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熄燈、家具復活,IKEA發布了18種「未來生活」
彈指熄燈、家具復活,IKEA發布了18種「未來生活」

自動的、無螢幕的、仿人的、超現實的、晝夜自控的、極致感官的……

未來你的家會是什麼樣?

當科幻影像在你腦袋裡閃回時,IKEA的創意實驗室SPACE10有一群人,已經幫你開了一大堆現實的腦洞。

它們推出了一個新平台Everydayexperiments.com,在裡面設想了未來18種奇妙的家居生活。

IKEA
圖/ 愛范兒

這個平台聚集了全球創新的設計和科技工作室,他們將在裡面持續展示關於未來有趣、瘋狂、具有探索性的空間實驗。

你可以看到最新科技怎樣改造我們的房間,以及它們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方式。

未來你家的18種生活

這18個有趣的創意,都發生在一個個小房間裡。

這些房間因此變得更人性化,更懂你要什麼,讓你更能享受生活——

當你瞅了一天電腦螢幕終於到家,坐在沙發上打開音響,這時候,音樂將不只能被聽,還能被看見。

IKEA
圖/ 愛范兒

一種基於擴增實境的光學聲音系統,能讓你透過手機裡的AR應用程式,將播放的音樂變成彩色波浪的形體,在地板上隨著音律蔓延和流淌。

透過了解聲頻的傳播,人們還可以確定聆聽聲音的最佳場所,即發燒友所說的「最佳聽音點」。

IKEA
圖/ 愛范兒

另外一個稱為「濾光器」的實驗,能讓家裡的燈光製造出隨著太陽的路徑而變化。

IKEA
圖/ 愛范兒

不僅如此,燈泡還能根據空氣質量改變顏色,從此燈泡就不再只是燈泡了,還是一個空氣檢測儀。

IKEA
圖/ 愛范兒

設計師蒂米·奧耶德吉(Timi Oyedeji)也在燈泡上進行了實驗,他讓用戶透過手勢就能控制自己家的物體,比如說,揮動手指或握緊拳頭,就能改變燈光的強度、顏色、溫度等。

不用擔心Siri聽不懂你的話,也不用在深夜跑到門口去關燈,揮指之間,燈就滅了。

IKEA
圖/ 愛范兒

如果你不滿足現在的房間,想讓整個房間都換一下面貌,或者看看還有哪些空間沒被充分利用,首先要做的,必然就是測量工作了。

這時可以由一頭「充氣大象」來幫你。

借助擴增實境、LiDAR雷達(光檢測和測距)、空間映射等科技,你可以讓一頭「充氣大象」在家中不斷膨脹和填充,直至填滿,就可以精準檢測房間和角落的尺寸體積了。

IKEA
圖/ 愛范兒

這種可愛的方式,不僅讓人可以重新思考家裡多餘的空間,也省了裝修時搭梯子量尺寸的麻煩。

測好了,當你準備開始佈置房間時,「Room Shuffle」實驗可以讓你預先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透過3D方式查看所有空間。

IKEA
圖/ 愛范兒

了解整個房間如何重新設計,無論從空間處理還是物件配置上來說,都是一件很複雜的事。

「Room Shuffle」已經透過演算法整合了室內設計規則,在你查看時,能給到你佈置的建議,比如可以把咖啡桌放在沙發前,或在餐廳桌子旁邊放椅子,床邊上擺放花束等等。

IKEA
圖/ 愛范兒

這也得益於新的數位裝置諸如蘋果新iPad開始配備LIDAR感測器,才讓人們能更輕鬆地進行新的房間佈局,並在眼前看到每塊地方、每個家具按現實比例擺放在家裡會有何變化。

等到未來擴增實境眼鏡普及後,應該看起來就更方便了。

如果你家裡的家具有「毛病」了,Studio Random工作室開發的實驗,讓你還可以3D掃描破舊和損壞的家具,同時觀看家具的內部細節,包括釘子、螺栓和其他可見零件。

