理,所有ASMR分區的內容全被清空,「ASMR行業」瞬間化為烏有。

但實際上,全球ASMR社區表示,對於ASMR有性需求上的用戶是極少數,那些打著色情噱頭的影片音檔都是「偽ASMR」。

斯旺西大學一項研究也發現,85%的ASMR消費者,都是用它來協助入睡,只有5%的人會產生性興奮,與性喚起並無多大關聯。

在這個快節奏的網路時代,ASMR的支持者都將其視為生活重壓和精神治療的替代品。

它被用作自我藥物治療的一種形式,可以防止孤獨感、失眠、壓力和焦慮。

成千上萬的專業ASMRtists(ASMR作品製造者)透過製作令人放鬆的影片來謀生,這些影片能幫失眠症患者在晚上入睡、緩解心理負擔。

藝術家ASMRctica表示,很多觀眾告訴他,那些ASMR影片幫助他們解決了抑鬱症和酗酒等問題。

這些ASMRtists正在建立一種文化運動,它超越語言和文化,而僅傾向於「感覺」。

這些「感覺」正在抵抗快節奏,讓人專注和緩慢,能隨時在簡單的聲音和畫面中摒棄嘈雜的娛樂,回歸到自然的放鬆之中。

只是,儘管ASMR在網路上傳播很廣,科學界也對該領域開始感興趣,但主流文化機構至今仍未廣泛探討過其影響。

這次首個ASMR博物館展覽,也是為了將ASMR帶入主流機構視線中,並將其合法化為緊迫且重要的研究領域,並為它正名——

ASMR不等於色情,也不是小眾的亞文化,它在網路世界能真正為人們帶來身體的益處,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著更豐富的意義。

ASMR
圖/ 愛范兒

在疫情之下,緩解集體性的孤獨和焦慮,也顯得更為重要。

策展人詹姆斯·泰勒·福斯特(James Taylor-Foster)說道:

「ASMR運動」為我們的網路生活注入了柔和、友善和同情心,它所代表的內在價值是:連通性、密切關注和關懷。

可以說,ASMR正在建立起一種新的數字親密關係。

一種新的數字親密,一門新的聲音生意

這種數字親密關係,帶來的是一種新的體驗、一種安慰慰藉、一種極近連接。

當ASMR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不僅會喜歡它,而且也會越來越需要它。

ASMR,也正在成為一門新的聲音生意。

不同於之前因打擦邊球而處於輿論風暴,現在ASMR在各種設計和廣告中,開始為消費者帶來新的吸引和幫助。

肯德基ASMR廣告裡酥脆炸雞被撕咬、德芙ASMR廣告中巧克力被嚼碎,這些聲音是用來直接勾起人的食慾。

而在去年,蘋果還發表過四個ASMR影片,無形讓人感受背後的技術。

影片裡,女聲在翻湧的海浪聲中訴說,木匠在夜晚安靜地鋸木頭、輕柔的腳步在叢林窸窣作響,雨滴滴答滴答地掉在帳篷上……

藉此,蘋果在傳達ASMR影片給我們帶來舒適感受的同時,也得以宣揚iPhone拍攝的極佳音效和畫面效果。

寶可夢今年1月也發布過一系列ASMR影片,裡面小火龍在篝火旁安心睡覺,小精靈在吧唧吧唧吃著點心……

這些影片聲稱幫助兒童入眠,卻也在無形培養著父母對這些遊戲的正面認知。

而且,睡眠也是個大市場。

超過3億中國人有著睡眠障礙,睡前飲品、智慧手錶、枕頭檯燈、香薰日雜,都可以用ASMR打開新的入口,它就是一把行銷的鑰匙,讓人們在舒適的感受中放鬆,從而無形接受了產品。

不止睡眠,ASMR盯准的更為廣泛的健康領域,更是當代人時刻關注的話題。

愛彼迎、資生堂都用ASMR手法進行過生活產品推廣,宜家2017年發布的ASMR廣告裡,一雙手摩挲著床,撫平了褶皺,女聲輕輕訴說著床單的舒適和優良的性能,能幫人們放鬆生活壓力、減輕生活焦慮。

這些地方也讓ASMR逐步有機會以新的名義捲土重來。

隨著ASMR的過往成見逐漸褪去,正面力量開始浮現,無論是在個人體驗向,還是社會消費向,ASMR都會慢慢落腳,並站穩腳跟。

被廣泛認為是第一位ASMRtist的WhisperingLife說道:

就像瑜伽一樣,起初,很多人會認為這很奇怪並對此產生懷疑,但現在瑜伽在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過去的幾年中,隨著人們對正念的興趣不斷成長,ASMR成為主流也只會是時間問題。

在世界越來越疏離、快節奏、瞬息萬變時,ASMR正在嘗試恢復一種原始、自然、緩慢的親密,提醒人們回歸對事物本身的關注。

這也是一次關於當下的迷人反思。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媒體採購到策略夥伴,AI正重塑媒體代理商的核心價植
從媒體採購到策略夥伴,AI正重塑媒體代理商的核心價植

