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軟體再也不是難事!看AI技術如何讓企業事半功倍
開發軟體再也不是難事!看AI技術如何讓企業事半功倍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軟體在各行各業中的使用率大幅提高,企業中軟體相關專案大量增加。然而在資訊科技跟軟體應用蓬勃發展的背後,愈來愈多企業發現自己面臨一個問題:軟體人才匱乏,無法有效進行軟體生命週期管理,投入大量成本卻仍無法保證產出的品質。

據Standish Group 2018年發布的CHAOS報告調查指出,近半數軟體專案會發生延宕、超出預算、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狀況,另外近20%的專案直接宣告失敗。因此,如何改善資訊系統導入和軟體開發的效率,將是企業在競爭中設法脫穎而出的重要議題,而與此同時,AI科技也在改善軟體開發流程上逐漸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

shutterstock_1259314255_AI.jpg
新一代的AI軟體開發工具可以協助開發者產出更好的文件、更可靠的程式碼,以及更到位的專案管理。
圖/ Wright Studio via shutterstock

AI技術之所以能夠改善軟體開發工作,源自現在軟體開發的重要潮流:開源(Open Source)程式碼。「開源」使得大量程式碼片段被分享和重複使用,同時集結眾人的智慧與經驗使之不斷優化。這些紀錄成為AI科技的重要資料基礎,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分析(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等技術的支持下,新一代的AI軟體開發工具可以協助開發者產出更好的文件、更可靠的程式碼,以及更到位的專案管理。

推薦閱讀:AI將成廣告界創意總監?自動生成的文案,點擊率卻提升68%,怎麼做到的?

筆者從以下5個軟體開發階段出發,觀察AI技術如何協助開發者達成需求。

1. 需求管理

需求蒐集與管理往往是決定專案時程、成本甚至成敗的關鍵。因此,能夠分析需求文件的工具應運而生。有些軟體廠商提供了強化的管理工具,能透過自然語言分析找出描述不完整、未明確定義或是前後矛盾處,並提供調整建議,進而改善文件品質。據已在使用此類工具的公司回報,其可有效降低超過一半以上檢閱需求文件的時間。

2. 程式開發

隨著機器學習的深化,除了基本的語法提示,AI還可以自動產生相關的程式片段供開發人員參考,有效減少開發人員敲打鍵盤的次數,並大幅減少發生錯誤的機會。同時,錯誤偵測工具大幅降低開發人員查找錯誤所需的時間。知名遊戲廠商Ubisoft就曾表示,使用機器學習相關技術使他們能夠在進入測試階段之前就發現70%的錯誤。

3. 軟體測試

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時常會使用自動測試工具執行QA(品質保證工程師)撰寫的測試情境,以確保軟體的品質。通過AI的輔助,這些測試工具不再限於自動執行,而是可以自動產生測試案例,擴大測試情境的同時節省測試人員的時間,進而縮短軟體測試整體時程。

4. 上線部署

部份軟體錯誤只有在指定環境中完成部屬後才會發生,但AI可以藉由分析過往的程式碼及軟體日誌提前預估錯誤,並且加速查找根本原因並減少復原所需時間。除此之外,AI也可以分析、優化系統運行參數及環境參數,從而提高程式執行效率,減少營運成本。

5. 專案管理

數家新創公司對大量過往軟體開發專案進行分析後,推出了可以預估新專案的技術難度、所需開發資源以及時間軸的工具,以期增加專案規劃的精確性並提高執行效率。像是法國電信公司Orange便已使用AI工具取代人力,自動更新專案時程及範圍。

雖然有些專家預測,在未來世界AI會自動撰寫所有程式,不過在我們可期的時間內,人類仍將是大部分程式的創造者。如何使用AI工具協助人們進行軟體開發,從而實現企業的未來願景,值得企業仔細考量。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人工智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