IKEA
圖/ 愛范兒

這樣你就能快速判斷哪裡有問題,並查看各種解決方案,包括如何自己修理,或去購買零件並安裝的教程等,然後進行針對性地修復。

如果你想要一件最適合自己的家具,還有一個實驗能讓你直接在空中動手設計。

「Techno Carpenter」實驗中的應用程式,結合了AR和VR,能讓你在虛擬的環境中揮動手指,邊看邊做,用3D形式塑造出你「夢想」的椅子。

IKEA
圖/ 愛范兒

不用擔心自己做出來會像積木一樣生硬堆疊,因為該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已在其演算法中輸入過6,000多種不同的椅子,讓它們以最合理的方式搭配契合。

除此之外,你甚至還可以讓所有家具「復活」。

在裝置鏡頭之下,家具的身上將能浮現出靈動的漫畫表情,就像變成一個個虛擬生物,這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家裡也能釋放想像力。

IKEA
圖/ 愛范兒

還有更多實驗,其中用到的科技,大部分都包括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空間智慧等等。

但與我們之前聽到這些科技時不同的是,它們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有機會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畢竟只有當科技進入日常生活,才得以實現它真正的效力。

特別之處就在於,這18個實驗之下,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相同的科技,以不同的方式來思考家中的空間。

IKEA
圖/ 愛范兒

IKEA為什麼要打造「明日之家」?

EverydayExperiments.com平台創立的初衷,是為了激發消費者、設計師、科技人員的靈感,讓人們重新看待家庭空間。

畢竟今年在疫情之下,全球很多人都被迫在家工作和生活,IKEA公佈這個消息時,萬事達卡SpendingPulse報告顯示,上個月人們對家居和生活裝飾的興趣也在同步成長,線上和店內的家具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上升了7.5%。

隨著這些先鋒的設計工作室和科技工作室的協作和互動、討論和挑戰常規,行動也正被一步步激發。

IKEA
圖/ 愛范兒

不過以上實驗不會很快都進入人們生活之中,部分可能在數月後就開始出現,部分可能也會一直保持著原型概念的狀態。

譬如「光學聲音系統」將音樂可視化,就是基於一種推測性的想法。

但是背後的科技,無疑會IKEA接下來的產品中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IKEA對AR就一直很感興趣。SPACE10創意實驗室多次暗示了AR在未來會被IKEA使用,AR近年來也一直是蘋果、Google等大公司的關注焦點。

事實上,2017年,IKEA就是與蘋果一起推出AR應用程式的首批品牌之一,IKEA的AR應用程式能讓人們在自己的客廳放下虛擬的沙發和椅子,模擬它們實際擺放在家中的樣子,讓人們在家裡就能體驗和購物。

IKEA
圖/ 愛范兒

因此,這次的新平台以激發人們靈感為名,實質上也是為了展示IKEA在與家庭相關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科技的潛力。

近年來,IKEA一直都在進軍智慧家居市場

去年4月,IKEA母公司Ingka Group收購了3D和視覺AI科技公司Geomagical Labs,去年8月,這家家具零售商創建了「IKEA家居智慧」業務部門,正式將其劃分為自己的業務實體。

它們也嘗試在人們的家庭生活中採用新科技,融入到IKEA的產品之中,比如「無線」的智慧照明系統Trådfri,用app就能開關燈;比如與Sonos合作,推出的帶Wi-Fi揚聲器的Symfonisk檯燈和書架;比如和美國初創公司Ori合作,製造出一套機器人家具,它可以在大城市的小空間裡反覆「變形」適合人們站、坐、躺、工作、生活的各種需求。

IKEA
圖/ 愛范兒

在這個價值觀驅動的品牌身上,科技正迅速成為IKEA用戶體驗和家居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的一些可行性高的專案,將變得更具體和落地,隨之適應更大的IKEA生態系統。