廣告行銷產業向來瞬息萬變,每一次新技術或創新工具的出現,都可能徹底改寫既有的遊戲規則,特別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AI浪潮,更為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全面性變革。

群邑集團(WPP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郭俊鑫認為,AI的影響力不僅止於優化財務、行政等內部營運流程,更能提高公司對品牌主的服務效率,無論是媒體規劃與採購、廣告投放、素材製作、成效評估等作業,都能藉由 AI 加速完成,進而節省作業人力和時間。在此趨勢推動下,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定位也將有所轉變——從單純的媒體採購者,進化為能與品牌主緊密協作的策略夥伴(collaborator)。

「AI 並不會削弱媒體代理商的存在價值,而是促使產業重新定義自身的核心價值,」郭俊鑫強調,AI 的數據分析與內容生成能力,讓媒體代理商可以省去大量的瑣碎作業,將更多時間用來與品牌主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共同討論行銷策略、找出問題環節,從而實現銷售成長與市場突破的目標。

群邑集團(WPP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郭俊鑫
群邑集團(WPP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郭俊鑫
圖/ 數位時代

從Output到Outcome,媒體代理商服務價值的轉變

隨著角色定位的轉變,品牌主對媒體代理商服務的評估標準,也應從「產出(Output)」走向「成效與價值(Outcome)」。

在傳統合作模式中,品牌主大多以產出來衡量媒體代理商的服務價值,例如:提案數量、完成了哪些媒體規劃等,這些作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或時間。然而,當 AI 可以處理與分析大量數據、快速挖掘過去難以發現的消費者洞察,甚至自動生成各式內容時,就意味著,以前需要多人一起執行的任務,現今也許只需一人就能完成,此時若仍以產出來衡量媒體代理商的服務價值,顯然已不合時宜。

因此,衡量標準應該由產出走向成效與價值(Outcome),例如:廣告能否真正帶動產品銷量成長?行銷策略是否能改善市場表現或獲取更多消費者認同?這才是彰顯媒體代理商專業價值與策略影響力的關鍵。

以廣告投放為例,品牌主關注的焦點大多為,是否買到好價格?是否取得優質版位?等,媒體代理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去做媒體規劃、彙整與分析投放數據,才能回應品牌主的期待。如今這些工作可交由 AI 協助完成,讓媒體代理商能有更多時間與品牌主探討更深層的問題,例如:本檔廣告活動對銷售的實際貢獻、是否觸及到正確的目標族群等。

全球首個 AI 驅動的一體化行銷平台:WPP Open

差異就在於,品牌主需要的是單純的「廣告採購者」?還是能帶來營收與成長的「策略夥伴」?若選擇後者,就更需要 AI 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目標。

對此,群邑集團全新研發 WPP Open 平台並預計2025年11月在台灣正式上市,這是全球第一個從媒體規劃階段就引入 AI Agent 技術的數位行銷平台,也是第一個將媒體、創意與製作三大環節整合在一起的平台,幫助品牌主與媒體代理商邁向「真正協作」的目標。

郭俊鑫指出,媒體、創意與製作通常分由不同公司執行,即使隸屬同一集團,彼此仍是各自分工,缺乏真正一體化的運作。WPP Open 平台則打破此藩籬,以單一平台串起所有工作流程,讓提案規劃、媒體採購、創意發想與製作、到商務轉換都可以在單一平台內完成,並藉由 AI 輔助生成內容與進行數據分析,不僅提升作業效率,也讓廣告行銷更具價值。

郭俊鑫指出,透過 AI 輔助,WPP Open 平台能自動生成內容並進行深度數據分析,不僅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更驅動廣告行銷創造卓越價值。
郭俊鑫指出,透過 AI 輔助,WPP Open 平台能自動生成內容並進行深度數據分析,不僅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更驅動廣告行銷創造卓越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郭俊鑫進一步說明,過去某IT品牌若要進行一場焦點團隊測試,從發想、執行到蒐集消費者對於創意概念的意見,通常需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如今,透過 WPP Open 平台,能將以往耗時一個月的的作業時間,大幅縮短至一週內完成, 快速針對不同族群測試廣告創意或行銷點子,並蒐集回饋意見,讓行銷團隊能以更敏捷的方式調整策略,將資源投注在更有潛力的方向。

對品牌主來說,應用AI的真正重點在於如何解決問題、驅動市場成長,對此,WPP Media將於11月5日舉辦一場半日論壇,除了帶來 WPP Open平台的完整介紹、分享多家客戶成功案例,亦將攜手The Trade Desk(TTD)與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從媒體代理、廣告科技、創意內容等不同角度,探討AI對廣告行銷的影響,希望協助品牌主運用 AI 洞察消費者行為、優化行銷流程,並將每一分行銷投資轉化為更具體的成效。

活動報名連結

若欲了解更多活動訊息,歡迎直接洽詢 WPP Media - Growth & Marketing | MKTG@wppmedia.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