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徹底斷絕華為的後路,美國宣佈加強對華為的封殺措施,禁止華為透過第三方業者獲得以美國技術開發、製造的晶片,斷絕其規避限制,從美國以外供應商轉手取得晶片的可能性。
美國國務卿邁克.龐培(Mike Pompeo)在推文中表示,「今天,我們進一步限制了華為取得美國技術、傷害全球網路完整性及美國人民個資的能力,給予華為及中國共產黨一記沈重的打擊。」
且為了更全面圍堵華為,美國還在實體清單上新增了全球38家華為關聯企業。從2019年華為被放上黑名單以來,已經有152家企業被列入封殺清單之中。
無法代替台積電供貨華為,聯發科股價跌停
根據《福斯新聞》報導,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解釋,5月公佈的禁令促使華為採取一些行動試圖規避限制,透過第三方取得晶片。禁令限制所有利用美國技術替華為製造產品的行為,都必須獲得許可。
羅斯指出,新的規範是為了堵上規範漏洞,防止華為獲得美國技術的可能性。這項新限制立即生效,關上了華為從聯發科等企業獲得晶片的大門。先前有分析師指出,從聯發科獲得晶片是華為僅存的幾種選擇中,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8月上旬舉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中,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坦承,秋季旗艦新機華為Mate 40配備的麒麟9000晶片,將成為華為麒麟高階晶片的絕版品,間接證實台積電自9月15日起將不再供應華為。
在美國5月公佈禁令後,外界紛紛猜測聯發科可能將頂替台積電,拿下華為的晶片訂單,雖然聯發科當時發布重訊澄清,強調一切都會合乎規範,股價仍然一路攀升,從6月初至昨(17)日高點為止成長近50%。
然而美國進一步封殺華為的消息,令過去三個月的狂漲戛然而止,股價硬生生跌停,一夕之間下滑約10%。聯發科也在今(18)日急發重訊,聲稱他們密切關注美國的出口法規變化,並會諮詢外部法律顧問確保公司合規,目前評估對短期營運沒有重大影響。
華為剩兩條路可走,但都前途未卜
從美國5月宣佈封殺華為開始,外界便開始評估,華為究竟還有幾條路可走,除了上述的下單聯發科等企業繞道供貨外,僅存的另外兩種可能性分別是仰賴中國半導體產業供應,下單中芯國際或紫光展銳,以及依賴三星或其他日韓晶片廠商。
然而這兩條路目前都困難重重,中國整體半導體產業水準只到14nm或12nm的程度,無論中芯或紫光都不足以滿足華為高階晶片需求,麒麟晶片需要7nm技術製造,絕不是中國業者一時半刻能解決的問題。
再加上,中芯國際同樣採用美國設備生產,這代表他可能也在美國的禁令規範之下,無法隨意接受華為訂單。
韓國三星也長久以來被視為可能的選項之一,美國《電子工程專輯》指出,三星已建立一條僅使用日本及歐洲7nm設備的晶片生產線,可以不受制裁影響供貨華為。
但三星與華為同為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巨頭,稍早各個調查單位公佈的第二季全球手機出貨量調查更指出,華為首度超車三星登上全球最大手機廠商的寶座。
華為曾向三星下訂其Exynos處理器,但當時三星拒絕了這項要求,作為一個扼殺競爭對手的絕佳機會,三星這次很可能也不願意接下訂單,6月時也傳出三星已表態拒絕。
在美國禁令發布後,華為也持續測試聯發科及高通等第三方供應商的手機處理器,但高通始終處於禁令的規範下,稍早才試圖遊說美國政府放寬,稱禁令可能令聯發科及三星得利。
這次美國「超前部署」圍堵,斷絕聯發科供貨華為的可能性,在其他解決方案都不明朗的情況下,就如龐培所言,這無疑是一記沈重的打擊。
且《日經亞洲評論》更指出,美國律師事務所Orrick合夥人哈利.克拉克(Harry Clark)認為,雖然禁令主要針對半導體領域,但同樣適用於其餘牽涉美國技術的產品。例如顯示螢幕就需要大量美國技術,材料主要由康寧、3M等廠商供應。
目前唯一的轉機只剩11月美國總統大選,倘若拜登勝選,對華方針才有可能轉變,否則華為想維繫經營十數年的智慧型手機業務,恐怕只會越來越艱辛。
資料來源:Reuter、Nikkei Asian Review、Asia Times、CNBC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