未來之家會更聰明,也會更懂人

家是人們日常互動和發展關係的地方,不僅讓我們居住和工作,也是我們以數位方式與世界聯繫的地方。

但在同一個空間中生活多年,人們很容易就習慣了自己的生活環境,也很難看到自己房屋的潛力。

數位化,讓我們得以重新看待居住空間,發現產生更多可能性的新視角。

IKEA
圖/ 愛范兒

曾在科幻劇《我的機器人男友》裡想像的場景,智慧家電不但可以聽你的指令,還能相互連動、主動感知,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早就習以為常。

IKEASPACE10的創意總監巴斯·範·德·珀爾(Bas Van De Poel)表示,如今,科技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和改變我們的家庭生活。

5G、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的新科技下,一家公司對設計和科技創新的未來涉獵得越多,也就能越快幫助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而未來家庭的智慧之處,也並不在於科技產品的換代更迭,而在於真實的生活場景之下,對生活方式的徹底顛覆。

它可以是幫你鎖定一顆蔬菜的營養,定制一次深入的睡眠,引導一次恰到好處的健身,消除一次凌晨歸家的疲憊,或者如同SPACE10的實驗那樣,製造出一個讓生活更簡單和有溫度的空間。

未來的家庭結構也會產生改變。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認為,我們會從大家族的1.0時代,到現在一對父母一個孩子的2.0時代,再到即將來臨的「一個人的家庭」的3.0時代。

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的兩室一廳或三室一廳的建築格局會被打破,人們會更注重空間的自由發揮,回到人本身的需求之中。

所以,「未來的家居設計一定是更注重品質、個性,更智慧化、更人性化的」,青山周平說道。

這些「未來之家」,都需要發揮超前的想像,基於科技的革新,挖掘人性的需求,最後回歸生活的本質,達到詩意的平衡。

只是在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科技被深研並普及之前,現在離理想的目標還尚遠。

SPACE10中的18個實驗,也只是IKEA一次牛刀小試。

更多「未來之家」還在翹首以盼中等待被製造。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IKEA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掃地機器人也會說話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不只會自動導航和避開障礙物,還能經由辨識主動發問:「前面是水漬,要幫您拖乾嗎?」這不再是實驗室裡的遠景研究,而是IC設計大廠凌陽科技即將推出的C5平台晶片技術中,正準備實現的日常智慧場景之一。

創立於1990年的凌陽,從消費性多媒體IC設計起家,逐步拓展至車用數位影音、沉浸式聲學系統單晶片等領域。近年來,凌陽提出「C+P Plus 1」的晶片架構策略—也就是以核心運算晶片(Computing, C Chip)加上外部裝置(Peripherals, P Chip),形成一個策略性整合的應用單元(Plus 1),形成模組化、可客製的系統解決方案。這樣的設計方式,不僅能透過先進製程打造更小、更有效率的小晶片(Chiplet),還能透過與生態系夥伴共研周邊模組,降低創新應用的門檻,加快產品落地速度。

這樣的晶片模組策略,展現出凌陽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也顯示在 AI浪潮的趨勢下企業的積極轉型。而如今打造C5平台的能力,正是建立在 C3平台的技術累積與經驗之上。

讓機器「看得見」,C3平台打開邊緣AI應用之門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圖/ 數位時代

「C3的任務,是要讓機器能看得見,」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如此定義這款SoC晶片的角色。他表示,C3 平台是一款整合AI加速器的影像處理系統單晶片(SoC),具備即時辨識功能,能運行CNN(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深度學習模型,適用於智慧相機、掃地機器人、安防設備等場景。透過感測與辨識畫面中物體、人臉、動作等關鍵資訊,C3讓終端設備不只是可以看見,還能提升裝置主動判斷能力還具備判斷的能力,像是避障、偵測跌倒等功能。

凌陽當初推動C3平台的關鍵決策,來自對邊緣AI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AI技術正從單純的資料擷取,邁向即時決策的全新階段。與其將大量影像資料傳回雲端進行處理,凌陽選擇在裝置邊緣端直接完成分析,不僅大幅提升反應速度,也確保資料安全性與隱私。

