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無藥可醫?開刀不行改採「電刺激」,精能醫學與美國醫材大廠合作提出新解方
下背痛無藥可醫?開刀不行改採「電刺激」,精能醫學與美國醫材大廠合作提出新解方

下背疼痛(Low Back Pain,LBP)是現今僅次於感冒第二常見的病痛之一,以美國為例,目前約有210 萬人患有下背部疼痛,而台灣則有約 70 萬人有類似問題,其成因來自於一般性坐姿不良、運動傷害等。以往治療下背部疼痛的方式就是開刀,包括打入骨釘、骨板,但此方式不但無法治本,更容易復發,對疼痛感受的控制效果仍顯不彰,時常導致背部手術後衰敗症候群(FBSS)的發生。

編按:背部手術後衰敗症候群(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簡稱:FBSS),主要因為背部脊椎(俗稱龍骨)手術日益增加,若術後狀況病人的認知與期望有落差,則容易造成「背部手術後衰敗症候群」,其原因包括:心理精神因素、術前診斷正確與否、手術者的開刀技巧等。

近來,歐美國家醫療機構多以植入式脊椎電刺激器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作為下背疼痛的新治療方法,透過植入式電子裝置刺激神經,干擾或阻斷痛覺傳遞,進行更有效的疼痛管理。

儘管 SCS 在歐美已經是普遍且成熟的市場,但是在台灣卻仍然是個正在探索的領域。有鑑於此,台灣新創精能醫學(GiMer Medical)專注於神經電刺激應用(Neuromodulation)與植入式電子設備開發,並在 2018 年研發了全新的療法,成為台灣第一家植入式電子裝置進入臨床試驗的醫材公司,「我們希望可以整合台灣的電子器材與醫療應用,填補上台灣這方面的空白。」精能醫學創辦人之一張季衡(Rex Chang)表示。

蓽路襤褸的學院派拓荒者,連接台灣高階電子醫材產業鍊

精能醫學的成員多來自於台大研究團隊,透過政府的鑽石起飛計畫,由跨領域的師生共同研究醫材創新,包含了電子、機械以及醫療領域等等;2012 年,張季衡博士將技術與團隊從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技轉成立公司,當時恰逢台灣電子硬體產業愈趨成熟的環境,因此五位學生決定放棄各自領域的發展機會,創立了精能醫學,持續研究神經電刺激應用與植入式電子設備的開發。

精能醫學團隊成員,後排右三為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季衡(Rex)
圖/ 精能醫學提供

「我們對這個研究題目已經很有感情了,而且其實真正創業的契機是,我們發現台灣沒有高階醫材的相關供應鏈。」在美國,醫療用電子器材不但具有多元的解決方案,也都有完整供應鏈,然而,台灣因為沒有成功案例的關係,資源和支持體系相對缺乏,對於如何封裝器材、如何將刺激裝置連動神經、以及連接器相關的供應鏈等,國內沒有足夠的人才協助發展。

即便如此,張季衡仍認為,台灣的電子業環境其實是非常適合做高階醫材的,「我們剛好有療法與醫材專利,得到歐美大廠的經驗協助,可以作為台灣第一個案例。」張季衡說,精能醫學也在整合更多的電子業,為台灣補上高階電子醫療器材產業供應鏈的空白。

「拓荒者」這個角色的路並不好走,從 2013 年創業開始,精能醫學花了整整七年才完成醫材供應鏈與製造商的整合,而神經電刺激應用相關的療法研發,也花費了五年的時間,才於 2017、2018 兩年間才完成了二十人臨床實驗,「臨床實驗後,看到與前臨床實驗出現相同的趨勢,我們那時候真的很開心。」張季衡激動地分享往事。

吸引巨人目光的創新療法,成第一個獲得美敦力投資的台灣生技公司

神經電刺激領域應用廣泛,它是利用微弱電流刺激表皮神經,使痛覺傳遞受阻,便不會感覺到疼痛。從 1958 年開始,心率調整(pacemaker)就已經應用了神經電刺激技術,其他如聽障聽力刺激、視網膜植入跟動力義肢等等也是相關應用,而精能醫學則是將其應用於疼痛治療領域,並以「生物電子藥」(bio-electronic medicine)這樣的角色定位自己。

