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32年慣例,金寶、仁寶合作有譜?新總座陳威昌首場法說會重點一次看
打破32年慣例,金寶、仁寶合作有譜?新總座陳威昌首場法說會重點一次看
2020.12.05 |

金寶新人新政,總經理陳威昌今年5月走馬上任,挾仁寶20多年工作資歷,他宣佈未來金寶與仁寶將在業務與生產全面合作,除重新調度中國廠區產能配置,2021年在消費電子、網通、印表機客戶都有新品訂單加入,2021年逐每一季都將有兩位數百分比年成長。

陳威昌12月5日親自主持法人說明會,這也是他首度面對法人媒體說明金寶營運展望,2020年金寶高層人事動盪,他5月走馬上任接掌總經理大位,沈寂半年,在此之前他擔任仁寶物聯網事業本部資深副總,在仁寶服務多年,仁寶與金寶同為集團大家長許勝雄任董事長,此次調將支援金寶,留下許多想像空間。

金寶陳威昌
金寶總經理陳威昌首度舉行法說會面對法人媒體。
圖/ 王郁倫攝影

法人認為,金寶2020年原計畫營收挑戰1500億元大關,受疫情影響,該目標恐將延至2021年完成。

印度設廠可能性增,金寶仁寶東協據點共同利用

對於如何跟仁寶攜手合作?陳威昌表示,未來將運用集團力量,讓各國生產製造只需要一處地方,跟仁寶可在生產跟生意上全面結合,金寶的自有品牌事業體於海外有許多行銷業務人員,比方三緯國際在荷蘭有據點,未來可跟仁寶合作營運或產品測試,代工業務上,產能也將相互奧援。

他舉例,仁寶在越南有工廠,金寶在菲律賓及泰國有廠,未來若仁寶有客戶要去泰國,仁寶不會再去投資設廠,金寶客戶要去越南,金寶也不會再重複投資,且雙方會共同評估印度市場。

金寶陳威昌
陳威昌過去在仁寶負責物聯網及AI等業務,他也牽起跟康舒合作的契機。
圖/ 王郁倫攝影

陳威昌表示,印度跟印尼是兩大東協人口最多的國家,新興市場對消費電子需求高,雖然時機還早,但未來若有意爭取印度組裝手機訂單,仁寶設廠機率比金寶高,但金寶若面臨客戶有需要將借助仁寶印度廠產能,就不會再自行設廠

金寶跟仁寶雖稱金仁寶集團,全球11國共有55工廠,但過去業務上「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這次由仁寶派任資深副總接金寶總座,未來是否有可能「雙寶變一寶」,打破過去32年各自努力的局面也備受矚目。

中國兩廠產能整併,岳陽廠成中國最大工廠

在全球製造據點方面,隨貿易戰開打各國保護主義興起,金寶也重新調整中國產能佈局。陳威昌指出,中國政府補助客戶設廠及設備等支出,金寶應惠普要求在岳陽設廠,2019年底第一座印表機工廠量產,目前滿載,金寶也是該客戶噴墨印表機9成供貨比代工廠。

SpaceX
金寶是SpaceX供應鏈。
圖/ SpaceX

2021年也將規劃消費電子等中國蘇州吳江及東莞長安廠產品集中到岳陽二三廠去,讓產能規模化。至於其他兩廠區除無法移轉(客戶指定廠區)部分,空餘產能將活化運用,或與當地政府合作規劃工業區興建廠房出租,或將開發投資。

中國以外工廠,2020年金寶也大幅擴張產能,所以到2021年時,將僅有泰國廠仍將擴張,菲律賓評估中,其餘工廠將不會再擴大產能。陳威昌解釋,金寶2020年有中國岳陽廠、菲律賓、泰國、墨西哥、巴西完成擴廠,泰國廠目前已有12座工廠,其中10~12號工廠剛完工,即將啟用,目前設備正在進駐中,泰國還有兩塊土地可擴廠。

巴西跟墨西哥廠滿載中,菲律賓目前產能也滿載,由於關稅有優惠,歐系家電大客戶計畫把其他家電訂單陸續移入,目前評估可能有擴廠需要。

佈局5G毫米波,SpaceX改規格延後量產

疫情打亂金寶營運,原低單價計算機、最大客戶的雷射印表機、網通客戶新產品訂單都因為疫情,客戶無法派工程師在投產前訪廠,導致新單延後挹注,「今年大概影響有一半,」陳威昌認為,客戶訂單移轉時間恐怕會晚一點。

不過金寶也積極佈局新客戶,除網通今年訂單回流,拿下前三大美系客戶訂單,陳威昌也率隊投入5G與未來6G佈局,毫米波將與台灣業者合作,開發模組或小基站、光纖接取器等裝置,合作服務國外電信業者,預計2021年上半可以開始出貨。

金寶陳威昌
金寶總經理陳威昌過去服務仁寶20多年,他坦言有時碰到仁寶同仁,會瞬時誤以為重返仁寶上班時光。
圖/ 王郁倫攝影

另外,SpaceX訂單也緩步加溫,金寶負責做衛星訊號地面接收盒與衛星端發射端內部主機板代工廠之一,由於單價高,客戶更改規格,陳威昌預估2021年下半年將挹注營收。而中國的最大網通客戶,則因貿易戰被美方制裁,出貨也延宕,2021年將在岳陽廠恢復生產。

在電動車方面佈局,陳威昌表示將與集團內康舒合作,金寶負責開發後台電源管理系統,協助康舒做儲電/電池/充電樁設備,一起爭取美國第二大充電樁營運服務商訂單,但目前因疫情也有延後跡象。他補充指出,充電樁產線不好做,產品有高電壓,員工要經過訓練認證。

多項開發案喊卡,兩子公司取消IPO

陳威昌談產業時提到「未來代工產業將大者恆大,整併風潮將會持續。」反觀金寶1983年成立,五年後分割成立仁寶,母子公司至此各自努力,鮮少見到合作項目,未來金仁寶集團是否有更多整合動作也值得關注。

QBit63xx-chip_0.jpg
通寶半導體第一顆SOC已經量產。
圖/ 通寶半導體

陳威昌上任後,金寶也調整部分計畫,原泰國工業區開發計畫喊停,金寶位於菲律賓的子公司Cal-Comp Technology跟泰金寶精密上市計畫喊停,印表機IC通寶半導體則仍規劃2022年上市,目前該子公司已經取得日本及中國各一家客戶訂單,後續也將佈局行動POS業務,另巴西泰金寶也尚無取消IPO計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