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App Tinder今(9日)起推出視訊聊天的功能,將針對美國、巴西、澳洲、印度、法國以及台灣等地區進行首波測試。
2012年9月成立以來,Tinder已是全球最知名的交友軟體之一,不過一直沒有跨到視訊交友的領域。但在今年初,Tinder執行長艾力・賽德曼(Elie Seidman)親自面對媒體,提出了「 從交友到社交(From Swiping to Socializing) 」的概念,其中視訊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對Z世代、玩家(Gamer)來說,都非常習慣透過視訊產生連結(connection)。」艾力・賽德曼說,當Z世代登陸Tinder,這個將滿8歲的交友App也必須做出回應。(註:Z世代『Gen Z』泛指1995年至2005年出生的人)
必須雙方都有共識,才能開啟Tinder視訊功能
做視訊功能簡單,難的是如何做「安全」的視訊,避免視訊成為惱人,甚至性騷擾、具有攻擊性的負面功能。
Tinder端出的解決方式,是「雙解鎖啟動」。
就像是Tinder經典的左滑、右滑功能一樣,雙方必須有共識才能配對,視訊功能同樣地必須要雙方都同意才能啟用(撥打),若有一方不同意,連按下「撥打」都不行;成功撥打後,即可開啟滿版1:1的視訊畫面。
而Tinder也祭出了相關的規範,包含不允許18禁的色情、裸露內容,不得有騷擾與仇恨言論,且不能分享含有未成年或兒童不宜的內容。
在視訊通話結束後,任何的感想或反饋皆會被彙整通報給Tinder團隊,確保會員的使用體驗。
不過,規範是一回事,真正的使用情況又是另一回事,Tinder會如何處置違法的使用者,目前則尚未有細則。
視訊功能首波將於包含美國(部分地區)、台灣、巴西、澳洲、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祕魯、智利、越南、印度、韓國、泰國等13個國家上線測試。
打破匿名的第一步,Z世代的互動模式
過去Tinder靠著單純的交友媒合,販售VIP解鎖進階功能,一年就能創下10億美元以上的營收,根據研調機構App Annie調查,Tinder是非遊戲類App中收入最高的軟體,2019年營收達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45億元)。
一直以來,Tinder都存在一定的匿名性,名字不用放真的、照片可以朦朧、交談內容可以只存放在Tinder上。
但Tinder從「交友平台」轉變為「社交平台」,必然會損失部分的匿名特性,比如照片可以遮遮掩掩,而視訊理論上不行,雙方必須用一種更真實的方式來互動。
根據艾力・賽德曼的說法,Z世代已是Tinder最主力的用戶群,而這群人非常習慣用視訊互動。
實際上,這群人願意在Tinder上打開鏡頭嗎?又或者,非Z世代的使用者願意更進一步自我揭露嗎?
這個答案只能等Tinder後續公布相關的數據才能知道,可以確定的是,Tinder要在「左滑、右滑」上做出更多的變化,未來想必還會有更多動作。
責任編輯:張庭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