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是虛的!?或許這正是你的品牌缺角與關鍵
行銷是虛的!?或許這正是你的品牌缺角與關鍵

自從走入行銷領域後,往往會聽到某些人認為這很虛無縹緲。尤其是從事實業領域的朋友,特別容易有這種感受。比如:什麼是消費市場的定位?看不到。什麼是目標受眾?摸不著。對應業務開發或生產研發來說,這一部分真的很像是一種「假想」的情況,無法具體感知。

另一方面,甚至打從心底覺得行銷是一種話術,是一種包裝,認為空泛,甚至覺得沒有實質物品來得有價。這一部份的確如此。

行銷真的很虛!但認真說,這一塊很可能是無法更上層樓的關鍵。

shutterstock_664166815_marketing.jpg
當我們心中認定行銷是虛的,正好反應品牌發展的封閉與不足。而成長的關鍵,就是充實這些不足之處。
圖/ bluedog studio via shutterstock

品牌成長的盲點,可能來自思維的阻礙

事實上,當我們覺得行銷是虛的之前,建議先瞭解「市場行銷學」到底在學習什麼東西。你會看到一堆名詞4P、4C、7P等等,這些概念背後都包含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在市場提供交換的籌碼,即產品或服務。

言下之意,正統行銷領域本來就包含實質產品的層面。至於為什麼常有人覺得行銷是虛的呢?或許是因為把廣告誤以為是行銷的全部,就跟許多單位把業務當成行銷一樣。

廣告(advertising)只是行銷(Marketing)領域中的溝通環節。

在啟動溝通之前,產品解決什麼問題?定價展示什麼價值?定位呼應什麼目標市場?通路設定什麼目標受眾?這些種種問題都是行銷中的重要環節。行銷背後的運籌帷幄是虛的,但執行出來的效益,卻是實實在在地影響整個品牌發展。

品牌成長的盲點可能來自行銷思維的停滯。 想想,當你覺得是虛的,很可能不願意承認行銷的效益。當你覺得是虛的,很可能不學習行銷的知識。當你覺得是虛的,很可能不接受行銷的變化。當你覺得是虛的,很可能不參考異業的啟發。當你覺得是虛的,很可能看不上同業的操盤。這些時候的虛,正是阻礙成長的檻。

推薦閱讀:疫情下行銷投資縮水?品牌或許應該逆向思考

從行銷的「虛」,看見自我成長的可能

或許換個視角來理解行銷,就會找到品牌成長的缺角。對於人性了解的不夠,是虛的;對於市場掌握的不夠,是虛的;對於競爭作為的不夠,是虛的。當我們心中認定行銷是虛的,正好反應品牌發展的封閉與不足。而成長的關鍵,就是充實這些不足之處。

每當我聽到這類話語時,總會想起台灣經濟起飛數十年來,我們以外銷製造業聞名全球。在實質的規格與產品上特別講究。但觀察到我們在微笑曲線的另一端 ── 品牌,始終在國際缺乏亮眼表現。這一塊的缺角之一,很可能就是對市場人性的掌握度不夠。 這一塊的虛,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在國際品牌的發展,尤其是零售這一端。但這不代表台灣沒有人理解品牌,因為有許多中小企業在這部份的操作,特別好。

最後,當願意了解行銷(Marketing),你會發現它是一門宏觀到微觀的社會科學。守備範圍不只有實質面向上的產品或技術,更充滿虛無中的人性探索。這是一門營運的科學,不只有廣告溝通,更有著讓事業放大的學問。

行銷是虛的,那是你更上層樓的缺角;行銷不是虛的,虛的可能是自己的體悟與心態了。

(本文由江仕超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