這項技術路線不僅展現凌陽在AI應用上的前瞻佈局,更幫助品牌客戶打造具備差異化的智慧產品,為其搶占市場先機。C3平台目前已廣泛應用於IoT、長照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讓凌陽在相關市場搶得先機。

然而,隨著語音助理與生成式AI技術的迅速崛起,凌陽也意識到僅具備影像辨識與判斷能力的C3,已難以滿足未來市場對「互動性」與「理解力」的高度期待。下一代晶片勢必得導入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對於AI在各場景應用的想像。

早在2023年中、全球掀起ChatGPT與大模型熱潮之前,凌陽就已開始密切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趨勢。當時,凌陽團隊在分析C3平台的市場反饋時,發現儘管機器已能「看懂」影像,卻仍無法「聽懂」語言、更無法「理解」使用者的真實意圖,導致智慧裝置的互動體驗始終停留在被動回應的階段。

用C5迎戰AI互動時代,從晶片到平台加速少量多樣的AI應用

「下一代AI晶片,不該只是影像辨識的機器視覺工具,而應該是一個能『理解場景、理解語意』的互動平台,」黃興生回憶道。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驅動下,C5平台的構想逐步成形。

但這項轉型也意味著凌陽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為了支援大型生成式模型運算,晶片所需的記憶體頻寬從過去的10GB/s躍升至100GB/s以上,晶片面積、功耗與資料搬運效率都成為設計瓶頸。開發C5所需的資源與技術複雜度,遠超以往,這已不再是單靠企業內部團隊即可獨力完成的任務。

因此,凌陽科技決定參與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藉由政府資源挹注,加速推動C5晶片架構的研發、IP整合及場域驗證工作。在本計畫的支持下,凌陽成功建構完整的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工具鏈、模組化平台與開源開發架構,同時擴編軟體開發團隊。「與其說C5是一顆AI晶片,更貼切地說,它是一個完整的開發平台。」黃興生表示。

面對AI應用「少量多樣、快速導入」的市場特性,C5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模組化、可擴充的開發平台。凌陽同步提供韌體、SDK、開發板與可視化工具鏈,並開放原始碼,協助不同領域的業者依場景快速部署。比起 C3強調即時影像辨識的單點功能,C5進一步整合語音輸入、自然語言處理(NLP)與大型視覺語意模型(VLM),具備情境推論與語音互動的能力——讓機器從「能感知」真正走向「能理解」。

舉例來說,在C3的掃地機器人應用中,晶片可辨識障礙物與髒汙物並繞開它們;但在C5平台上,同樣的機器人不僅能看到,也能主動提醒使用者:「前方髒汙,是否需要啟動拖地模式?」或依據內建情境判斷,自主決策是否清理,並提供語音互動回饋。而在長照場域中,則能透過語音確認長者意識狀況,例如在偵測跌倒後主動詢問:「您還好嗎?需要我幫忙聯繫照護人員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圖/ 數位時代

目前C5已完成初步晶片架構設計,預計將於2026年第二季投片,並於2027年進入應用導入階段。凌陽同步規劃將C5平台推廣至智慧座艙與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結合車內語音控制、駕駛監控與乘客情緒辨識等功能,打造真正具備語音理解與空間感知能力的智慧終端。「AI晶片的競爭力,不再只在於速度與功耗,而在於能否真正理解使用者與環境。」黃興生強調。 C5 不只是凌陽邁向 AI 世代的關鍵一步,更代表台灣 IC 設計產業朝整合平台與價值鏈重塑的重要實踐。。當晶片能讓終端設備具備說話、回應與推論的能力時,象徵的將不再只是技術進化,更是人機關係的重新定義。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凌陽科技
● 董事長:黃洲杰
● 核心技術:車用智能座艙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無線音頻系統、家用影音娛樂系統與Edge AIoT小晶片等產品之研發。
● 資本額:新台幣59億8000萬元
● 員工數:32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