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避免全面停工,企業是很願意投資預算的。」太和光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吉正然表示。
位於新北市三重的太和光,是國內提供Beacon信標(低功率藍牙發信器)、室內定位方案的領導廠商。這間成立9年的公司,因為切入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防疫商機,意外累積創業路上最大量訂單。
太和光整合出一套「接觸史分析方案」,讓原先多用在行銷、導航、器材管理的Beacon擁有人資管理記錄能力。
只要在識別證上方加裝一顆約硬幣大小的防疫記錄器(Beacon),並透過QR code掃描,建立記錄器與所有人員資料的配對,再利用App與後台分析運算,當不幸有確診或疑似案例出現時,企業主可快速分析員工在14天內、距離1.5公尺、接觸時間超過5分鐘的高風險接觸史,了解接觸對象是否還包含訪客、外包人員或施工廠商。
這套方案已成功導入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並在國內三總等多間醫院、科技廠測試中,累計海內外訂單超過10萬顆Beacon。
4千顆Beacon進駐台北車站,背後有太和光技術力
「不只大量,還是急單!」太和光共同創辦人兼業務總監史承幼指出,台灣因為疫情穩定關係,未出現大量停工現象,其實在歐洲、美國、中國等地企業都「嚇到了」,寧可先投入預算防疫,也不要因無法掌握員工狀況而讓公司停擺。
投資人之一、前華碩執行長沈振來看好Beacon防疫未來,也特地出面協助太和光加速生產,整合原料供應鏈,並讓自己的新創公司創捷前瞻(iMotion Group)成為共同銷售夥伴。
吉正然笑著補充:「其實太和光應該是Beacon圈最沒名氣的公司。」
他解釋,Beacon解決方案重點在應用,榮耀都歸給採用技術的客戶、協力廠商。如指標合作客戶之一的台北火車站,裝設超過4千多顆Beacon,提供旅客穩定的室內導航,但外界很少知道技術與產品來自太和光,「不談示範案,若用實際落地的Beacon合作案來計算,我們的市占率應該有8成。」
相較於同業,吉正然認為太和光Beacon的優勢在於省電且訊號穩定,依照電池大小不同,可使用2~5年,像是與台北車站合作2年多,至今還沒有更換電池。
且因為過去合作業者眾多,雖沒有大打廣告行銷,仍創造不錯的口碑效應,甚至在防疫期間,有部分縣市採用智慧手環管理確診個案,當中的藍牙發信器與接收器就選擇了太和光產品。
他強調,業界過往對Beacon會有迷思,認為既然是用在室內定位的技術,就要比精準度,最好將誤差降到幾公分、幾十公分,其實Beacon用於室內的價值更在於「抓出移動軌跡」,舉凡與紡織廠製程、醫院廢棄物回收合作都是同樣道理,接觸史的例子就更明顯。
受到疫情衝擊,太和光不少合作客戶決定暫緩導入Beacon腳步,但這間低調的MIT技術提供商快速找到新航道:「防疫」,正全力衝刺。
企業小檔案
名稱:太和光(THLight )
成立:2010
產品:Beacon信標(低功率藍牙發信器)、室內定位服務
客戶:中華電信、LINE、新光三越、台北火車站
投資人:前華碩執行長沈振來、群聯電子
數位專輯|台灣7大科技助攻,病毒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