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爆發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以來,王品加速改版自家會員點數系統、大力推動外送,下一步更確定將推出無實體店面的「虛擬廚房」。
9日受邀至「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演講,王品集團副董事長李森斌首度透露,基於4月至今累積的外送平台數據,逐漸熟悉外送流程後,集團將在現有的王品牛排、西堤Tasty牛排、夏慕尼、藝奇等22個品牌之外推出「數個虛擬廚房」,增加消費者選擇性。
一般來說,虛擬餐廳、虛擬廚房指的是沒有實體店面,以外送業務為主的餐廳概念。換言之,可以是沒有內用區、位於巷弄內的廚房,在外送平台上成立「餐廳」,或是一間原本專賣烤鴨的中式餐廳,藉由外送平台成立新的鴨肉義大利麵專賣店。
Uber Eats在官網指出,透過數據分析所在地區顧客的搜尋行為,店家能決定虛擬餐廳供應的餐點。以美國為例,2018年推出虛擬廚房的餐飲品牌銷售額平均增加50%。
持續在App、會員數位化投資,王品下一步想推何種虛擬廚房?
不過,王品並未進一步解釋虛擬廚房的呈現形式、具體規劃,王品究竟要推什麼餐點類型的虛擬餐廳仍需等待官方公布答案。
「我們大概只剩早餐與宵夜還沒做,」李森斌表示,王品的優勢之一是菜系、品牌夠多,光是去年便服務約2,200萬人次,今年更可望突破3千萬人次。
他直言,疫情帶給企業最大的學習在於「超前佈署成為新常態」,因為光是三月份餐飲業營業額年減21%,創下20年最大跌幅、四月份營收年減23%,創統計歷史新低,這些數字都證明企業原有計畫趕不上實際變化。
因此,王品在疫情爆發後的8個多月時間,每週一都會加開經營決策會,除了聚焦資源、延續會員策略,也加快執行既有規劃,趁勢推出新服務。
像是原先僅有3間品牌外送,一口氣增加為17個品牌,超過200間店提供外送平台點餐;總菜色上看353道,其中有約90道新菜是專為外送研發。甚至,連全台200多個門市店長,都曾在疫情期間化身直播主,透過Facebook等平台宣傳外帶便當、外送新菜。
他回顧多項策略,包含1月底改版「王品瘋美食」App,陸續整合訂位、支付、點數等三大服務,如今透過「瘋pay」支付餐點費用的金額已占整體8%營收。王品提供會員3%消費點數回饋,以1點折抵1元設計,至今累積點數超過2千萬點。
另一方面,王品也試圖在振興三倍券商機找機會。集團設計出「消費滿千,回饋千元」活動,透過送現金誘因吸引消費者下載、使用旗下APP,再搭配回饋股東2,200元電子禮券等活動,成功帶動上半年10%營收。
李森斌觀察,餐飲集團透過數位化方式觸發消費、推動快速且靈活的行銷活動,進而累積數據,將是產業重點發展趨勢,以王品嘗試的「入會禮」、「加菜金」和「振興金」等數位禮券兌換率,最高達37%來看,顯示消費者接受度越來越高。
從財報檢視,王品的台灣事業營收受到疫情影響,2~4月份營收連續三個月下滑,年減最多來到19.68%。隨著疫情趨緩、外送服務推出後,5~7月份都有正成長表現;8月營收11.2億元,更創下王品集團史上第二高的單月營收數字,先幫集團轉型打下一劑強心針。
李森斌指出,王品會持續重視顧客的數位旅程體驗,提升APP、入店、消費回饋體驗,「讓數位化成為長期承諾」。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