相比於市面上頻率小於 1,200 赫茲的植入式脊髓電刺激產品,精能醫學採用超過 20 萬赫茲的超高頻電刺激神經,藉以達到長期控制疼痛的療效,只需要使用五分鐘,便可以維持兩到三天的控制效果;此外,因為短時間的電刺激就可以有長期效果,精能醫學將其研發的「植入式裝置510k」 設計成無電池裝置,使體積縮小到只有 17cc 左右

「我們的核心技術在於緩解疼痛,包含慢性疼痛、癌症、腕隧道症候群與器官刺激等,目前專注於頑固性慢性疼痛市場,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已經成熟,且這技術成功率較高。」張博士提到,這個「植入式裝置510k」共有三個組成要件:控制器,植入電刺激器(IPG)與電極,可達到以下三點療效:

  1. 快速復原與舒適:無電池裝置小,未來有巨幅縮小的空間。
  2. 止痛效果更佳:所開發刺激參數可延長使用者疼痛舒緩時間,大幅降低 電刺激次數。
  3. 降低副作用:刺激過程無感覺異常。
精能醫學脊椎電刺激產品
圖/ 精能醫學提供

精能醫學將 2017、2018 年的臨床實驗成果於美國發表,這個全新的療法引起了世界第一大醫療技術公司美敦力(Medtronic)的興趣,就此獲得美敦力旗下的美敦力中國醫療基金(Medtronic China Venture Fund)投資,也是首個獲得投資的台灣生技對象。透過美敦力的投資與協助,精能醫學在臨床開發驗證、不同市場的法規、如何取得 FDA 認證等方面,得到了相當寶貴的經驗,「我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張季衡說。

取得認證才是關鍵,期待以台灣硬體實力服務更多患者

不過,醫療器材領域最關鍵的並不是新技術或是申請專利,而是如何透過驗證、拿出證據,以此取得在各國販售的許可。就算取得了可以銷售的資格,如何行銷、打通銷售通路也會花費一筆可觀的資金,因此目前精能醫學的商業模式為研發與銷售,並將產品授權給各大廠商(如美敦力),交由這些已經有通路的廠商販售,再進行分潤。

在美敦力的協助之下,目前精能醫學預計於今年要提出安全性報告跟動物實驗,獲得美國 FDA 認可,就可以於美國進行 IDE(investigational device exemption)的臨床實驗,完成這些臨床實驗與驗證之後,精能醫學預計於 2021 年在美國進行樞紐性臨床試驗(pivotal studies),方可獲 FDA 取證販售 ;至於台灣本土的 TFDA,也在等待實驗驗證,目前已經找到三位願意合作的醫生。

神經電刺激與 SCS 的應用在歐美市場已經成熟,目前國外擁有的自動化參數調整技術以及縮小化的硬體裝置,都是精能醫學欲努力的方向;不過,張季衡最關心的仍然是患者的實際使用情況:「SCS 這類高級醫材價格高昂,能負擔得起的人不多,所以需求量實際上可能比我們想得來的大。台灣什麼能力都有,我們是否有可能把這個產業的局勢翻轉?這是我們的大目標。」

創業快問快答

  1. 希望提供這個社會什麼價值?希望解決甚麼樣的問題?
    改善老化問題,利用植入式電子長期照顧與健康管理

  2. 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團隊建立、國外策略的成功與研究深度的投資

  3. 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專利且有特殊療效的神經調控技術(目前用於止痛市場)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精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Gimer Medical)
成立時間:2013/1/1
產品名稱:植入式脊椎電刺激器用於頑固性疼痛緩解(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pain relief)
上線時間:尚在申請 FDA
團隊人數:34 名
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

關鍵字: #Meet創業之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