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龍黯淡收攤,華航同日宣布增飛香港航班、三航點任選!專家分析突圍原因
港龍黯淡收攤,華航同日宣布增飛香港航班、三航點任選!專家分析突圍原因

疫情自去年(2019)底爆發以來,已經快要一年過去了,國際旅遊限制仍無法恢復,已經有不少航空公司支撐不住倒下。

本周最震撼的消息,就是有35年歷史的國泰港龍(Cathay Dragon),宣布停止營業走入歷史,過去港龍從台灣出發的班機,大多以香港為目的地,且北中南三地的機場都有定期航班,相當便利。

有趣的是,就是港龍宣布結束營業的同一天,華航卻宣布香港航線增班,還推出回程航班可自由選擇由台北、台中、高雄入境的機票,在港龍支撐不下去的情況下,為何華航反而能逆勢突圍?

航空巨頭倒下,國航一枝獨秀,貨運、規模是關鍵

國際航空產業壞消息不斷,除了港龍,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全日空 (ANA),有可能出現5000億日圓(47.4億美元)左右虧損,創下該公司最高的赤字紀錄,主因是旅客數大減,今年4~8月,國際航班旅客數較去年同期下跌96%,國內航線運量也下滑84%。

事實上,台灣的華航跟長榮,疫情下表現超亮眼,是亞洲少數有獲利的航空公司,堪稱「亞洲最強」。航空專家曾分析,關鍵在於「貨運」,華航旗下有18架747-400全貨機,規模是全球第六大的航空貨運公司;長榮靈活貨機策略,利用客機手提行李置物櫃、旅客座椅,以及地板空間等區域裝載箱型貨物,也有飛機拆除座椅增加地板面積載貨,也維持住營運表現。

國泰航空
國泰以經營客運生意為主,本身全貨機數量很少,加上營運規模比長榮華航更大,負擔更顯沉重。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華航載客率剩4%,Q2仍賺逾24億!登頂「亞洲唯一」的關鍵在哪?

國泰航空之所以需要收掉港龍、大幅裁員,主要是他們以經營客運生意為主,本身全貨機數量很少,加上營運規模比長榮華航更大,無法靠貨運填補營收下,每月光是飛機維護、員工薪資等支出,就壓得國泰喘不過氣。

華航全台增班香港,拆解背後考量

在國泰宣布企業組織調整消息的同一天,華航發出一則新聞稿,宣布從11月開始,將增加香港航線航班,提供桃園、台中、高雄每周共12班往返香港。

特別的是,還推出了名為「尊爵Flex」的票價產品,凡購買台灣出發之港線機票,旅客可依旅行需求,返程航班可自由選擇桃園、台中、高雄,免改票互搭,是為疫情期間全台唯一提供港線至桃園、台中、高雄三點都可通的航空公司。

朝陽科大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籌備主任盧衍良認為,華航在疫情下可以做到這樣的服務,有幾個可以深入討論的原因。

僅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718062310_華航.jpg
華航是為疫情期間全台唯一提供港線至桃園、台中、高雄三點都可通的航空公司。
圖/ shutterstock

他點出,近期兩大航的操作,主要還是在於貨運需求上的考量,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再加上疫情期間並非所有航點都開放的影響,有些航運的網絡確實受到一定限制而產生變化,「 目前許多貨物會從香港轉口,在貨運上仍有需求。 」這就是華航還有空間增班的原因,除了供給搭機需求,也能做更多貨運生意。

此外,在班次銳減的狀況下,各國航空公司都有維持飛航組員資格的憂慮,台灣卻比較少碰到這個問題。盧衍良分析,華航長榮客貨機目前在運貨上仍有不少派遣,但大多數都是載貨為主,好處是,對於飛航組員的資格維持上沒有太多疑慮。

他也不否認,受到疫情影響,組員派遣情況不能同日而語,也確實有組員需要藉由飛航維持其資格,尤其是客艙組員。不過,近期很夯的類出國包機活動,雖然不能夠為公司創造太多收益,但除了製造話題維繫民眾對航空的熱情以外,多少也達到一些組員熟悉度以及資格維持上的助益。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