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場景支付」時代 中信打造隨時、隨地、隨需的支付服務
迎向「場景支付」時代 中信打造隨時、隨地、隨需的支付服務

隨著科技、生活習慣與環境的改變,消費場域也發生許多變化,從過往的實體通路或購物網站,到如今出現在生活中各個環節,例如:用手機App叫車、在OTT影音平台付費看劇、上社群網站買東西、訂閱影音頻道…等,這些新的消費場景,不只反應出民眾生活方式的改變,更隱含著對新型態支付服務的需求,支付,正逐漸走向場景支付的時代。

場景支付 打造隨時、隨地、隨需的支付服務

中國信託數位營運總處總處長林蕙君指出,仔細觀察支付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支付應用的發展約略分成4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改變,除了受到科技影響外,應用場景也變得更加多元,而且改變的背後都是基於相同目的,讓交易變得更簡單、方便。

在1.0時代以實體卡片為主,消費者在實體通路刷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付款;到2.0轉為感應卡與電子票證,民眾可以在便利商店小額感應付款,或是搭乘捷運、鐵路等大眾交通工具;之後來到3.0行動支付階段,單靠一隻手機就能行遍天下,不只稍具規模的商店,就連小型的早餐店、手搖飲料店也都能接受行動載具付款;而4.0場景支付,則是要透過綁定及嵌入的方式,讓消費者無論在線上、線下甚至跨境消費,都能享受「一鍵付款」的便利性。

中國信託
圖/ 中國信託

林蕙君認為,在場景支付的概念下,金融業者必需將支付工具(如:信用卡、金融卡、簽帳金融卡、儲值卡)虛擬化,再嵌入(In App/Web)到各個不同需要支付的消費場景,例如:電腦、手機、汽車、智慧電視、智慧冰箱…等,讓消費者只要按一個鍵、再結合刷臉、指紋、圖形…等各種認證方式,就能完成付款,而且不論實體、虛擬、國內或境外,皆要讓消費者能夠無感、無縫完成支付體驗。

建構支付生態圈 提供差異化服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信託從使用者與場域應用兩個角度出發,在使用端,以瞭解消費者在支付時的痛點、需求及偏好為主,像是調查哪些場景會有不便利的支付體驗,並加以改善,或是掌握各個年齡層客戶對支付服務的需求和偏好,根據需求提供最簡單方便的支付服務。

根據中國信託所做的調查為例,發現年長者偏好語音服務,所以中信應用AI人工智慧技術,推出全新對話式服務,讓客戶用講的就能查詢帳務明細、繳信用卡費、轉帳等,而年輕人喜歡用手機或智慧手錶,只要在LINE Pay帳號中綁定好信用卡,之後按下LINE Pay鍵就可以直接使用電子錢包。

至於場域應用端,中國信託則抱持著開放心態,持續與策略夥伴合作,透過API串接、場景共營、開放平台等合作模式,共同建構金融生活生態圈,使金融服務融入於日常生活行為中,讓支付不只是一種工具,更是消費者的生活入口。

舉例來說,中信與中油合作推出的中油Pay行動錢包,消費者可於App內線上申辦信用卡,之後的開卡、綁定等作業也都能在App內一次完成,而且中油Pay在設計時,不單只考量到加油付款需求,還有客戶的行車需求,提供如:即時油價通知、停車位狀況查詢、eTag國道通行費等各種行車資訊,為客戶創造無縫的行車體驗。

又如創下全台最大發卡量紀錄的中信LINE Pay卡,卡友從卡片申請、支付綁定、點數累積、兌換都可透過行動載具完成,至於以LINE POINTS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社群點數生態系,不只龐大,更橫跨海內外市場。發卡至今LINE POINTS已經創造100億點的流通價值,國內合作通路高達16萬家,未來還會延伸到跨境,在美國Amazon平台提供一鍵支付服務,讓客戶跨境消費體驗更便利。

林蕙君強調,場景支付已是必然趨勢,未來,中國信託將會根據構成場景的五大要素:時間、地點、人、事件、連結方式,也就是,在什麼時間消費、在哪裡消費、消費者是誰、消費類型是什麼(如:叫車、購物、訂閱頻道)、及當下適合的支付工具,持續不斷地發展差異化服務,以客戶為中心,建立符合其需求及偏好的支付體驗方式。

同時中信也會積極將金融服務置入到客戶需要的生活場景,將金融自主權交給客戶,未來中信也會秉持Banking My Way的品牌精神,將服務觸角伸向社群媒體、電商、旅遊等消費者往來頻繁的場景,並善用AI人工智慧、5G等創新技術,帶給消費者支付融入生活的最佳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