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下,選擇自行車代步及運動的民眾愈來愈多,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公佈上半年財報,獲利都創下新高。除了疫情帶動銷售,在產能製造上的超前部署,也是一大原因,展望下半年,兩大巨頭均看好電動自行車趨勢。
攤開雙雄財報,巨大集團上半年營收330億元,稅後淨利21.5億元,年增24.9%,EPS(每股盈餘)5.72元,優於去年4.59元。美利達上半年營收128.4億元,年衰退1.7%,稅後淨利15.6億元,年增49%,EPS 5.24元,獲利表現優於營收,電動自行車是一大關鍵動能。
看好歐洲電動自行車市場持續成長,美利達副總經理鄭文祥表示,去年電動自行車占營收約30~40%,今年有望來到50%, 美利達將轉為電動自行車的專業供應商 。
就地取得歐洲零組件,短鏈供應發酵
美利達去年就擴充德國廠,預計明(2021)年投產,年供9萬輛電動自行車,加上台灣產能,美利達電動自行車全年產能上看50萬輛,足以供應未來2~3年內需求。
鄭文祥表示,城市型電動自行車占整體市場68%,為大宗,是歐洲在地廠商強項,因此美利達在德國擴廠,能符合「短鏈供應」就地生產需求,更容易取得歐洲零組件,組裝完就能直接出貨;長遠來看,若還有需要在歐洲開設第二個廠房,就能複製德國的經驗。
雖然美利達在以通勤為需求的城市型電動自行車競爭不過歐洲業者,但鄭文祥認為運動型電動自行車會是下一個成長點,帶有騎乘樂趣且單價較高,會是美利達未來研發重點。雖然美利達本身擅長研發運動型自行車,如公路車等,但若歐洲業者也大量投入運動型電動自行車開發,勢必還是會正面交鋒。
對另一家自行車大廠巨大來說,歐洲是最主要市場,營收占比37%,繼歐洲荷蘭廠後,第二座位在匈牙利的新廠已於7月開始出貨,其產品包括一般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預計明年產能上看30萬輛,巨大預估今年電動自行車依然能維持30%營收占比。
自行車雙雄都視電動自行車為歐洲市場的成長動能。若以電動自行車營收估算,巨大仍遠遠超過美利達;但就成長性來看,美利達的成長性較高,轉換腳步快。
樂見新玩家Gogoro搶進,自行車雙雄:掌握騎乘體驗才是核心
到底電動自行車市場有多大?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2019年電動自行車年產值231億元、年增率111%,占整體自行車比重提升到35%,這塊市場也吸引科技新創Gogoro投入,推出一台要價近12萬的電動自行車eeyo。
鄭文祥則是樂觀看待Gogoro參戰,「有越多人投入更好,也讓外界了解為什麼一部電動自行車要價10萬元,目前許多台灣人還被辦法接受(價格)。」
Gogoro還開發電動自行車系統,把電池、馬達、控制器、感測器全部集中在後輪,未來希望這套系統,能被其他自行車廠採用。
自行車雙雄認為,即便邁入電動化時代,騎乘體驗依然是核心。鄭文祥表示,美利達不會去開發電機系統,而是掌握開發車架、騎乘體驗及品牌經營的優勢,至於未來是否與Gogoro有合作機會?「我們就是一個平台,只要有好的東西都能進來」,並未把話說死。
他也認為,當有越多廠商投入自行車市場,價格競爭才有進步,外型設計也會更多樣化,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巨大則是和YAMAHA(日本山葉)合作開發中置電機系統,YAMAHA針對巨大所需的電動模式調校,即便有自己的know-how,未來仍不排除採用他牌的系統。
根據研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指出,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將從2018年的211億美元攀升至2025年的3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9.01%,當電動自行車成為自行車市場新拐點,將吸引更多人馬搶進,傳統自行車廠如何維持既有優勢,將成為觀察重點。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